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妃之祸与再次南迁珠玑巷景区里,有一座古朴的双龙桥。胡妃,是民间传说中的一名奇女子。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了不牵连四乡居民,深夜投井自尽。为纪念胡妃,珠玑巷人在珠玑巷南街建成了“贵妃塔”。“胡妃之祸”的传说,虽然说法有出入,但广泛见于广府民系族谱。散居在珠玑巷周围的百姓,不得不为躲避战乱而再次举家南迁。今天的珠玑古巷因此,胡妃的传说,承载着一段珠玑巷人南迁的惨痛记忆。......
2023-12-04
1.隋唐时期九江地区人口情况
据古代官方人口统计史料,六朝时期南宋大明八年(464),寻阳郡所辖柴桑、彭泽二县及豫章郡所辖艾、永修、建昌、建宁4县,计6县有8100户、56800口。其中柴桑、彭泽二县2720户、16008口。至隋大业五年(609),九江郡所辖湓城、彭泽及豫章郡辖建昌县,计三县有10622户,其中湓城、彭泽县7617户。唐代实行以人口为依据的保甲制度,清查了户口才能按人编制,人口统计资料比较确切。唐代江州人口数如下:贞观年间(627—649)有6360户、25599口;开元年间(713—741)有21865户,约12万口;天宝年间(742—756)29025户、155744口,加上洪州所辖建昌、武宁二县18150户117744口,计达47000余户、27万余口;元和年间(806—820)为17945户,近10万口,加上洪州之建昌、武宁二县人口,计约4万户、20万口。
2.隋唐时期瑞昌地区人口推测
隋时依据大业五年江州人口7617户推算,作为州治所在地的湓城县(约相当于今庐山、九江、浔阳、瑞昌、湖口、德安区域)人口可能要多些,约5000户,其中寻阳应在2000户以上,其余3000户按5地平均数,瑞昌约600户、3000口。唐代四个时期的人口推测如下:唐初贞观年间江州浔阳、都昌、彭泽三县共6360户、25600口,州治所在地的浔阳约占一半左右,则瑞昌地区人口与隋末基本相当,500~600户、3000口左右;开元年间江州共21865户,浔阳约1万户,其中瑞昌区域约1500户、7000口;天宝年间江州共29025户、155700口,浔阳约占一半,14000余户、7万余口,除开州治所地浔阳约占30%外,余5地平均每地2000户,其中瑞昌区域约2000户、1万口;元和年间江州共17945户,其中浔阳占一半,约9000户,平均到瑞昌区域1200余户、6000口。
3.隋唐时期瑞昌人口增长原因
根据以上推测,这一时期瑞昌人口总体处于不断增长阶段,隋末唐初约3000人,至唐中期已达1万人左右,增长3倍多。唐代瑞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总体来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结果。唐代前、中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积极经济政策,出现了贞观、开元盛世。瑞昌地区像全国各地一样,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人口的增多,正是发展的直接体现。影响这一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人南迁。据瑞昌姓氏族谱记载,目前瑞昌境内的大姓,至少有柯、陈、周、张、何、谈、易、但、欧等家族始祖都是于唐代迁居瑞昌的。赫赫有名的江州义门陈始祖陈伯宣公,就是于唐开元年间迁居瑞昌,死后葬于瑞昌金城乡北岭(今属码头镇),2008年因工业城建设迁葬于夏畈镇三眼桥。北人南迁,有经济因素,也有战乱原因。如《唐国史补》卷上:“元结,天宝之乱,自汝大率邻里,南投襄汉,保全者千余家。乃举义师宛叶之间,有婴城捍寇之功。”根据元结自述,这里所说的南投地点“襄汉”应为“瀼溪”之误,而瀼溪就在瑞昌境内。
4.人口增长对瑞昌社会的影响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人口增减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隋唐时期瑞昌人口不断增长,对瑞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极大地提高了本区生产力水平。这一时期瑞昌正处于由浅度开发转向深度开发,由狭度开发转向广度开发的关键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生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唐后期,瑞昌经济政治地位在区域内不断提升,就是人口增长带来经济发展的结果。二是推动了本地区经济模式的改善。瑞昌山多地少,适宜耕作的稻作水田更少。民众因土地条件限制,单纯从事粮食生产维持生计或发家致富比较困难,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如当时瑞昌发展成为茶叶主产区,并设有专门的官方茶叶交易市场,就是人口增加后瑞昌先民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密切相关。三是推动了本区的文化发展。唐代迁居瑞昌的移民中,包括各个阶层,其中一些属于大族士人,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本区文化的普及。如迁居瀼溪的元结与金城的陈伯宣,不仅曾在朝为官,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唐以后,有史可查的瑞昌籍为官士人及文化学者骤然增多,就与这批北方文化名人迁居本地有直接关系。四是增加了区内赋税。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瑞昌作为赣北区域内财赋重心的地位逐步确立,以至于政府在此专设赤乌场以便加强税收管理。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胡妃之祸与再次南迁珠玑巷景区里,有一座古朴的双龙桥。胡妃,是民间传说中的一名奇女子。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为了不牵连四乡居民,深夜投井自尽。为纪念胡妃,珠玑巷人在珠玑巷南街建成了“贵妃塔”。“胡妃之祸”的传说,虽然说法有出入,但广泛见于广府民系族谱。散居在珠玑巷周围的百姓,不得不为躲避战乱而再次举家南迁。今天的珠玑古巷因此,胡妃的传说,承载着一段珠玑巷人南迁的惨痛记忆。......
2023-12-04
1997年12月,瑞昌南义镇新福村但桥村民在山岗上开山种果时,群众挖板栗树穴挖出一批文物,后送交瑞昌市博物馆。市博物馆的同志根据这批文物的时代特征,断定这批文物出自一唐墓中。图5瑞昌但桥唐墓出土遗物3.结语对于该墓,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墓葬时代。江西以前出土的唐三彩器皿非常少,而且大都在九江和瑞昌两地区,其他地区不见,所以但桥唐墓出土的这件唐三彩愈发显得珍贵,为研究唐三彩在南方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
2023-09-25
卫绍王为人忠厚,但生性懦怯,其统治集团中也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强人,因此统治集团内部难免出现政治危机。面对政治危机,卫绍王束手无策,找不到解救危难的策略方针。但就是这样一位忠心为国的文臣,却招来卫绍王统治集团的猜忌,最终因“有异志”而被冤杀,士大夫无不为此感愤。蒙古军南下,他临阵脱逃,结果导致金兵大败,卫绍王因此将他免职。......
2024-04-22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但到北宋中叶,朝廷加强了对五溪蛮瑶地区的经略,宋神宗时发生了著名的“开梅山”事件,盘瓠蛮就开始大规模的向南、西、东各处迁徙了。可以说,自北宋开梅山之后,盘瓠蛮大量迁离湖南,广泛分布于赣、闽、粤各地,至南宋理宗时,湘、赣、闽、粤的盘瓠蛮与汉族封建政权的矛盾再度激化,......
2023-08-23
在小小的瑞昌东部地区,南北同设两大军事据点,并分派作为东吴军事副统帅的程普与官封将侯的孙权次子于此驻守,可见孙吴政权对瑞昌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瑞昌一定处于东吴的军管状态。三是设立了瑞昌最早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湓城。此城与赤乌镇、半洲城同时设置,应为孙吴在对瑞昌区域进行军管设立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2023-09-25
《三国志》列东吴十二虎臣,程普位居首位。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策薨,与张昭等共辅孙权,遂周旋三郡,平讨不服。1985 年10 月21 日,瑞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筹备重建。程普驻兵瑞昌后,这一支程姓从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延续至今。据了解,目前瑞昌的程普后裔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桂林街道、南阳、武蛟、范镇等乡镇,近2000 人。......
2023-09-25
据县名推测,此地应为汝南郡流民集中居区域。从北方南渡的侨民,起初并不纳税服役。土断政策的实行,逐步消除了侨民与土著人之间的界线,有利于南北各族人民的相互融合,大大促进了江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是北民南迁带来的生产经验和开垦丘陵荒地的结果,同时也是六朝政府重视旱作物推广的结果。其三,北方士民的涌入,大大推动了瑞昌地区的手工业生产。......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