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09-25
春秋叶脉纹双耳盘口铜鼎 该器物盘口,束颈,弧腹,圜底,两弧形耳微外斜立于盘口内,系焊接耳饰叶脉纹,足外撇,器物较厚。高26.5 厘米,口径31 厘米,足高8.8 厘米。1990 年桂林六合村出土。
春秋钵形铜鼎 该器物敛口,沿外饰凸弦纹,肩附长方形耳,耳饰蟠虺纹,圜底,三足,足尖饰蹄状。高35 厘米,口径28.5 厘米,足高17.5 厘米。1990 年桂林乡六合村出土。
春秋青铜剑 该器物柄及剑身折断,中部起脊。残长42 厘米。1990年洋鸡山金矿出土。
战国青铜剑 该器物柄及剑身折断,中部起脊。残长39 厘米,宽4厘米,厚0.6 厘米。1981 年范镇出土。
战国青铜戈 该器物援中起脊,锋部呈三角形,有长方形三穿。援长15 厘米。1972 年夏畈出土。
战国青铜镞 该器物镞身扁细,呈椭圆形,锷锋利,有中脊,锋部呈三角状。长7.5 厘米。1972 年夏畈出土。
战国石铲 该器物青石质,单孔,孔由一面琢钻,侧边有锋刃,平面梯形。长12.5 厘米,宽9.3 厘米,厚1厘米。1983 年码头梁公村出土。
春秋青铜剑 该器物呈方形,剑身细长,圆茎,中部起脊,锷锋利。剑长50 厘米。1972 年夏畈墩北张出土。
春秋青铜斤 该器物呈长方形,刃部两侧外撇。长9.8 厘米,銎长4.2 厘米,宽2.2 厘米。1988 年夏畈铜岭出土。
春秋青铜凿 该器物呈锥形,椭圆銎,两侧留有合范铸造痕迹。长6.8 厘米,銎径2.8 厘米。1988 年夏畈铜岭出土。
春秋青铜该器物长8.3厘米,宽8 厘米。1992 年夏畈出土。
战国印纹陶罐 该器物敛口,卷沿,丰肩,斜腹,平底,灰胎。肩部饰米字纹。高44.7 厘米,口径22.3 厘米,底径22.3 厘米。2006年市区龙源巷出土。
春秋陶纺轮 该器物圆形,中有小孔,上下为平面,呈鼓形。直径3.3 厘米。夏畈铜岭铜矿遗址出土。
春秋龙纹青铜佩饰 该物属构件,体扁平,饰蟠螭纹。直径3.3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带銎青铜镞 该器物前锋呈三角形,中间起菱,两翼直刃。长4.8 厘米。2001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扁形青铜镞 该器物前锋呈三角形,中间起菱,铤部由粗到细。长5.6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带钩翼青铜镞 该器物前锋呈三角形,中间起菱,两翼外撇,铤部由粗到细。长5.1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三棱形青铜镞 该器物呈三角形,三面起脊,铤部由粗到细。长9.7 厘米。2001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三足青铜镦 该器物呈圆形,上部饰两道凹弦纹,下部呈三角形。长14.1 厘米,直径2.4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尖足青铜镦 该器物呈圆锥形。长16.9 厘米,直径2.5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连体铜方鉴 该器物斜沿,折沿,折肩,腹部向下内收,平底四锥状足,上饰蟠螭纹,底部可见合范痕迹。高5.8 厘米,长10.4厘米,宽7.1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蟠虺纹三足青铜鼎 该器物直口,方唇,深腹,立耳,耳饰云纹,口沿饰一道凸弦纹,上腹饰蟠虺纹,下腹饰蝉纹。三足外撇、盖钮饰饕餮纹、内区饰蟠虺纹。高10.7 厘米,口径10.9 厘米,腹径11.1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原始瓷方格纹S 形耳罐 该器物侈口,翻唇,丰肩,斜弧腹,平底,腹饰三个“S”形贴钮,通体饰小方格纹。高22 厘米,口径19.5 厘米,底径20.5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原始青瓷S 形耳 该器物直口,折沿,溜肩,鼓腹,平底,肩饰两个“S”形贴钮。高6.4 厘米,口径7.7 厘米,底径6.3 厘米。2001 年桂林乡毛谷仓出土。
春秋小方格纹陶罐 该器物敛口,翻唇,丰肩,斜腹,微弧,平底,饰小方格纹,肩部横饰双耳。高28.3 厘米,口径17 厘米,底径17 厘米。1999 年夏畈镇檀树咀遗址出土。
春秋小方格纹陶罐 该器物翻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饰方格纹,回字纹。高31.7 厘米,口径21.5 厘米,底径17 厘米。1999 年夏畈镇檀树咀遗址出土。
春秋陶纺轮 该器物算球状,两面饰细密弦纹。直径3.5 厘米。1999 年夏畈镇檀树咀遗址出土。
战国小方格纹陶该器物直口,尖唇,沿外卷,矮领,丰肩,斜腹,平底,通体拍印小方格纹。高29.3 厘米,口径19.4 厘米,底径13.5 厘米。1999 年夏畈镇百花村出土。
春秋青铜剑 该器物柄末端中空,剑身中起脊,剑身前端被掘者折断,柄末端烂断。通长56 厘米。1993 年范镇八都出土。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这一期间,晋秦、晋齐之间也发生过大战,晋获胜。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动,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楚怀王贪图便宜,遂与齐国破裂。先是与韩、魏争斗,后与齐国争斗。秦的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09-25
在中原夏商文明相继影响和刺激下,至商代在赣鄱流域形成了有着鲜明文化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完整文化发展序列的吴城方国文明。与之相适应,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赣鄱地区有着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吴城方国文明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体。吴城方国商贸业的发展是社会大分工深化的结果。商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城邑和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集镇进行。......
2023-09-25
商三足陶鬲 该器物折沿,方唇,束颈,三袋足,分裆明显。颈下满饰细绳纹。商假腹陶豆988 该器物折沿,方唇,浅盘口,喇叭状底座。把中部饰凸弦纹。商平底陶989 该器物敛口内折,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商敞口陶盆990 该器物敞口折沿,小圆唇,折腹,圈足。高4.5 厘米,口径22.3 厘米,底径13 厘米。1999 年夏畈檀树咀遗址出土。肩部饰堆塑淘纹。高33.5 厘米,口径37.5 厘米。......
2023-09-25
西周采区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部。(一)遗迹图31J20 框架结构图图32J13 框架结构图1.竖井西周竖井共清理15 口。X2 巷道坑木测定年代距今2950±50 年,X11 距今2950±90 年。(二)遗物西周遗物共108 件,分采掘、提升、装载、选矿、排水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图51西周遗物图图52西周陶器图图53西周陶纹拓片图7.其他 西周遗物中还有铜镞、木构件及自然遗物。图54西周遗物图......
2023-09-25
先秦时期即指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 多年的这段历史时期,华夏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先秦时期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这一历史时期,瑞昌地域文明状况怎样?......
2023-09-25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到秦王政执政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此时,处于吴头楚尾的瑞昌地区,与鄂东南地区同属楚国势力范围。秦灭楚的战火是否延烧至包括瑞昌在内的赣北地区,史料无记。秦伐楚大军曾在瑞昌留下痕迹,以及灭楚后瑞昌地区归属秦朝版图,可从一则瑞昌民间的传说中得到佐证。这则传说至少说明,灭楚的秦国大军曾路过瑞昌之境。......
2023-09-25
1988 年春,瑞昌夏畈镇禁地村民在修筑矿山公路时,发现一处集采矿、冶炼于一体的古铜矿遗址。图4铜岭遗址位置示意图铜岭铜矿遗址位于瑞昌市境内幕阜山东北角,居长江中游南岸,距瑞昌市区24 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9°45′、东经115°35′。从矿区向北沿公路约6 公里可至长江中游南岸的码头镇,溯江而上可达黄石,顺流东下直到九江,交通便利。经过调查获知,这是一处集采矿、冶炼于一地的铜矿遗址。......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