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581 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后,顺应天下大势积极准备统一中国。开皇七年(587),隋攻灭建都江陵的后梁政权,扫除了向江南进军的障碍。次年,隋文帝派杨广率50 万大军向南陈发起总攻,未遇重大抵抗,第二年正月即迅速攻下陈都建康,陈后主陈叔宝投降。隋军占领建康后,多路进兵,水陆并举,继续实施统一南方计划。开皇九年二月,杨广派蕲州总管王世积率舟师从蕲州顺江东下,直达赣北。陈朝九江司马黄仂闻讯弃城而逃,豫章、庐陵、浔阳纷纷失守,包括瑞昌在内的江南广大地区正式列入隋朝统一版图。隋军事上一统江南后,即派关中官僚加强对江南地区进行严厉地统治,激起了当地豪强的起兵反抗。隋文帝又派大臣杨素领军讨伐,很快全面瓦解了南方豪强与陈朝的残余力量,同时也采取有利于江南稳定的政策。因此,江南社会趋于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隋统一全国后,针对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滥置州郡、地方郡县林立、行政效率低下、中央赋税减少的弊端,实行裁郡并县政策,使东汉末年以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制度,变成了州、县二级政区,由州直接统管县。后随着经济发展,又在一些地方析置州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又改州为郡,最后留下郡、县二级,全国设郡190 个、县1255 个,比隋初郡少427 个、县少307 个,使魏晋以来长期混乱的行政制度得以厘清,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2.晋至隋时九江政区变更
六朝至隋朝九江政区沿革情况如下:
晋太康二年(281),以武昌郡之寻阳划入庐江郡。
晋元康元年(291),有司奏:荆扬二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析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等10 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州治一度置寻阳。
晋永兴元年(304),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合立寻阳郡,属江州,寻阳县治由江北迁江南柴桑。三年后,改豫章郡之彭泽县属寻阳,继而又增置九江、上甲县。不久,九江并入寻阳县。寻阳郡隶寻阳、柴桑、彭泽、上甲县。
晋义熙八年(412),寻阳并入柴桑县,上甲并入彭泽县。
宋元嘉元年(424),历陵并入柴桑县,次年海昏并入建昌县。
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置汝南县,治半洲,并以汝南为寻阳郡治。
陈永定元年(557),分江州为二,立西江州,治半洲,领寻阳、齐昌、南唐、太原、新蔡4 侨县。
陈天嘉六年(565),废西江州,寻阳还隶江州。时九江地区设7 县,分2 郡,其中汝南、柴桑、上甲隶寻阳郡,豫宁、建昌、艾、永修隶豫宁郡。
隋开皇九年(589),罢天下诸郡,留下州、县二级政区。废寻阳郡,并柴桑、汝南复立寻阳县;并上甲入彭泽,合为龙城县,江州领二县。开皇十八年,寻阳改名彭蠡,龙城改名彭泽。
隋炀帝继位,改州为郡,留下郡、县二级。大业二年(607),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属之;改洪州为豫章郡。此时九江地区设3 县,分属2 郡,其中湓城、彭泽属九江郡,建昌属豫章郡。九江郡治在湓城县。
3.隋时瑞昌政区隶属
隋代统治赣北时间较短,自589 年隋军控制九江至621 年唐大将李孝恭与李靖进驻豫章,前后不过32 年。但这段时期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政区隶属变化频繁。
隋初,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仍在陈朝的统治之下,至589 年才归于一统。此时的瑞昌,延续陈天嘉六年(565)政区设置,属江州治范围。当时江州下属二郡七县,其中汝南县、柴桑县、上甲县隶寻阳郡,豫宁、建昌、艾、永修隶豫宁郡。瑞昌属寻阳郡汝南县,汝南县、寻阳郡治在今天瑞昌码头与九江城子镇交界处的半洲城。
隋开皇九年(589),废寻阳郡,合并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瑞昌归于寻阳县管辖。
隋开皇十八年(598),寻阳县改名彭蠡县,瑞昌归彭蠡县辖。
隋炀帝大业二年(607),废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瑞昌属九江郡湓城县管辖。
考察这一时期瑞昌政区设置变化,有一历史事实比较清晰地凸显在我们面前,即自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置汝南县(并以汝南为郡治),至隋开皇九年(589)废寻阳郡,合并柴桑、汝南复立寻阳县,存在前后达43年的汝南县,是瑞昌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县级政区设立。因此,瑞昌县治的历史,非自南唐升元三年(939)升赤乌场为瑞昌县始,而应从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置汝南县始,比现在普遍认同的县治历史要早490 多年。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存在三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即东部江浙地区的吴国、越国和西方的楚国,而赣北地区,特别是瑞昌地区,处于这三个诸侯国疆域的交接地带,是它们相互争夺、辗转角逐极为激烈的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地区的主要居民属于百越民族。目前较有把握的是,至迟到春秋中期以后,楚国的势力已到达赣西北地区。及至春秋晚期,吴楚用兵的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2023-09-25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09-25
从目前考古发现看,瑞昌迄今未见旧石器文化遗迹,仅存一处疑似旧石器时代动物化石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包括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地区、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地区、以南昌为中心的赣鄱地区及以铜陵为中心的安徽东南部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业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到20处。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
2023-09-25
在中原夏商文明相继影响和刺激下,至商代在赣鄱流域形成了有着鲜明文化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完整文化发展序列的吴城方国文明。与之相适应,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赣鄱地区有着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吴城方国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体。吴城方国商贸业的发展是社会大分工深化的结果。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城邑和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进行。......
2023-09-25
1990年8月18日,瑞昌市人民北路李家墩一居民打厨房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笔者闻讯,立即同张绪来、吴智峰等同志赶往现场进行了清理。该墓处李家墩新村中央,坐北朝南,距地表1.4米,系长方形砖室竖穴墓,券顶已经坍塌。墓室内积满淤泥和碎砖,葬具及骨架均已腐烂。随墓器物除铜镜放在墓中部外,其余全部置于墓室前端。其余的折沿高颈瓶、卷口丰肩罐及青铜镜等,都是唐墓中常见的器物。故我们认为该墓的大致年代可定为唐中期。......
2023-09-25
西晋铭文半圆方枚禽兽纹铜镜 该器物呈圆形,小圆钮。西晋青瓷唾壶 该器物喇叭口,束颈,垂腹,圈足。东晋银环 该器物呈圆形、椭圆体,通体呈灰色。南朝青瓷双系盘口壶 该器物侈口,束颈,白胎,肩部双环系及凹弦纹两道,丰肩,足部外侈,平底,通体施青绿釉。南朝青瓷莲瓣纹六系罐 该器物直口,平沿,白胎,肩部单,双桥形系,对称相间,系下两道凹弦纹,鼓腹,下腹部刻划莲瓣纹两道,平底,青绿釉不及底。......
2023-09-25
商三足陶鬲 该器物折沿,方唇,束颈,三袋足,分裆明显。颈下满饰细绳纹。商假腹陶豆988 该器物折沿,方唇,浅盘口,喇叭状底座。把中部饰凸弦纹。商平底陶989 该器物敛口内折,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商敞口陶盆990 该器物敞口折沿,小圆唇,折腹,圈足。高4.5 厘米,口径22.3 厘米,底径13 厘米。1999 年夏畈檀树咀遗址出土。肩部饰堆塑淘纹。高33.5 厘米,口径37.5 厘米。......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