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字媒体艺术导论: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导论: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思考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如何去描述,已不再是一个界定分明的概念了。“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加速了媒体融合的演进节奏。随着“互联网+”战略在技术革新、观念驱动上的助力,媒体在融合发展下呈现的智慧力量将开启一个涉及范围更

1.媒体融合是数字化传播的根本

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应该是具备数字技术特征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要转换,传播的理念更要转变。交互式是数字时代传播的新标准,实现行业和产业的重组是最低价、最高效完成交互传播的基础,而三网合一就是这个基础的关键。三网,即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也叫三网融合,即原先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电信网、以网络业务为主的计算机网和以电视业务为主的广播电视网趋向于相互兼并、重组、整合式发展。“合一”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这只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说法,而主要指的是业务应用的融合。它具体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交叉。“三网合一”的概念,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观察和分析,其中可以涉及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乃至行业监管和政策方面的融合等内容。这其中不仅是技术方面需要分阶段、长期演进,从市场经营角度来看,尽管困难重重,但选择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显然是当下市场最基本的要求。

现代传媒进入数字时代后,无论是市场化发展还是面向全球化发展,都必须以实现媒体融合、跨媒体经营为基础。不实现跨媒体经营就意味着制作及传播成本无法降低,还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甚至是文化传播的垄断。“三网合一”正是这种跨媒体经营成为现实的典型。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数字时代的媒体融合顺应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规律,自由、开放是接触到数字媒体的人们都能感受到的基本特性,数字时代媒体的发展理念也应是这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应该是技术和内容的终端而非唯一的控制者,更不能是传媒的垄断者,在媒体的运营理念上要跟上数字媒体时代的更新。在媒体上传播的内容不能只由媒体从业者来决定,公众应该拥有决定看什么和怎么看的权利,做到在传播形式上的开放。全球文化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的普遍化和多种文化的趋同化的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全球化其实是强势媒体所代表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最大化传播。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地球村”概念就是对电视出现初期的现象所提出的,电视传播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霸权位置,电视媒体被称为了“地球村”的一村之长。而人们对传播的媒介和内容应当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不仅可以按照个性和需求来选择内容,并且可以按照个人化的要求选择接收内容的方式。“三网合一”充分实现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共同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媒体融合、跨媒体合作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三网合一”所代表的多媒体经营是规避未来传媒发展危机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中传统媒体显然已经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跨媒体合作不仅能在媒体间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还能保证传统媒体在新生媒体的冲击下整合各媒体间的信息、人才资源,从而促进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行业壁垒是实现跨媒体合作的一大难题,流于形式的跨媒体合作也就失去了媒体间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各自为战的问题一天不解决,跨媒体合作的真正目的就无法实现。“跨媒体”绝非是跨媒体经营的最终目的,仅仅追求形式上的“跨媒体”而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会给媒体企业带来主业不明确、经营分散、头绪繁多、尾大不掉等不利影响。曾经轰动传媒界的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案例,被视为新旧媒体联姻的典范,以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主的美国在线与传统媒体的领军者时代华纳组建成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和传媒业联合的公司。无论是媒体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普遍看好这种新旧媒体结合的模式。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公司需要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而传统媒体则需要互联网这个最具潜力的新媒体平台,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代表了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渠道服务商和内容供应商的结合,这一切都意味着传统与现代产业相融合的可能。然而,看似光明的前景却被曲折的合并之路所取代。受到经济环境影响,以及合并后经营模式、运营策略、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内因症结,加剧了融合的难度,恶性循环导致这起合并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个案说明,仅仅追求形式上的跨媒体经营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整合才能够托起跨媒体经营的大厦,这也是数字时代对媒体传播的最基本要求。

2.“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

媒体融合在“三网合一”进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和阻力,举步维艰,却在互联网的兴盛时代中,表现出日渐丰满的姿态。主流媒体的传统形态主动向微博、微信、客户端示好,如《人民日报》的微博、《光明日报》的线上网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的新媒体中心,它们的出现无不在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实践中将传统媒体改换新颜,加入更激烈的媒体竞争之中。在扩大传媒影响力的同时,互联网基因的渗透开启了媒体融合的新阶段。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如何去描述,已不再是一个界定分明的概念了。报纸被二维码延伸了信息呈现形态,电视被“摇一摇”“电视盒子”拓展了用户互动体验,手表被苹果公司创造成了新型智能终端,手机被移动互联网打造成了连接虚拟世界的重要开关。媒体的功能不断在延伸、拓展和融合中超越人们的想象,为用户带来不同寻常的新型媒体体验。“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加速了媒体融合的演进节奏。“互联网+”首先强调的便是“+”,即融合。深度融合将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与媒体的融合将呈现出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在媒体行业中的巨大变革力量,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技术进步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助推器。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与应用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而备受重视,这股浪潮的影响势必将改变传媒行业的构建及运营,甚至重构未来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向。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广泛应用,媒体所呈现的智能化趋势和特征日渐明晰,这一现象必然将影响并颠覆媒介特质与人类生存。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逐渐消失,人们将展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媒体智慧空间,智能技术加速了“互联网+”时代中媒体融合的深度与速度,并将跨媒体、全媒体的未来景象在媒体融合演进中逐步完善并实现。

随着“互联网+”战略在技术革新、观念驱动上的助力,媒体在融合发展下呈现的智慧力量将开启一个涉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智能社会形态。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行业的结合,意味着传媒行业将在能力、资源和环境上呈现新提升,以往被动接收、单向传递、中心化传播的传统传媒局面已被各移动终端的智能服务所取代。但这一切只是一个开端,“互联网+”所触发的无处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正是这场媒体融合走向高级智能的巨大优势。正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所言,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所以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传播的具体内容,而是人们在拥有了这种媒介后从事的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它会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使得信息的接收方式、接收容量较传统媒体有了大幅提升,媒体融合的趋势更是带来了信息传播渠道和形式的多元转变。全媒体、全终端、全功能、全天候的融媒体模式迅速建立起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媒体融合在互联网力量的推动下打破时空的线性结构,更建立起了新的交互关系。受众在移动端、PC端、传统媒体端获取多元的文字、图片、视音频媒体信息,全天候随时随地建立起单向、互动,或是社交等功能的媒体关系。媒体的自主性、个性化、移动性、互动性、智能性成为这个传播时代的新标准,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传媒形态将呈现出“互联网+”时代中媒体崭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新媒体的语境之下数字媒体艺术将获得更充分的表达空间,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数字媒体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依托,而这些不断跨越艺术形式与传播媒介边界的数字媒体将对现有数字媒体艺术形式提供更广泛、更彻底、更有力的支持。而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也将在媒体环境全面拓展之中得到不断的衍生与扩展。数字媒体艺术的自身属性引导着各项艺术活动和传播活动的发展方向,坚持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规律是时代使然,更是人类发展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