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捐之反丑诋当地人为“禽兽”,足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严重隔阂,废郡之举势在不免。自西汉元帝罢废珠崖、儋耳郡后,五六百年间,史籍上不再有封建朝廷在此设官行政的记录。那么在这长达五六百年的时间里,海南的历史沿革该怎么算,是断档还是代有统绪,则成了争辩不休的历史话题。可以说,直至今天,关于海南岛的这段历史沿革问题还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
2023-09-2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荡平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其时,海南岛上已开始出现中原人士的足迹。他们或因躲避中原战乱而来,或因经商逐利而来,还有被秦王朝巩固王权的行政命令强行迁徙而来。虽然这时的海南岛上还没有出现具体的行政实体,只属于秦朝象郡的“外徼”,但这些先民们都遵从秦制,如记数以“六进制”、交易以秦币等。这些现象直到现在还可以找到文献根据。
时间又过了一百多年,已经是汉武帝的时代了,此时的岭南一带归属于秦时赵佗创建的南越国。赵佗死后,四传至其曾孙赵兴,赵兴愿臣属于汉,而遭至南越国内以丞相吕嘉为首的反对派的抗拒。吕嘉谋杀了赵兴,还杀了汉朝廷派来的使臣,终于激怒了汉武帝。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遣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率兵十万之众,水陆并进,直捣南越国。汉朝这番讨伐南越,可说是“以石击卵”。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吕嘉所率的南越国军只在寻陕与石门抵挡了一阵,便土崩瓦解,作鸟兽散。吕嘉残部乘船西去,沿今广东西南海岸逃向南方。汉朝水陆大军尾追其后,“自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一千里”,这便是海南岛全境。于是据《史记·南越尉佗传》载:“南越已平矣,遂为九郡。”是时为元鼎六年冬十月。九郡其中即有海南岛境内的珠崖、儋耳二郡。从此,海南岛上开始了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海南岛有了郡县的行政区划。
路博德,平州(今陕西邠县一带)人。曾任右北平太守,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有功,封符离侯。霍去病死后,路领命讨南越,封伏波将军。后因犯法被削去封号,改为强弩都尉,驻扎居延。路博德与杨仆攻南越,其实杨的军功最多,寻陕与石门的关键之役都是杨的功劳。但杨仆生性暴恶,滥杀俘虏,迫得南越的士兵都逃到路博德的帐下投降。相传杨的水军直追到海南岛的西部,在今儋州市的西海岸登陆,筑起了儋耳郡城。而路的陆军从徐闻入海,登陆海南后也遣兵西进,看来也曾与逃亡的南越军残部有过小规模的战斗。直到近世,人们仍在儋州、临高、东方等地掘得过汉代军队用的铜釜、铜钲、铜刁斗之类,证明其地曾发生过战事。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人提到两位将军平定南越、略地海南之事,多不言及杨仆,而赞颂路博德。司马迁赞路博德“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意思是路博德在平南越一战中,虽不及杨仆的刚锐争先,但处不利地位中能宽厚待物,冷静处事,因而智计甚多,最终立功受赏。
一千多年之后,苏轼被贬海南,曾著文《伏波将军庙碑》称颂伏波将军平定南越、“开九郡”的功德,否定贾捐之、扬雄等人主张放弃珠崖的错误观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福音,所以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历史总是对那些争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2005年1月25日)
有关琼崖旧事:桂馨楼琼儋史话的文章
贾捐之反丑诋当地人为“禽兽”,足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严重隔阂,废郡之举势在不免。自西汉元帝罢废珠崖、儋耳郡后,五六百年间,史籍上不再有封建朝廷在此设官行政的记录。那么在这长达五六百年的时间里,海南的历史沿革该怎么算,是断档还是代有统绪,则成了争辩不休的历史话题。可以说,直至今天,关于海南岛的这段历史沿革问题还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
2023-09-27
《海槎余录》,明顾玠(一作岕)著。在《海槎余录》中,据顾玠的序言所称,海南岛地方险远,环境恶劣,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除非听从王命到这里为官,一般人不愿涉险到此地。特别是已经消沉于历史迷雾中的明代海南风物,足可让今人耳目一新。这则记载里的“鸡翅木、土苏木”,现在海南岛上已基本绝迹,极为罕见。翻车鱼,属大型海洋性鱼类,常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故海南省海岸可以见到。......
2023-09-27
万历《儋州志》是仅存的几部明代海南地方志书之一。清光绪年间,儋人王云清续修《儋州志》,曾谈到万历本州志“为纲二十有一,为目六十有九”,但似乎他本人也没见过这本志书。曾邦泰却敢于在正史体例之外独树一帜,“自立一家之言,以成一岛之全书”。章学诚认为“独州县志书,方隅有限,可以条别诸目,琐屑无遗,庶以补国史之力之所不给也”。从这一点看,万历本《儋州志》正有其不足之处。......
2023-09-27
据此得知,赵鼎归葬于浙江衢州。唐胄对王的叙述深信不疑,认为宋南渡后,北方沦陷,赵鼎无法归葬故土,老者之言可信。此诗第二、第三联均与赵鼎墓有关。据《宋史·奸臣·秦桧传》载:“桧于一德格天阁书赵鼎、李光、胡铨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据《广东通志》等所记,这海南的“赵鼎墓”民间原是疑为“交趾王墓”的,而赵鼎的儿子赵汾当年随父至海南,得旨归葬后,又护送返中原,何曾有子孙留滞海南?......
2023-09-27
谈的是一些历史往事,论的是一些常有争议的故实,且当一家之言,不敢自诩为不刊之论。因而这“琼崖旧事”有些也确有还原其真相的必要。而究其错失正在于粗疏大意,未加考量;矛盾抵牾,首尾不顾。唯愿此书有益于热爱海南、热爱儋州的求知者,有助于研究海南、研究儋州的学者。......
2023-09-27
钦宗不得已,封李纲为“东京留守”,将御敌之事一股脑交给李纲,却时时谋划南逃之计。李纲虽非武将,从未参与过军事,但国之将亡,乃奋身力任,“治守战之具”。然而,尽管李纲打了胜仗,退了敌兵,钦宗却忙着派人与金人议和,割地赔款,将皇弟与大臣作为人质交给金兵,将李纲调离京都,解除兵权。李纲任宰相不到三个月便被罢免,主张他留任的陈东等人还被宋高宗砍了脑袋。......
2023-09-27
苏轼诗集有《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一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为此,陶氏据当时海南昌化县的地理情况认定“双溪”即发源于五指山、经德霞枕水冈而下至县东境的溪流,因此把苏轼的这两首七律定为居海南昌化军时作。因为苏轼居儋时,曾写有《峻灵王庙记》,援此例,若真有苏轼在琼写的昌化诗,《正德琼台志》当不会遗漏。此段按语中所谓“施注、查注”,分别指南宋的施元之父子及清代的查慎行所注苏轼诗。......
2023-09-27
黎子云,北宋末昌化军人,兄弟数人居住在州城东,躬耕自食而不废读书求学。今人因其姓黎,将他误认作黎族。黎子云的后人又从州城东移居州城北面的“乾山村”,其家故址今为“东坡书院”。王禹昌,清代中叶儋州人。王禹昌为人敦厚,乐于善举。王禹昌毅然将家中产业变卖,筹得“数百金”,重新建设,终于将文庙建成,焕然一新,为地方百姓所称道。......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