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赵鼎:气作山河壮本朝气节崇高

赵鼎:气作山河壮本朝气节崇高

【摘要】:赵鼎在相位,执战守之计,屡有奇效。当赵鼎因事失意于高宗时,秦桧便从中挑拨,贬损赵鼎。最后,赵鼎只得再次辞去相位。秦桧害怕赵鼎“东山再起”,唆使其党羽御史中丞王次翁等弹劾赵鼎,将赵鼎贬至潮州。于是因病绝食而死,临死,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赵鼎死后第二年,其子赵汾得朝廷允许,将赵鼎归葬浙江石门。由于秦桧大奸大恶、通敌误国,更彰显赵鼎等辈尽忠报国的崇高气节,名重天下。

海口“五公祠”里有南宋谪琼三臣,唯一葬身海外的是赵鼎。故胡铨在悼念他的诗中有“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唯见两翁还”之句。赵鼎,北宋解州闻喜人。少时家贫,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始入仕途。宋室南迁,高宗即位后,赵鼎为枢密院大臣张浚所荐,累官至殿中侍御史。此时宋、金南北对峙,赵鼎献御敌之策,“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高宗因此庆幸“得人”,对赵鼎甚为倚重。建炎四年(1130年),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宋军大胜。宰相吕颐浩建议高宗“下诏亲征”,赵鼎以为不可轻举妄动。吕颐浩却认为赵鼎故意与己作对,把他调任翰林学士,赵鼎不干,吕颐浩又把他调为吏部尚书,赵鼎又拒绝,并上书千言,指陈吕颐浩的过失。吕颐浩因此罢相,赵鼎被升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其后因力荐岳飞克复襄阳等事,于绍兴四年(1134年)登上相位。赵鼎在相位,执战守之计,屡有奇效。高宗因此曾对张浚说:“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

张浚曾经推荐秦桧,认为可共大事,赵鼎初亦以为然。可是秦桧其人阴阳两面,因在与金人和议的问题上,赵鼎力拒他的妥协路线,秦桧便暗中拉拢势力,排斥赵鼎。当赵鼎因事失意于高宗时,秦桧便从中挑拨,贬损赵鼎。最后,赵鼎只得再次辞去相位。秦桧害怕赵鼎“东山再起”,唆使其党羽御史中丞王次翁等弹劾赵鼎,将赵鼎贬至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始终不向秦桧等屈服,自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闻之,切齿道:“此老倔强犹昔。”五年后,秦桧又唆使下属诬赵鼎“受贿”,将其远贬至海南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一带),并下令地方官每月将赵鼎的死生存亡状况上报。赵鼎意识到秦桧必欲将自己置之于死地,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于是因病绝食而死,临死,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天下服其壮烈爱国之志,深为叹息。

赵鼎死后第二年,其子赵汾得朝廷允许,将赵鼎归葬浙江石门。然而至明代,海南突然有人翻出一段“赵鼎不能归葬,墓在海南”的公案。此事已有学者著文辨释,且近年新立的海南“赵鼎墓”碑已表明此墓为“衣冠冢”,算是有了比较明确的交待。其实自秦桧死后,赵鼎即备享哀荣。由于秦桧大奸大恶、通敌误国,更彰显赵鼎等辈尽忠报国的崇高气节,名重天下。所以宋孝宗即位即追封他为“丰国公”,赠太傅,谥忠简,子孙十余人都被委以官职。在此情况下,即使当年他有余属留滞海南,也当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