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海南廉吏王义方及宋代海南廉吏崔与之的贡献

唐代海南廉吏王义方及宋代海南廉吏崔与之的贡献

【摘要】:唐代的王义方贬官海南,以诗书礼义教化百姓,使风俗变易,促进地方文明。在他任上,禁止所属官吏收受群众的馈赠,以清廉自守,深得群众的敬重。南宋初年,崔与之任广西提点刑狱,浮海巡视海南,奖廉劾贪,成效显著。当时,海南特产苦艼茶,州县强征作为贡品,又强征妇人织吉贝布,一时成为民之大患。可谓一代廉吏,风采昭然。以上为宋代以前,海南地方曾留芳世代的廉吏典型,虽未完备亦可见一斑。

封建时代,自宋代以上,海南属边鄙蛮荒之地、罪臣宦谪之区,虽隶属中央区划,但守土之官每畏险远,多有怠政待迁之意。更有甚者,专以搜括地方特产以贿赂朝中权贵求升迁。其时也有一些廉洁自守、造福地方的好官,如东汉时期的僮尹,曾任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太守,不仅自身廉洁,还告诫僚属毋贪珍贿,移风易俗,深受百姓爱戴。

唐代的王义方贬官海南,以诗书礼义教化百姓,使风俗变易,促进地方文明。

唐德宗贞元初年,李复为广州刺使,渡海至琼平叛,奏请设立琼州都督府,恢复地方治安,抚绥百姓。又教导当地百姓“陶瓦为屋”,改变琼人住茅屋的习惯,变茅屋为瓦屋,以避台风。

宋代张岐,宋真宗时以秘书丞出任琼州知州。在他任上,禁止所属官吏收受群众的馈赠,以清廉自守,深得群众的敬重。

宋神宗元丰年间,有朱初平为琼管安抚使。当时,琼州的特产沉香为权贵阶层的上等奢侈品,因此守土的地方官经常压价收购甚至以势抢夺,以上贡为名,勒索敲诈,成为地方民众的一大祸害。朱初平与刘谊向朝廷上奏,对此不法行为严加制止,免除了百姓的痛苦。同时,针对当时海南四州军赋税问题的杂乱现象,朱初平还上报朝廷,进行改革,减轻百姓负担。

南宋初年,崔与之任广西提点刑狱,浮海巡视海南,奖廉劾贪,成效显著。当时,海南特产苦艼茶,州县强征作为贡品,又强征妇人织吉贝布,一时成为民之大患。崔与之了解实情后,一律奏请罢废。琼州人感激他的善政,将他的事迹编写成《海上澄清录》。调查地方行政情况后,他又上疏朝廷,言及地方十大弊政:一是监牢里犯人过多,人满为患;二是违法审查案件,刑讯逼供;三是犯人每因冤案致死;四是官吏贪赃枉法;五是老百姓受村官欺侮,承受的劳役不均;六是地方守军到处骚扰百姓;七是滥追钱粮赋税,苦逼百姓;八是到处抓人捕人,制造事端;九是奸诈狡猾的讼棍制造诉讼;十是州县祸害百姓。后人将这十事刊刻成文,名曰《岭海便民榜》。崔与之曾将自己的从政心得书成座右铭:“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可谓一代廉吏,风采昭然。

南宋末年,有纪应炎任澄迈县主簿,廉洁有守。曾有富人向他行贿,将银子埋藏在大米中送给他。他发觉后,立即归还并加谴责。后升任南海知县。

以上为宋代以前,海南地方曾留芳世代的廉吏典型,虽未完备亦可见一斑。而宋元鼎革之际,却是海南历史上“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由宋入元,再入明,可谓柳暗花明,奇峰嵚突。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称海南为“南溟奇甸”,从此,海南不再是海外炎荒之地。明清两代海南士人异军突起,仿佛天降群星,进士、举人数以百计,并且为官作宦,无一贪墨渎职、亏行败德者,而清廉干练、操守高洁者却不胜枚举,特择其佼佼者举例如下。

丘濬,琼山人,字仲深,明景泰五年进士。丘濬一生清廉自守,好学深思,学识过人,累官至内阁大学士(宰相),是海南诸贤中官职最高者。后人评价他一生有三样别人达不到的优点:“自少至老,手不释卷,一也;诗文满天下,绝不为中官(即宦官)作,其介慎二也;历官四十载,俸禄所入,惟得指挥张淮一园而已。京师城东私第,始终不易,其廉静三也。”为官四十年,生活俭朴,所得的薪酬,多余的他都用于公事。作为官封一品的宰相,在京城只有一小小的私第,且数十年不加修葺,低矮潮湿,毫不起眼。因为这一难能可贵的品质,京城的人都把他居住的地方尊称为“丘阁老巷”。丘濬七十六岁时薨于相位上,朝廷赠给他的谥号为“文庄”,按《谥法》,文庄之义即“学问优长,老成练达;任事勇直,持躬廉介”,也可算得上名副其实,盖棺论定。

邢宥,文昌人,字克宽,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邢宥一生的职责在于监察官员的行为,而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做到了“于官吏则奖廉能,黜贪懦,于民则杜奸宄,抑豪右”,使贪官污吏望而生畏,豪强恶霸望风而逃。而“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代名御史,邢宥“禀性廉介,于人不少假借,外朴内明”,外表看似乎朴实憨厚,内心却明敏异常,绝不可欺。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不留情面,不讲私情。后在明宪宗时期,因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风气,断然要求致仕归琼。退休时,“囊橐萧然如书生时”,清贫告老,两袖清风。

王佐,临高人,字汝学,明正统丁卯科举人,乡试时夺礼经第一名(礼魁)。据说因为被妒忌者所阻,未能考中进士,但其学问文章、见识才情实超群不凡,为同辈所称。又因他“持身廉而不激,事上恭而不阿”,不知逢迎拍马、钻营取巧那一套官场把戏,所以官职最高做到州府同知。又因为在官场上不能随时俯仰,“低徊三郡二十余年,一官不徙”。尽管如此,他在每一任上均能廉洁自处,不占丝毫,却为当地百姓多办实事、好事,为百姓所称道。因为官场上不得志,王佐退休回乡后致力于读书著述,一直活到八十五岁。后人称他“诗辞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

唐胄,琼山人,字平侯,明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一生政绩显赫。曾因不满宦官刘瑾专权用事,愤而居家养母,不愿出仕。至刘瑾被诛,才复官就职。唐胄生性耿介,敢于抵制不正之风。从不讨好上司以求升迁,对底层百姓却充满同情。他在家闲居期间,曾写下《咏万州藤作女工》一诗,大胆揭露官府不惜民力,为一己之私逼死女工的罪恶行径,质问:“福星监司贤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这是他的同时代人中,最为杰出的诗篇。他又曾坚持传统“礼法”,上疏反对嘉靖皇帝将自己的父母供奉于太庙的违制之举,并因此而被逮捕下狱。可见唐胄其人不畏权势、正直无私的品格

钟芳,字仲实,原崖州人,改籍琼山,明正德三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右侍郎。学术精通,凡律历医卜之书也无不通贯,为岭海巨儒。钟芳有很长一段时间参与广西田州的平叛战事,屡建军功,“凡藩禄军功之难处者,区画悉得大体”,曾升任江西右布政使。钟芳生性简朴慎重,极少嗜欲,退休后,居家十余年,不入城市。有人以个人私事登门请托办事,钟芳婉言拒绝:“吾岂晚而改节哉!”

王弘诲,定安人,字绍传,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一生清廉耿介,正气凛然。他初入仕途时,正值海南同乡海瑞被嘉靖皇帝囚于死牢,他不避嫌忌,亲自给囚牢中的海瑞送医送药。他不畏权贵,对势焰灼人的名相张居正敢于批判,写下《火树篇》《春雪歌》等讥讽诗篇。他致仕回乡后,热心于地方教育,捐己财以助学,创办尚友书院,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云茂琦,文昌人,字以卓,清道光六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云茂琦一生,职位虽未至显赫,但清廉干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擒贼安民,平反冤狱,被百姓称为“云清天”。道光二十四年,云茂琦告老还乡,主持琼台书院,将自己多年积余的官俸捐献办学。他俭约正直,乐于行善,为世人称颂不已。光绪元年被大臣举荐,事迹被录入《清史稿·循吏传》。

以上为明清两代,海南本土最有代表性的廉吏典型,此外如薛远、廖纪、林杰、唐绢、吴天挺、郑廷鹄、林仕元、梁元龙,等等,也都是名标青史的廉明官吏,值得后人景仰钦崇。这些琼崖先贤,在他们的时代饱读儒家经典,以仁政爱民为理念,珍惜名节,矜持操守,共同形成了琼崖一郡的廉政风气,中央朝廷也钦敬有加。此外,明清时期任官琼崖的外籍官僚也每多可称颂者。

陈新,广西临桂进士,明洪武六年任会同(今属琼海市)县知县,公正廉明,勤于政事。长期住茅屋当官舍,不以为意。闲时召集学生讲课读经,关心地方教育。

刘仕貆,明洪武十五年为广东按察司分司琼州。当时海南民俗有以地方特产行贿官场争取好处的陋习。刘仕貆为官清廉,他拒不受贿,但他却能处处为民着想,减轻百姓的不合理负担,大得民心。

徐鉴,明宣德年间任职琼州知府,廉静寡欲,孜孜爱民,有古循吏之风。在他任职期间,经常有朝中太监宦官到琼州索要地方特产如沉香之类,徐鉴都加以拒绝。为防止这些宦官借视察州县之名到下面搜括,他特地派人骑马跟随,监视他们。这些贪官看到徐鉴严正不可犯,只好收敛,不敢为非。

徐瑄,明正统进士,景泰七年为监察御史,渡海驻琼。他在巡视海南期间,所到之处,严禁下属借接待行贿,仅以自己的薪水所得供给饮食,无多余需求。且严办贪官,擒拿奸吏,官民畏服。

瞿俊,明成化五年进士,弘治四年备兵海南,廉洁自持,严于律己。在海南期间,有贵官家属违法横行,瞿俊依法严办,不讲情面。又有富家子弟恃势来访,瞿俊饮食招待之余,防他借名擅行违法之事,特令官员将他递送出境。曾经有一县令怜他清贫,送钱给他,他拒绝不收,县令又多加钱,派一小吏给他送去。瞿俊大怒,要抓那小吏送官府追究。小吏只好逃走。后瞿俊因病退休,家贫,“有图书数百卷而已”。

方向,明成化十六年进士,正德年间任琼州知府。在任期间,廉洁正直,不谋私利。琼州有供王室之用的珍珠池。管珠池的太监韦眷在琼时勒索民间,横取财物,方向严令下属不得供给。韦眷见方向如此严正,只好收手。方向入朝拜谒时,发觉他的仆人中有人私藏一珍珠卖钱,方向搜出,投入海里。

潘楠,明万历年间任儋州知州,清廉自守,凡州里要兴建公益建筑,他都用自己的官俸,不用百姓捐摊。旧时地方规定供奉官员的各项不合理开支,全部裁掉。按规定罚没的款项一律归公,不入私囊。日常生活中,潘楠穿粗布衣,吃粗粮,有普通人也难以坚持的朴素作风。最后卒于任上,儋州百姓哀悼不已。

朱之光,清顺治十二年任琼州知府。时当明清鼎革不久,琼崖地方常有散兵游勇强夺民居,强占民田,一时诉讼纷起。他的前任又不能及时裁决,至使积案如山。朱之光慨叹道:“民有屋,己不能居而僦以栖身;民有田,己不能耕而籴米糊口。讼之官而官不能别其曲直,则安用长官为?”于是勉力办案,一个月工夫全部办结。办案过程中,无须疾言厉色、用刑鞭打而百姓自服,直言不讳,因此全岛没有不白之冤。当时,海南地产沉香等贵重的地方特产,地方官吏每强征百姓,多方收罗以贿赂上司。朱之光一概令行禁止。其他善政也为群众所津津乐道,传颂不衰。琼州人因此收集成书,名曰《海日澄清记》与宋代崔与之的《海上澄清录》前后辉映。

李景沈,广西临桂进士,嘉庆十九年任琼州知府,清廉节俭,洁己爱民。有事下乡时,一切费用,都是自掏腰包,分毫不取于民。有案件发生,及时处理,不留冤狱。禁止行贿官府,以达私情。后升任罗定直隶州知州。

此外,尚有罗杰、林庆、杨护、胡训,等等,都荣登地方志乘,传颂不衰。

(2015年1月15日,发表时题为《海南廉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