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铜岭钢铁厂工人在夏畈合连山一石灰岩山洞口,发现一批古动物化石,为旧石器时代瑞昌古人类存在的史实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因为这批剑齿象牙、恐龙骨、羚羊骨等动物化石,正是那个时期瑞昌周边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型,上述各遗址中几乎都可见到。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2023-09-25
瑞昌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正处于传说中的炎黄尧舜禹时期,约距今5000~4100 年。这一时期,中华大地部族林立,万邦并存,其中有两大部落联盟分别雄踞于黄河流域的北方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的南方江淮地区。
先说中原地区炎黄部落联盟。
黄帝和炎帝生活在距今4600~4400 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后期,是中原地区两个部落的首领。当时,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现在陕西省境内的黄河边上。后来,又先后沿黄河两岸向东部迁移。为了争夺一块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国东部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打败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黄帝求援,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九黎族失败后,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二族。后来,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族失败后,加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尧舜禹生活于距今4300~4100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为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现在山西省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市有尧陵、神居洞。他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因舜治水有功,而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舜又禅位给贤能的大禹。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再说南方地区的三苗部落联盟。
南方三苗部落集团,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相当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带。《山海经》说“:颛顼生头,
头生苗民。”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后裔。文献载蚩尤兄弟81 人,应是有81 个氏族。他们以金作兵,勇敢善战,威震天下,曾与炎帝、黄帝两部落集团进行战争,被黄帝杀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三苗北向发展虽然受阻,但在尧、舜、禹时期仍为华夏集团劲敌。尧曾与三苗战于丹水一带,并将其部族人放逐于三危(今甘肃敦煌),舜也曾对三苗进行分化迁徙,并因南征三苗,死于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禹再征伐三苗,乘天灾人祸同时降临三苗之机,大败苗师,三苗从此衰微。在历次战争中,不少苗民沦为奴隶,“子孙为隶,不夷于民”,被强制劳役。这些苗民的后裔,也是形成汉族的先民之一。《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尧战丹水以服南蛮。”
生活于新石时代晚期的瑞昌先民,文化归属于上述哪一部族文化集团呢?
从地缘文化角度分析,显然属于南方三苗集团。从传说与史书记载看,中原炎黄部族联盟虽然多次发动征服三苗部族集团的大规模战争,但直到禹时才“以服南蛮”,也就是说在炎黄尧舜禹时期的数百年间,中原文化势力一直未达三苗地域。三苗部族联盟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集团一直存续于南方苏、浙、赣、皖、鄂、湘之广大区域,并对区域实施了有效的控制。
从文化联系分析,瑞昌新石器晚期遗址群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与同时期周边地区山背文化、拾年山文化、筑卫城文化、社山头文化、郑家坳文化、神墩文化及远处的浙江良渚文化类似,与中原地区的同时期的遗址文化虽有联系却有较明显的区别。所见石器、陶器器形及工艺水平在这些遗址中也较为常见,说明当时瑞昌先民生产生活深受这些文化的影响,而且文化交往较为密切,更多的是接受这些文化的辐射。
有关湮没的历史:瑞昌立县前古文明管窥的文章
1980年,铜岭钢铁厂工人在夏畈合连山一石灰岩山洞口,发现一批古动物化石,为旧石器时代瑞昌古人类存在的史实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因为这批剑齿象牙、恐龙骨、羚羊骨等动物化石,正是那个时期瑞昌周边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型,上述各遗址中几乎都可见到。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2023-09-25
民间相传,王乔爱好游历。老人说完,小鹿就跳起来走到王乔身边,十分亲热。王乔连忙把从小带在颈上的项圈取下来,送给小鹿。王乔收下告别了老人和小鹿,循原路爬出洞。听说王乔后来做了大官,还去过瑞昌斗笠顶山,可是小白鹿和老人已走,只有棋盘桌凳还留在台上。王乔洞位于瑞昌市城西10 公里,高丰镇乌石街南面斗笠山东北山腰上。如今,王乔洞因了王乔与传说,成为当地一景,更被誉为瑞昌古八景之一。......
2023-09-25
从目前考古发现看,瑞昌迄今未见旧石器文化遗迹,仅存一处疑似旧石器时代动物化石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包括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地区、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地区、以南昌为中心的赣鄱地区及以铜陵为中心的安徽东南部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业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不到20处。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
2023-09-25
这一时期,瑞昌地区也出现了利泽寺、普泽寺、筋竹寺、普济寺、宝严寺、资圣寺等一批历史上最早的寺庙。如此众多的佛寺在同一时期创建,说明当时瑞昌社会礼佛之风何等兴盛。瑞昌古史志中有关道教的零星史迹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道教在瑞昌地区的传播状况。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至曹魏时,玄学开始取代儒学而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2023-09-25
商三足陶鬲 该器物折沿,方唇,束颈,三袋足,分裆明显。颈下满饰细绳纹。商假腹陶豆988 该器物折沿,方唇,浅盘口,喇叭状底座。把中部饰凸弦纹。商平底陶989 该器物敛口内折,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商敞口陶盆990 该器物敞口折沿,小圆唇,折腹,圈足。高4.5 厘米,口径22.3 厘米,底径13 厘米。1999 年夏畈檀树咀遗址出土。肩部饰堆塑淘纹。高33.5 厘米,口径37.5 厘米。......
2023-09-25
铜岭矿冶遗址是继大冶铜绿山之后,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先秦时代铜矿遗址。经初步钻探,该遗址分布范围约5 万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 平方米。据有关专家推测,以上的种种迹象可以表明,这是一处结构紧密、组合完备的青铜器铸造遗存。荞麦岭商代遗址的发掘,对于赣北早商时期原始文化面貌、长江中游南岸地区商文化的南渐,以及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一小块孔雀石经采用ICP 分析,含铜量高达40.12%。......
2023-09-2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瑞昌文化的始兴期,各类文化还处于萌芽层面,但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瑞昌才正式步入了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以后历代瑞昌地域文化的发展都以此为基础,只是各门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消有长。可以说,组成瑞昌地域传统文化基本架构的各文化单元,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出现。......
2023-09-25
敛口,宽平沿,圆唇,束颈,鼓腹,小平底,三兽蹄状柱足。檀树咀遗址三层所出土罐类器中的束颈、广肩罐,为江西春秋时期罐的一大特色,米字纹、蕉叶纹、回字对角填线纹都是江西地区春秋时期的典型纹饰,反映出春秋时期瑞昌与江西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的一致性。图85春秋遗物图2.墩北张出土的战国铜器。这一出土地点看来也是一处墓葬,其年代大概在战国早、中期。......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