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南: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南: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

【摘要】:下面介绍几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以供参考。1.“一网打尽”法“一网打尽”获取信息的方法充分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全面性。3.“地域优先”法获取信息的方向注重地域特性。可以把择业区域具体到省份或中心城市,例如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入沪”、“进京”、“援藏”等有限、具体的区域。中国人才热线针对大学生、研究生求职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和研究生期望选择在深、沪、京、穗这四座大城市工作。

就业信息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想要科学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了解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而且要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从各方面获取完备的就业信息,以保证信息对毕业生择业发挥最大的效能。

下面介绍几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以供参考。

1.“一网打尽”法

“一网打尽”获取信息的方法充分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全面性。采用这种方法获取信息时,先不考虑行业、地域和个人的志趣,将各种信息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

2.“行业优先”法

信息收集以倾向选择的行业为主,围绕选定的行业获取相关的企业信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等。

3.“地域优先”法

获取信息的方向注重地域特性。以自己所倾向就业的地域为主进行信息的收集,重点收集某地方的就业信息。毕业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1)可以将地域粗略划分为诸如“东部”、“西部”,“沿海”、“内陆”等不同的区域。

(2)可以将地域划分得细一些,例如可以按照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也可划分成江浙地区、江淮地区等。

(3)可以把择业区域具体到省份或中心城市,例如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入沪”、“进京”、“援藏”等有限、具体的区域。

中国人才热线针对大学生、研究生求职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和研究生期望选择在深、沪、京、穗这四座大城市工作。

专家们指出,大学毕业生以大城市为目标的就业思路会有些因循守旧的意味。比较理性的态度是看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单位适合自己,什么样的企业或单位会给自己发展的机会。有些大企业、效益好的企业不一定在这些大城市,相当多的成长性良好的企业也不在这些大城市。到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去工作、学习,跟它一道成长是最重要的。那种以大城市为目标的就业思路,不如以发展前途为目标的就业思路来得踏实又积极。

4.“志趣优先”法

毕业生获取信息的侧重点是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等主观意志、自我感受为重点。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志趣,不以行业或地域为重。例如,有的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从事管理工作,有的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创业经商,那么他们在获取就业信息时就会更加关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

5.“需求优先”法

不管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有一点必须把握好,那就是收集到的信息必须能够满足毕业生就业、择业的需要。

以上介绍的这5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各有利弊,采用前3种方法获取信息时,针对性比较强,有可能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存在着信息面窄的缺点,难免有失偏颇。而采用后两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广泛,但由于涉及面太广,分拣和甄别有用信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若能将这5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效果会更好,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求职者,应当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和方式,以降低求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