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摘要】:工作职位有限与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导致就业竞争的出现。地域、行业的就业差异加剧了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招聘单位的一些特殊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对面试应聘缺乏充分的准备。缺乏主动参与竞争的心理品质。合理分析内外部的原因,找出外部的有利因素,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才有助于合理进行职业定位,成功就业。

1.外部原因

具体而言,造成毕业生求职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工作职位有限与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导致就业竞争的出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机会,但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增多,职位增加的速度跟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速度

(2)地域、行业的就业差异加剧了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我国目前地区间、行业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均等。

(3)招聘单位的一些特殊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例如,用人单位招聘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性别的偏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有些是明显地把毕业生拒之门外。

2.内部原因

毕业生求职失败也有其自身主观的原因。

(1)对工作职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将物质待遇作为择业时考虑的首要条件,对自己的素质、能力缺乏合理评价,一味追求好单位、高薪的职位。每位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在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就业观,究竟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呢?面对就业与择业,时间不会等待你做出完美的选择。先就业就是先步入社会的过程,是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开端。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后择业”或“先就业后发展”未尝不可,这样做相对“一步到位”的择业高期望来说更切合实际。

(2)本人素质尚待提高。有的毕业生尽管专业对口,但本人在校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应聘成绩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都愿意找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大学生

(3)对面试应聘缺乏充分的准备。大学生缺乏社会锻炼,与用人单位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又不多,对员工聘用程序、行业发展状况和具体岗位信息了解不够,加之不懂就业的相关技巧,仓促求职使得难度更大。

(4)缺乏主动参与竞争的心理品质。不少人还习惯于父母亲朋包办、学校老师推荐的求职模式,不善于向用人单位主动推销自己,或是不能承受暂时的就业挫折。

3.正确归因,积极行动

个体将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他下一步求职活动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外在环境,则容易产生气愤和敌意,降低以后行动的积极性;如果个体习惯于只从主观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又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因此,求职者一定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归因,避免对社会、对他人的无谓抱怨,也不要把求职失败完全归因为自身方面。合理分析内外部的原因,找出外部的有利因素,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弥补,才有助于合理进行职业定位,成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