首页 理论教育黄河清、王云清:杏坛忠诚者,不恋仕途

黄河清、王云清:杏坛忠诚者,不恋仕途

【摘要】:黄河清,儋州人,字浚如,号巽山。黄河清一生淡薄名利,廉静自守。黄河清一生以地方教育为己任,远近来受教者常年满百,而他对于贫困的生徒,不仅悉心教导还加以资助,供其饭食。王云清登进士第后,被委派至湖北任知县职,到任不久,又被委派参加科考属官。

自符确、赵荆崛起于琼西之后,海南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仍落后于琼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清代。琼西的有识之士对地方的教育事业一向倾注心力,对地方的教化有甚于对自身“功名”的追求。这其中,清乾隆年间的黄河清与光绪年间的王云清就是杰出的代表。

黄河清,儋州人,字浚如,号巽山。乾隆癸酉举人,辛巳恩科进士。黄河清一生淡薄名利,廉静自守。登进士第后,没有出仕求官而是退居乡里,以课徒讲学为生。对于官场生态,曾有著名的诗句:“笼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至今为人所称道。黄河清一生以地方教育为己任,远近来受教者常年满百,而他对于贫困的生徒,不仅悉心教导还加以资助,供其饭食。教学之余,每于闲暇之日,牵牛饮犊,溪边垂钓,终日忘归。有人劝他外出求官时,他便指着牛群与钓竿说:“正忙着呢,没空呀!”他的两个弟弟黄海清、黄河照也都以哥哥为榜样,虽先后中举,可以出仕做官,但同样均不出仕,潜心力学,以道学自许,人称“三黄”。黄河清一生勤于教学,经他栽培有成就的学生众多,为地方教育事业居功甚伟,历代传诵。

王云清,儋州人。自幼天资聪颖,嗜古博学。下笔为文,每多警句,为塾师所推重,乡人都期望他能成大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后,未能登进士第,于是他用心攻读时文,揣摩钻研,博取各家之长,终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进士第,成为儋州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进士。

王云清登进士第后,被委派至湖北任知县职,到任不久,又被委派参加科考属官。他最终厌倦官场,写了一首明志的诗:“涓埃何足补高深,抱此区区浪啸吟。用舍在人还在命,行藏由我且由心。黍苗遍野膏难尽,桃李当门影易阴。六七童儿五六冠,胜他宦海学浮沉。”从此辞官归里,以教学为生。

王云清曾主讲儋州丽泽书院、东坡书院,其间,一反清代自乾隆、嘉庆以来学界重汉学轻宋学的风气,主张学苏轼之文,专讲义理,得到当时学界的重视。教学之余,又力主重修《儋州志》并撰成初稿一部,后因州城被毁,已经付梓的书版尽被焚毁,至今只存《儋耳赋》一篇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