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湖南瑞昌隋代墓葬群发掘报告:出土青瓷器物揭示隋代历史

湖南瑞昌隋代墓葬群发掘报告:出土青瓷器物揭示隋代历史

【摘要】:周家山隋代墓葬群发掘报告这4座古墓,编号分别为M1、M2、M3、M4,现将出土情况简介如下。以上这4座墓的棺木都已朽。全部器物为青瓷,分别置于墓门和墓壁两侧。深盘口,束颈,溜肩,长鼓腹,平底,足处撇呈一圆饼状,颈中部有两圈凸弦纹,肩部塑有6个单、双相对称的半圆竖系,系上竖刻一道凹槽。上腹及下腹部各刻有瘦条莲瓣纹一周,腹中部饰堆状锯齿纹相隔。由于4座墓出土器物都具有隋代特征,故将其定为隋代墓葬。

该墓位于码头周家山。1980年1月至1983年8月,农民在此地打屋基和修建水沟时发现古墓4座。

周家山隋代墓葬群发掘报告

这4座古墓,编号分别为M1、M2、M3、M4,现将出土情况简介如下。

1.墓葬结构

这4座墓分别位于4座黄土坡地之中,离地面约1.5米深,为长交形竖穴土坑墓。M1长3.2米,宽1.6米,高1.4米,墓向西偏北。M2长4.3米,宽2.4米,高1.6米,墓向南偏西5°。M3长3.4米,宽2.4米,高1.5米,墓正南。M4长4米,宽21米,高1.2米,墓向南偏东8°。以上这4座墓的棺木都已朽。

2.随葬器物

这4座墓共出土器物20件。全部器物为青瓷,分别置于墓门和墓壁两侧。现介绍如下:

M1出土青瓷2件。

青瓷盘口壶1件(图1,①)。深盘口,束颈,溜肩,长鼓腹,平底,足处撇呈一圆饼状,颈中部有两圈凸弦纹,肩部塑有6个单、双相对称的半圆竖系,系上竖刻一道凹槽。上腹及下腹部各刻有瘦条莲瓣纹一周,腹中部饰堆状锯齿纹相隔。通体施青釉,开细片,釉色淡黄,透黑斑,器体厚重。通高3.5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16厘米。

青瓷盘1件(图1,⑤)。敛口,弧腹,底微凹,内口沿饰三道凹弦纹,内底心两道凹弦纹,中饰八瓣莲花纹及莲籽芯。器内满施釉,外釉至半腹,器体厚重。高4.6厘米,口径21.5厘米。

M2出土7件。

青瓷钵1件(图1,④)。尖唇,深弧腹,小饼状足,底较厚,向上渐薄,器足旋削规整,外口沿饰一道凹弦纹,青釉不及底。通高8.5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5.3厘米。

青瓷杯6件(图1,⑦)。直口,斜腹,平底,内满釉,外釉不及底,有流釉。通高5.7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4厘米。

M3出土10件。

青瓷瓶1件(图1,②)。杯口,小颈,深腹,平底足旋削规整,肩部饰四横系及两道弦纹。通体施青釉,细开片,器体厚重。通高20.5厘米,口径7.6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11.5厘来。

青瓷碟1件(图1,⑥)。侈口,浅腹,底稍凹,内口沿饰两道弦纹,外底中饰两道圆圈。器内满施青釉,外釉不及底。通高2厘米,口径13.4厘米,底径6.4厘米。

青瓷罐1件(图1,③)。直口,丰肩,鼓腹,平底,肩部饰四横系。通体施青绿釉,细开片。通高9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7.7厘来。

青瓷碗1件(图1,⑧)。敛口,斜腹,平底,内底有明显下凹痕迹。通体施青釉,细开片。通高6.6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6.2厘米。

青瓷杯6件。分6式:

I式1件(图1,⑨)。直口,弧腹,平底。通高5厘米,口径1厘米,底径4.7厘米。

II式1件(图1,⑩),直口,弧腹,平底,内心呈现涩胎现象。通高5.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4.4厘米。

III式1件(图1,)。直口,斜腹,凸平底。通高5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5厘米。

IV式1件(图1,)。直口,弧腹小平底,器物不规整,稍倾斜。通高4~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3.8厘米。

V式1件(图1,)。直口,弧腹,小平底,器物欠规整。通高4.2~4.6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3.3厘米。

VI式1件(图1,。直口,弧腹,小平底。通高4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3.8厘米。

M4出土1件。

图1 出土器物图

青瓷碟敛口,斜腹,平底,底部胎呈红褐色,施青釉不及底,细开片。通高4.2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4.2厘米(图1)。

3.结语

据以上4墓的出土器物分析,可以看出均具有隋代青瓷的特点:

(1)从壶的形状看,趋向修长,秀丽,口沿部成盘状,较南北朝时同类器物的盘口显得更深。尤其是壶的颈部长而宜,溜肩,颈部都有浑粗的凸弦纹装饰。

(2)从碗的形状看,深腹,口微敛而腹壁深直,小饼状实足,近底部胎较厚,向上渐薄,给人以稳重感。

(3)从器底看,都有明显的旋削痕,大多倾向平实足。

(4)从器物的纹饰看,壶的上腹部及下腹部、盘的内心盛行用刻划的莲瓣纹装饰。

(5)从釉色看,大多流行半截釉,器表在腹部或近底部露胎,釉色多青,少许青黄绿色,另有流釉现象,玻璃质感强,釉层多开冰裂细片。

(6)因以沙承垫叠烧原因,部分碗心均呈现涩胎现象。

由于4座墓出土器物都具有隋代特征,故将其定为隋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