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运用就业信息,结合个人意愿与国家需求,加强能力培养

运用就业信息,结合个人意愿与国家需求,加强能力培养

【摘要】:1.在政策范围内择业使用就业信息时,要把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并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愿望做出职业选择。2.发现不足,加强能力培养根据筛选出来的就业信息,对照个人的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及时调整个人的知识结构,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需求信息一旦选定,就要及时主动与用人单位主管人员联系,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能守株待兔,否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信息的特点在于它的流动性、堆积性。往往旧的信息没处理完,新的信息又收集了许多。为了更好地使用就业信息,在分类处理、筛选就业信息以后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归类,这样既方便查找又有利于及时更新。可以建立个人就业信息管理库或专门信息库,见表4-2、表4-3所示。

表4-2 个人信息管理库

表4-3 供需见面会信息管理库

在运用求职信息时,无论个人的愿望如何,在实际操作时则要面对现实。不能图虚荣、爱面子、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量“能”择业,即对照衡量所有的求职信息,看是否适合自己,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气质和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及时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收集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最终目的。

1.在政策范围内择业

使用就业信息时,要把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并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愿望做出职业选择。每一个就业信息的运用都是求职者理解并加工就业信息的转换过程,即依据信息进行择业的过程。毕业生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有效信息。

2.发现不足,加强能力培养

根据筛选出来的就业信息,对照个人的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及时调整个人的知识结构,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如果发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基础不牢,应主动加强学习,尽量较早、较快地弥补原来的不足。

3.及时准备

就业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又为众多求职者所共有。因此需求信息一旦选定,就要及时主动与用人单位主管人员联系,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能守株待兔,否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主动询问相关考试的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并准备好一套自己完整的求职材料,使需求信息尽早变成供需双方深度沟通的重要桥梁。根据筛选出的需求信息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即使时间仓促,也应尽量做好各项工作。

4.应用求职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众行为,即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说哪里好,就往哪里跑;别人往哪里走,就往哪里凑热闹。

(2)轻信行为,即一味盲从,认为亲友告诉的信息就一定可靠,报纸上的信息就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因而不做筛选就作选择。

(3)模棱两可,举棋不定,即陷入大量信息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在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左思右想,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4)急于求成。有的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真正到了人才市场就心慌意乱;有的自感择业条件不如人,怕找不到单位,因而一旦抓住信息,不经深思熟虑就匆忙做决定;有的不够慎重,没广泛收集信息便做决定,而当获取新的信息后,便又推翻已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