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获取渠道及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获取渠道及必要性

【摘要】: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每年教育部都要制定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也要制定贯彻执行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因此收集就业信息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信息渠道。

1.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办公室)是为毕业生服务的常设机构,一般有专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校与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与有关部门长期合作,已形成了人才供需网。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有关用人单位保持着经常、密切的联系,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地方的有关政策、各地举办“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简介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一般都能够及时掌握。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用人单位通常也会把各种招聘信息直接传递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学校协助推荐所需人才。因此,毕业生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建立联系,是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

每年教育部都要制定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也要制定贯彻执行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些主管部门通常会发布一些指导性的文件,或举办大型的就业招聘活动。因此收集就业信息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信息渠道。既要从国家的有关决议、决定、规划、规定等文件中获得就业信息,也要掌握各地区发布的有关决定和各种人才流动政策,这类信息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作用。

3.亲朋好友及其他社会关系

亲朋好友不但了解毕业生的个性、兴趣、能力,而且也很清楚他们对未来单位和岗位的期望。因此他们帮助推荐的时候,比较能够兼顾求职者与岗位这两方面的需求。同时来自亲朋好友的信息,相对来说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更好一些。

除了亲朋好友以外,毕业生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社会关系获取就业信息。例如本专业的教师,他们对学生都比较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工作。同时由于科研协作、社会兼职等原因,毕业生会与专业对口的单位有广泛的接触,因此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又如校友,他们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不管是对所在单位的情况,还是对本专业就业行情,一般都很熟悉,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具体、准确的就业信息。

家长和亲友对毕业生的就业更为关心,他们与社会方方面面有联系,常常是帮大家找到工作的最有力的后盾。事实上,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给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因为不管他们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从而帮助毕业生找工作。毕业生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告诉他们你在找工作,你理想的工作是哪一方面的。同时,认真地对待他们给你介绍或推荐的工作,正确地处理你认为其中不适合你的工作,不能直接拒绝或有诸多不满和抱怨,否则,下次即使有适合你的工作,他们也不敢贸然推荐给你,使你白白丧失好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有的甚至造成终身遗憾。毕业在即,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亲朋好友及其他社会关系这条就业渠道,但不要过分依赖这条渠道。

4.各地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会

各地通常都有固定的人才市场,毕业生可以由此了解到就业形势、薪资行情等。但这类人才市场提供的岗位一般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或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才,因而它所提供的岗位并不一定适合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应更多地参加由各地政府和人事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种专门面向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还有由一个或几个学校联合举办的。这种供需见面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用人单位数量较多,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二是这些单位和岗位都不排斥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三是这些单位大多具备一定资质,提供的岗位信息比较真实、有效。在参加此类招聘会时,应充分准备好有关推荐材料,这样当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时,不仅可以直接获取许多就业信息,有时还可以当场签订协议,简捷有效。

5.传统媒体

各种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都会介绍用人单位现状、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等,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涉及面广、信息及时,是获取就业信息的一条有效渠道。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不少地方电视、广播纷纷安排频道提供发布就业信息的服务,不少用人单位也会通过电视、广播等手段介绍自己的经营现状、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等,毕业生不妨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求职尝试。报纸尤其是周末的报纸,或就业类报纸杂志,都是比较重要的就业信息来源,例如,教育部主管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及各地人才市场报等,求职者可以由此了解有关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毕业生可以通过电话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这类就业信息,求职者需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上当受骗。如果选用这类就业信息,还应做进一步的了解。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媒体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从而反向获取就业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通过这种渠道搜集信息时,要特别留意报纸上的工商注册公告。进行注册公告的公司大都是刚刚开始创业,还没来得及发布招聘信息,而此时却是公司最缺人手的时候,此时前去自荐或寄去求职材料,会非常有效。

6.现代媒体——互联网

通过网络,求职者可以在几秒钟内查询到数万条信息,方便快捷地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资料、营运状况等。另外,求职者可以在各种人力资源网站上发布个人求职信息,也可以直接将求职信、履历表等个人资料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传给对方,这种方式方便、快捷、高效。订阅电子邮件是获取网上求职信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很多网站都开通了求职信息邮件服务,会定期或不定期向注册用户发布有关就业信息。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个人主页,将大学期间的任职状况、获奖情况、自荐信、推荐书等都放上去,让有关单位全面了解你的情况。

当然,互联网中既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存在着数不清的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这些应引起广大毕业生的注意,在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要掉进虚假信息的陷阱。

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和人才招聘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包括高校、企业在内的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或人才招聘服务机构大都已经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见表4-1。

表4-1 就业信息网站推荐表

7.社会实践活动

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从这些途径中获得的信息准确迅速,且有效性较高。通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可以增加对社会、对职位的感性认识,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就是在某个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时,被用人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加以录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习和实践时,不能有经济利益至上的念头。找实习单位或实践单位,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未来的职业目标挂钩,最好能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目标统一起来,这是一个不付学费的学习过程,切不可有短视行为——先挣些钱,找工作以后再说。

8.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

毕业生可通过发求职信函、打电话、登门拜访、刊登广告等方式进行自荐。确定应聘目标后,先电话预约,然后亲自登门拜访,这种“普遍撒网”式的求职方式主动性强,但盲目性较大,在就业信息通道不畅的情况下,这种“毛遂自荐”的方式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之一。

高校毕业生在采取“自荐”方式时,应注意以下3点:第一,打电话或写自荐信时,不要锋芒毕露,要实事求是地推荐自己;第二,登门拜访前一定要预约,不可贸然造访;第三,一定要对用人单位摸底后再自我推荐,这是最重要的。

9.生涯人物访谈

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会谈来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这些信息是通过大众传媒和一般出版物得不到的,经过充分准备的生涯人物访谈是学生了解信息、拓展人脉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以上介绍的几种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可能只用一种,许多情况下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具体使用哪种渠道,根据需要获取的信息种类、个人的喜好及个人具体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