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Roberg[39]又利用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在理想网络中以转弯禁限为主的交通事件疏导策略。之后,Sheu 等[45]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交通事件响应匝道协调控制的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并借助微观交通仿真手段对各种模拟事件引起的拥塞情况进行了数值研究,相应的数值结果均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2025-09-30
依据本节第一部分所述,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路段的交通流状况,可将条件参差不齐的城市道路划分为多个长短不一的元胞。在此基础上,为了方便分析交通事件对交通流的影响,应将交通流特征差异较大的事发路段与正常运行路段区分开来分析,即将下游的正常运行路段与上游的事件影响路段区别开,令这两部分路段分属于不同的元胞,并使事件发生位置始终处于元胞的边界处。根据交通事件发生的不同位置,将元胞的划分方式调整如下:
(1)当事件发生位置恰好处于初始设置的元胞边界处时,此时初始的元胞划分无须发生改变。
(2)如图2-9 所示,当事件发生位置处于初始设置的元胞i 中间处,且元胞i 上游的事件影响段长度l′i <vi Δt 时,则将这部分路段与上游元胞i-1 重组为一个新的元胞i-1;同时,若原元胞i 下游的正常运行路段长度l′i <vi Δt 时,可将这部分路段与原下游元胞i+1 重组为一个新的元胞i。此时,第k 时段元胞i-1 的发送函数Si-1 (k)及接受函数Ri-1 (k)可表示如下:

而由于第k 时段元胞i 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因此其发送函数Si (k)及接受函数Ri (k)的表示式应与式2.15 及式2.16 所述的基本式一致。

图2-9 元胞重组设置Ⅰ
(3)如图2-10 所示,当事件发生位置处于初始设置的元胞i 中间处,且元胞i 上游的事件影响段长度l′i ≥vi Δt 时,则将这部分路段单独设置为一个新的元胞i;同时,若原元胞i 下游的正常运行路段长度l′i <vi Δt 时,可将这部分路段与下游元胞i+1 重组为一个新的元胞i+1。此时,k 时段元胞i 的发送函数Si (k)及接受函数Ri (k)可表示如下:

第k 时段元胞i+1 的发送函数Si+1 (k)及接受函数Ri+1 (k)的表示式也与路段模型中所述的基本式一致。(https://www.chuimin.cn)

图2-10 元胞重组设置Ⅱ
(4)如图2-11 所示,当事件发生位置处于初始设置的元胞i 中间处,且元胞i 上游的事件影响段长度l′i <vi Δt 时,则将这部分路段与上游元胞i-1 重组为一个新的元胞i-1。此时,k 时段元胞i-1 发送函数Si-1 (k)及接受函数Ri-1 (k)的表示式与式2.25 及式2.26 相同;同时,若原元胞i 下游的正常运行路段长度l′i ≥vi Δt 时,可将这部分路段单独设置为一个新的元胞i,其发送函数及接受函数的表示式与式2.15 及式2.16 所述的基本式一致。

图2-11 元胞重组设置Ⅲ
(5)如图2-12 所示,当事件发生位置处于初始设置的元胞i 中间处,且元胞i 上游的事件影响段长度与下游的正常运行路段长度均不小于车流自由走行的距离vi Δt 时,可将这两部分路段分别设置为两个新的元胞。其中,新元胞i 的发送函数及接受函数的表示式与式2.27 及式2.28 相同,而新元胞i+1 的表示式则与路段模型中所述的基本式一致。

图2-12 元胞重组设置Ⅳ
相关文章
之后,Roberg[39]又利用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在理想网络中以转弯禁限为主的交通事件疏导策略。之后,Sheu 等[45]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交通事件响应匝道协调控制的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并借助微观交通仿真手段对各种模拟事件引起的拥塞情况进行了数值研究,相应的数值结果均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2025-09-30
G:路网T:时段k:时刻q:交通流量q j (k):元胞j 在(k, k+1)时段的交通流量ρ:交通密度ρJ:阻塞密度ρo, j:元胞j 的临界密度值ρc:拥挤流向自由流转变的临界车流密度ρf:自由流向拥挤流转变的临界车流密度ρi (k):第k 个时段元胞i 的车流密度ρiJ:元胞i 的阻塞密度v:自由流速度vli:元胞i 处的限速值vi (k):第k 个时段元胞i 的平均车速v:控制区内元胞i......
2025-09-30
T. Nagatani[6]提出了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阻塞进行模拟,并探讨了在交通流模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动态阻塞相变的影响。钱勇生等[16]在 NaSh 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交通事故和养护路段等意外事件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之研究,建立了意外事件影响的车道管制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位置、堵塞时间和堵塞路段长度对交通流的影响。......
2025-09-30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交通事件影响下的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模型结合交通事件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影响,通过对事发路段元胞通行能力、阻塞密度、激波速度等主要交通流参数的变化,元胞长度的可变设计以及事件发生位置对元胞划分方式的影响之研究,对传统的元胞传输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交通事件影响下基于CTM 的道路网络交通流模型。......
2025-09-30
对于智慧城市来说,位置服务是底层基础;相反,智慧城市又促进了位置服务的价值最大化。如果对智慧城市进行划分,可分为量化、识别、决策和执行四个层次,其中位置服务处于量化层和识别层,通过位置与位置之间的交互,帮助城市做出更有效率的管理。迄今为止,全球的智慧城市都是通过位置服务实现城市管理从单一到多维的。......
2025-09-29
p-中心选址模型是Hakimi[17]提出的,该模型的目标是为p个服务设施进行选址,使得各个需求点到p个服务设施之间的总加权距离最小。这些应急服务设施,应急响应的及时性要求不是很高。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应急服务设施选址涉及经济、技术、社会、安全等诸多因素。魏汝营[35]等综合考虑应急设施选址的效率性、公平性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了一个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求解该模型。......
2025-09-30
南京都市圈总人口约600万。表4.1研究范围的人口分布与空间划分注:根据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基本数据,南京11个行政区的总常住人口为717万。图4.3研究范围的人口密度分布根据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参考官方关于城市空间的划分,在本书中,南京都市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部分:中央商务区、内市区、外市区、内郊区、外郊区。......
2025-09-29
所以,设γ为绕道系数,指每条经过枢纽站的O-D流所需总时间与两点之间直通时间的比值:。即:rk Xik+αtkm Xik Xjm+tjm Xjm≤γ*tiji,j,k,m∈N在第5章L-SHSCP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带有绕道限制的应急服务设施枢纽单分配集覆盖模型:上述变量和约束条件意义同第4章规定,其中约束条件式(5-8)保证所有O-D流的出行时间必须保证在最大绕道系数之内。......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