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文王:内圣外王,完美君主

周文王:内圣外王,完美君主

【摘要】:当商朝的末代暴君纣王子受不断用他的暴虐昏庸将商朝推向绝望的深渊时,一个名为周的部落却在迅速崛起。周的首领与商朝的子受完全不同,简直堪称完美君主的典范。这一行为让姬昌在河东一带的小国中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很多部落小国都纷纷前来归附周部落。而周文王姬昌正是历代儒家学者心中完美的国君代表形象。后世的儒家更是把周文王塑造成了一个“内圣外王”的成功典型,认为他是将道德与政治完美结合的君王。

商朝的末代暴君纣王子受不断用他的暴虐昏庸将商朝推向绝望的深渊时,一个名为周的部落却在迅速崛起。

周的首领与商朝的子受完全不同,简直堪称完美君主的典范。事实上,如果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列一个“明君排行榜”,这位周部落首领必然名列前茅,就连儒家也是将他尊为“圣人”。这位非常有名的周部落首领名叫姬昌,他就是后来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周文王

周部落据说是帝喾的后裔,早期一直居住在陕西武功一带,经过数次迁徙之后到了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周原是个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农耕条件非常好,周部落的经济实力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力也因此而快速发展壮大。

迁徙到周原之后,周部落与商的关系日渐亲密起来,甚至建立起了稳定的同盟关系。后来,周部落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并在商的庇护之下开始不断积蓄力量。

对于周的领导者来说,他们显然并不甘心让周变成商朝治下一个普通的诸侯部落,或许在很早之前,这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部落就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了。

纣王子受的爷爷文丁在位时期,周的首领是姬昌的父亲季历。

季历是个很厉害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周除了在农业和经济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之外,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长。

在商朝的支持下,季历一度率领周部落对周围的戎狄部落进行过严厉的打击,周的军事实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文丁也因季历的功绩而封他做了牧师,季历由此成为西方诸侯之长。

周部落的发展壮大让文丁非常不安,虽然那个时候周与商之间的关系还算和谐友好,但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任何可能造成威胁的事情都让他非常敏感。于是,为了遏制周部落势力的发展,文丁把季历召唤到了商都,名义上是嘉奖他,封他为周西伯,实际上却将他软禁起来。

遭到商朝“背叛”的季历非常愤怒,通过绝食来向文丁抗争,没多久就死在了商都,周与商的仇恨就这样埋下了。

季历死后,姬昌成为周的新首领,同时也继承了商朝给予季历的封号周西伯,故姬昌也被人们称为西伯昌。

虽然周与商结下了血海深仇,但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当时的周是完全不可能与商抗衡的。因此,在成为周的首领之后,姬昌决定继续在表面上臣服商朝,暗地里则一直积极准备着进行灭商的行动。当时,商朝可以说是中原地区第一强国,很多部落和小国为了寻求庇佑都选择了归附商朝。若想削弱商朝势力,那么就得先砍掉它的“臂膀”。

▼ 文丁因季历的功绩而封他做了牧师,季历由此成为西方诸侯之长。

机会很快就来了。当姬昌听闻虞、芮两个小国因争田问题而产生纠纷时,他并没有放任不管,而是积极参与调解,帮助他们解决争端。这一行为让姬昌在河东一带的小国中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很多部落小国都纷纷前来归附周部落。

随后,姬昌又相继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建立了巩固的后方,之后又朝东发展,一举拿下几个小国,不动声色地对商都形成了钳形包围。

那个时候,纣王子受早已经成为商朝的掌舵者,其荒淫残暴让姬昌意识到,他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到了。

听说子受发明了残忍的炮烙之刑,让诸侯和百姓们都痛恨得咬牙切齿,姬昌便亲自到商都,表示愿意把周在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献给子受,请求他废除炮烙之刑。

在权衡利弊之后,子受同意了姬昌的请求。这件事在姬昌有意的推波助澜下,很快就广为人知了,诸侯和百姓们都对姬昌赞誉有加。

子受手下有个贤臣名叫胶鬲,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人,如果这个人得到重用,那么对商朝的发展必然会有很大好处。有一次,子受听说周部落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版,就派了胶鬲来向姬昌索取。姬昌很了解子受,他知道,如果胶鬲拿不到玉版,必然会在子受面前失宠,这样一来,对周部落显然是非常有利的,于是他果断拒绝了胶鬲。

之后,子受又派了另一个大臣费仲来讨要玉版。这个费仲是个奸臣,最擅长溜须拍马、挑拨是非,姬昌得知后,爽快地把玉版交给了费仲。费仲拿回玉版之后,子受对他自然更加信任和倚重,认为他才是能替自己办事的人。

▼ 文王看到了无名尸骨,立即命人找地方厚葬这些尸骨,可见文王是多么的贤德。

就这样,姬昌一方面经营着自己的形象,在诸侯和百姓之中为自己树立威望、赢得民心,另一方面则通过或明或暗的方法削弱商朝的实力,进行着灭商的准备。

姬昌的行为和周部落的发展扩张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子受的亲信谗臣崇侯虎就暗中向子受进言,说姬昌一直到处行善,其实是在给自己树立威信,积攒名声,现在诸侯和百姓都向着他,对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子受听取了崇侯虎的意见,把姬昌囚禁了起来,这一囚就是整整七年。

为了救出姬昌,周部落四处为子受搜寻美女宝马和奇珍异宝,只求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献出后,能从这位残暴的纣王手里把首领姬昌给救出来。终于,子受下令把姬昌放了,这无异于放虎归山,为商朝亡国埋下了伏笔。

说起来,历史的发展还真是惊人的相似啊。五百多年前,夏王姒履癸在商部落的“贿赂”下放走了最终覆灭夏朝的商汤;而在五百多年后,商王子受又在周部落的“贿赂”下放走了终将给予商王朝沉重一击的姬昌。

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即便最终子受杀死姬昌,也不可能避免商王朝的覆灭,这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子受手中逃过一劫后,姬昌便下定决心,正式展开了灭商大计。经过多年筹谋,姬昌早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准备,但可惜的是,回归周部落不久之后,姬昌就因病去世了,最终也没能亲自率军攻入商都。

而周文王姬昌正是历代儒家学者心中完美的国君代表形象。孔子就将周文王赞誉为“三代之英”;而孟子也曾感叹说,像周文王这样的圣贤,500年才能出一个。后世的儒家更是把周文王塑造成了一个“内圣外王”的成功典型,认为他是将道德政治完美结合的君王。

毫不夸张地说,周文王姬昌所代表的抽象意义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