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形式、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和观念、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已形成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非常重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或结合,他们将服装专业设置在应用技术大学或学院中,并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真正地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突出了高等服装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
2023-09-25
诺亚和埃克斯坦认为,比较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存在着过于主观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客观、科学的标准。因此,他们倡导用科学与量化方法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提高研究的客观性。他们首先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并将科学方法归纳为四个步骤(提出假设、数量测定、参照研究、理论分析),以及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六个程序:
确定问题—提出假说—明确概念和指标—选择个案—收集数据资料—处理数据,说明结果。
这六个程序的具体内涵如表2-2所示。
表2-2 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与量化方法的程序
续表
2.评价
这种研究模式的最大贡献,是将量化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之中,体现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从早期注重哲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向现代注重经验和计量方法的转型。但是,虽然量化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毕竟不同,有许多方面是难以或者无法量化的。尤其是教育领域中,主要是人、人的思想、观念、感情、经历等都是无法用数据表示的。
其次,教育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定量分析方式很难判定教育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再次,诺亚和埃克斯坦在其研究中过分强调量化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中引入的很多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都值得怀疑,而且他们处理数据资料的方式有待改进。
总之,诺—埃科学与量化模式充满了实证主义色彩,既是其特色,也是其遭受诟病之处。
有关中外高等服装教育比较的文章
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形式、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和观念、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已形成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因此,德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非常重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或结合,他们将服装专业设置在应用技术大学或学院中,并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真正地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突出了高等服装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
2023-09-25
在法国的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记忆”和“发展”的融合,构成了继承与创新结合的重要特征。法国服装教育中,有一个相当长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服装款式发展历史,着重“记忆”大量的服装款式。“发展”是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个人能力的一种发掘。法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就非常注重这种思维连贯性的培养,认为这种连贯性是一个成熟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2023-09-25
日本的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如日本文化女子大学的《服装展示会企划与制作》课程,这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很好的工艺基础。......
2023-09-25
1.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研究德国的高等服装教育,就可以看出,现代服装教育就是坚持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的传统,继续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或融合”的途径,其教学讲究科学性,突出实践性,贴近职业性。......
2023-09-25
根据服装专业涉及的领域,还可以设置服装材料、服装机械设备、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时装传媒、时装摄影、美容化妆、服饰设计与制作、时装与数码等课程方向。高等服装教育的专业设置必然会呈现综合化和细分化的趋势。伦敦时装学院堪称服装界专业细分化最全面的服装院校。高等院校服装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当独具特色,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023-09-25
我国教育界的研究者常从三层含义上定义“学科”:一是学问的分支,二是教学科目,三是学术组织。人们把科学划分为一个个认知领域或学问分支,即学科,只是为了认知或学习的便捷。再次,由于世界本来是一个统一整体,知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虽然科学总体中存在着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学科,但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然形成一定的学科结构,从而推动科学整体的发展。......
2023-09-25
这和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就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慢慢地,思维的创造性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磨灭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