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囚犯与狱卒团结反抗:中国通史简读版

囚犯与狱卒团结反抗:中国通史简读版

【摘要】:这三个诸侯国分别是殷地东面的卫国,西面的鄘国和北面的邶国,史称“三监”。毕竟这一方是“囚犯”,一方是“狱卒”,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会一起联手造反啊!迅速把带头闹事的人处理完毕之后,为了彻底摧毁商朝遗民的战斗力,姬旦决定对殷地的臣民进行第二次的强制“拆分”。

任何一个新王朝在建立初期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动荡,甚至爆发一些较为严重的政治斗争。这是因为一方面,王朝建立伊始,百姓还尚未形成对该王朝效忠的心理惯性,甚至可能还对旧王朝有所留恋;另一方面,新政权还没有彻底稳固,任何稍大的内忧外患,都可能成为引发整个王朝震动的“炸药”。

在推翻商朝之后,如何妥善地安置商朝遗民,成了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迫切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周武王对商朝遗民的处理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第一,把一部分商朝遗民迁往周部落的根据地周原,以便对这部分人进行监督管理,以免他们再生二心。

第二,以商都朝歌为中心,划出一块地盘为殷地,把剩下的商朝遗民全部集中到殷地,让他们在这里居住和生活。而殷地的管理则交给商纣王之子武庚负责。这样既能以怀柔的手段彰显周天子的仁慈,又能让商朝旧主去管理自己的旧臣民。

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周武王在殷地的四周分封了三个诸侯国,由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掌管,以便随时监视和辖制殷地。这三个诸侯国分别是殷地东面的卫国,西面的鄘国和北面的邶国,史称“三监”。

第三,当初在商纣王杀死皇叔比干之后,他的另一位叔父箕子为了自保只得装疯卖傻,最后被囚禁。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之后,把被关押的箕子也救了出来,箕子不愿意侍奉周人,周武王便准许他带领着一部分商朝的王族子孙和百姓大约五千人,离开朝歌,去了朝鲜半岛,在那里,箕子创建了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箕子王朝。

周王朝建立之后的第一个危机爆发于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发病逝,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姬诵继位成了新的天子,由周公姬旦辅政。主幼国疑,这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此时的姬旦也无法避免。

▼ 箕子创建了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箕子王朝。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知道,这时候商朝亡国才不过三年有余,那些被安置在殷地的商朝遗民和贵族们还没有彻底死心,而周武王的去世就像一颗火种,再次点燃了他们深埋于心的欲望。

然而,给周王朝带来沉重打击的敌人并不是那些被时刻提防的商朝遗民,而是周武王特意分封的三个监视殷地的诸侯,他的三个亲兄弟。

周文王姬昌儿子非常多,而他的儿子中,最优秀的就是老二周武王姬发以及老四周公姬旦。老大死得早,姬发很顺利就成了他的接班人,中间没有发生兄弟争权的事情。

但问题就在于,在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之间,还有个老三管叔,就是分封的三监之一。周武王还在世的时候,虽然更倚重姬旦,但毕竟有他“坐镇”,兄弟之间即便心存不满也闹不出什么大问题。可周武王一死,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老三管叔成了所有兄弟中最年长的,但他却只是一个负责监视殷地的普通诸侯,而他的弟弟姬旦却掌握了朝政大权,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很快造成了兄弟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在这个时候,私下里开始有流言传出,说周公姬旦打算谋害成王。之前说过,主幼国疑,这样的情况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很常见,哪怕姬旦忠心耿耿,并未做出任何实质上威胁天子、把持朝政的举动,单是他手中辅政的大权和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就足以引起多方的猜疑。

管叔原本心理就不平衡,对姬旦心存不满,时刻惦记着推倒姬旦,当他听说这些流言后,很快就行动起来了。或许对于管叔来说,这些流言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言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夺权的理由。管叔和蔡叔、霍叔平时就勾结在一起,关系一直都比较亲密。管叔心中有了盘算之后,便立刻把蔡叔和霍叔叫来了,一起商议想趁机把姬旦逼下台。

三监有了反叛之心,被监视的武庚又贼心不死,结果这群人居然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而戏剧化地一拍即合,并联合东方旧属国奄、蒲姑及徐夷、淮夷共同举兵造反,打了姬旦一个措手不及。毕竟这一方是“囚犯”,一方是“狱卒”,谁能想到他们居然会一起联手造反啊!一时之间,叛军声势浩大,占据了周王朝东方的大半疆土。

▼ 管叔对周公非常不满,并召来蔡叔、霍叔以及武庚密谋发动叛乱。

眼见情势危急,姬旦把弟弟召公奭和元老大臣姜尚找来了,当着他们的面再次表明了自己对周天子的忠心,并希望二人能够帮助他一起平定叛乱。召公奭和姜尚都相信姬旦的忠心,在这二人的帮助之下,经过三年,姬旦就平定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事后,姬旦诛杀了武庚和管叔,至于蔡叔和霍叔,则因做了帮凶而被废为庶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被废为庶民的惩罚。

迅速把带头闹事的人处理完毕之后,为了彻底摧毁商朝遗民的战斗力,姬旦决定对殷地的臣民进行第二次的强制“拆分”。最终,姬旦对这些殷地的商朝遗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安置:一部分人依旧留在殷地,此处被周公封为卫国,由他的弟弟康叔掌管;另一部分人被送到了曲阜,此处被周公封为鲁国,由他的儿子伯禽掌管;还有一部分人被迁到了商丘一带。

稳定中原的局面之后,姬旦并没有松一口气,虽然现在商朝遗民的势力已经被拆散,可谁也不能保证日后不会再闹出一个“三监之乱”。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姬旦发现,这一次东征虽然还算顺利,但却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国都的位置不太好,过于偏西了,以至于在三监之乱爆发之后没办法及时采取行动。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姬旦决定营建东都。

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姬旦选择在洛邑建都。洛邑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更难得的是它北依邙山,南屏嵩岳,东峙虎牢,南接秦岭,四周全是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

东都建成之后,周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就都转移到了这里。洛邑处于国家最中间的位置,无论哪个地区发生动乱,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军队派遣过去。至于旧都镐京,姬旦也派遣了军队留守。这样一来,周朝就拥有了两座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