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秦王政执政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此时,处于吴头楚尾的瑞昌地区,与鄂东南地区同属楚国势力范围。秦灭楚的战火是否延烧至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史料无记。秦伐楚大军曾在瑞昌留下痕迹,以及灭楚后瑞昌地区归属秦朝版图,可从一则瑞昌民间的传说中得到佐证。这则传说至少说明,灭楚的秦国大军曾路过瑞昌之境。......
2023-09-25
265 年,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自称皇帝,是为晋武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了自汉末董卓之乱以来历经90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重归于统一。西晋统治共52 年(265—316),而真正统一全国的时间前后不过10 年之久。290 年,晋武帝死,惠帝继位,随之发生了八王之乱和永嘉大乱,广大中原地区从此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晋元帝建武元年(317)三月,司马睿称晋王,第二年称帝,都建康,史称东晋。至420 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
两晋自280 年东吴灭亡始,对赣北地区统治长达140 年,其中西晋统治不过36 年,东晋统治104 年。两晋统治时期,赣北的行政建制、战略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晋武帝灭吴后第三年,改庐陵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因荆扬两州疆土广远,难于治理,加之赣北地区经过东吴以来近百年的开发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全国的地位日趋重要,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从此,赣北成为直属于中央的州一级行政单位。江州初治豫章,晋成帝咸康六年(340)移治寻阳,庾翼又治豫章,不久还寻阳。咸康八年,褚裒移武昌之江州州治于今天瑞昌码头镇与九江县城子镇交界处的半洲,并亲自镇守半洲城。至此,江州州治、寻阳郡治均在半洲城,先后达20 余年之久。瑞昌地属江州之寻阳郡管辖。
两晋时期,由于南北分裂的局面,江州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处于南北军事力量与荆扬之间的战略制衡要冲。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江州若合于荆州,上游就更能自主,从而对下游的优势会加大,建康受到威胁;江州若控制在建康朝廷之手,荆州方镇将难于独立,有可能受制于建康。”吴廷燮在《东晋方镇年表·序》中,论东晋一朝疆域大势时说:“东晋疆域,广狭无恒。扬、荆、徐豫比为重镇;扬本畿甸,谷帛所出,领以宰辅;荆居上流,甲兵所萃,号曰分陕;徐曰北府,豫曰西藩。江、兖、雍、梁亦称雄据。”所谓江州“雄据”,是说江州是个强大而又形势险要的军事重镇。对此,古代史家多有论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初,晋氏南迁,以扬州为京畿,谷帛所资皆出焉;以荆、江为重镇,兵甲所聚尽在焉,常使大将居之。”《晋书·刘胤传》则说:“江州,国之南藩,要害之地。”
东晋时期,方镇与朝廷的矛盾与冲突,始终围绕着上下游荆、扬之间展开,而处于荆扬之间的江州,其制衡战略地位表现得极为突出。因此统治集团内部以王、庾、桓、谢为代表的门阀士族,为了争夺对江州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建兴三年(315),司马睿擢升王敦为镇东大将军,加都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兼江州刺史。王敦手握强兵,专任阃外,利用荆、江两州的优越条件,极力壮大个人实力,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起兵江州,进攻建康,一路前进到石头城(建康西边的军事要塞),逼司马睿求和。司马睿命朝中百官到石头城见王敦,并任王敦为丞相,专掌朝政,总内外诸军事。次年,王敦又谋求篡位,遭到晋王室的成功反击,在战事中病死,余党为平叛军所灭。
咸和九年(334)六月,当权外戚庾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终于实现了控制江州的多年夙愿。从此,庾氏坐镇上游,拥强兵,遥执朝廷之权。庾亮刺江、荆二州共6 年,咸康六年正月卒。其弟庾翼、庾冰继为江、荆等六州都督,兼江州刺史。庾氏刺江、荆二州前后达11 年之久,在此期间,一直遥控朝权。
345 年,庾翼病死于荆州,其子年少乏才,难当重任。朝廷以桓温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上游兵权遂集中于桓温之手。但时居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旻 、江州刺史王羲之,在荆、扬之争中居于缓冲地位。桓温一直想控制江州,以实现控江州、遥掌朝权的目的。357 年,桓温以其二弟桓云出任江州刺史,领镇蛮护军。363 年,其五弟桓冲继任江州刺史,前后几十年,直到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桓温去世为止。桓氏兄弟先后控制江州达17 年之久。正是因为桓温将荆、江二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故能遥控左右朝政,废立专权。桓温死后,桓氏家族继续控制荆、江二州。其侄桓石秀、石生、桓嗣及族人桓伊等相继为江州刺史。
东晋晚期,桓温最小的儿子桓玄,东晋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于398 年发动篡位之乱。他联合兖州刺史王恭、豫州刺史庾楷、荆州刺史殷仲堪,共同举兵对抗朝廷。他们进攻的第一目标就是江州,并很快擒获江州刺史王愉于临川,从而解除了下游对上游的直接威胁。次年,桓玄又火并了荆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杨佺期,专有荆楚,一时势力大盛,朝廷被迫任命他为荆、司、雍等八州都督,领荆、江二州刺史。402 年,桓玄举兵东下,经寻阳直取建康,大败司马氏军队,顺利夺取政权。次年逼晋帝退位,建国号楚。但在刘裕的讨伐下桓玄很快败退江州。405 年,桓玄与刘裕大战于寻阳桑落洲,双方对江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裕讨灭桓玄后,派遣得力大将何无忌都督荆、江、豫三州八郡军事,兼江州刺史,驻兵寻阳,自己率部北伐南燕。其时占据广州的卢循率军向江州推进,江州又成了双方争夺的重要战场。前后三次激战,直至410 年底,才将卢循势力逐出江州。
东晋100 余年间,包括瑞昌在内的江州地区始终处于上游方镇与下游朝廷的长期争控之中。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到秦王政执政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此时,处于吴头楚尾的瑞昌地区,与鄂东南地区同属楚国势力范围。秦灭楚的战火是否延烧至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史料无记。秦伐楚大军曾在瑞昌留下痕迹,以及灭楚后瑞昌地区归属秦朝版图,可从一则瑞昌民间的传说中得到佐证。这则传说至少说明,灭楚的秦国大军曾路过瑞昌之境。......
2023-09-25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1988 年春,瑞昌夏畈镇禁地村民在修筑矿山公路时,发现一处集采矿、冶炼于一体的古铜矿遗址。图4铜岭遗址位置示意图铜岭铜矿遗址位于瑞昌市境内幕阜山东北角,居长江中游南岸,距瑞昌市区24 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9°45′、东经115°35′。从矿区向北沿公路约6 公里可至长江中游南岸的码头镇,溯江而上可达黄石,顺流东下直到九江,交通便利。经过调查获知,这是一处集采矿、冶炼于一地的铜矿遗址。......
2023-09-25
从目前考古发现看,瑞昌迄今未见旧石器文化遗迹,仅存一处疑似旧石器时代动物化石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包括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地区、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地区、以南昌为中心的赣鄱地区及以铜陵为中心的安徽东南部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业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到20处。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
2023-09-25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09-25
在中原夏商文明相继影响和刺激下,至商代在赣鄱流域形成了有着鲜明文化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完整文化发展序列的吴城方国文明。与之相适应,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赣鄱地区有着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吴城方国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体。吴城方国商贸业的发展是社会大分工深化的结果。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城邑和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进行。......
2023-09-25
考古资料表明,铜岭古铜矿的采、冶技术处于先秦时期国内外最先进水平。依据植物找矿技术。通过勘井探矿技术。槽坑的东向底部与J11连通,被视为同一遗迹单位,称之井口露天槽坑。西周以后的探矿方法除保留探槽法外,主要是采用小型矿井探矿法。开采时一般由浅入深,从矿脉露头逐渐向深部开拓,即先露采,后坑采,这是符合矿床开发规律和适应古代开采技术条件的。......
2023-09-25
商三足陶鬲 该器物折沿,方唇,束颈,三袋足,分裆明显。颈下满饰细绳纹。商假腹陶豆988 该器物折沿,方唇,浅盘口,喇叭状底座。把中部饰凸弦纹。商平底陶989 该器物敛口内折,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商敞口陶盆990 该器物敞口折沿,小圆唇,折腹,圈足。高4.5 厘米,口径22.3 厘米,底径13 厘米。1999 年夏畈檀树咀遗址出土。肩部饰堆塑淘纹。高33.5 厘米,口径37.5 厘米。......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