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最后十年,是世界海军技术革新跨越式发展和海洋战略与海战理论日新月异的时期。与北洋海军成军同时期,世界上有两位引领理论潮流的海洋战略大师,分别是名满天下的美国人马汉和“默默无闻”的英国人柯白,他们对世界海洋战略理论贡献颇大,对世界海洋强国的海洋政策及海军发展影响深远。海洋战略的关键是制海权的获得,制海是海洋战略的基础。海洋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国家主权、商贸利益和能源通道的安全与诸多国家利益。......
2023-09-25
对于陆海兼具的国家来说,由于历史上来自陆地的威胁一直远大于海上,因此陆权思维深入骨髓,在海上利益急速增长并需要保护时,国家战略和政策常常在陆权与海权之间左右摇摆,造成顾此失彼,或者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局面,最终,往往是陆权没有发展好,而海权又丧失殆尽。[1]
我们看到了陆海兼具的国家陆权思维的强大,国家政策与统治阶层关注海洋时,则海洋力量蓬勃发展,“一年抵十年”,但国家政治一转向大陆之后,海洋力量就迅速枯萎,大起大落。笔者强调,对于陆海兼具的国家来说,陆海摇摆的问题,其实质是“海权持久性问题”。因为,对于陆海兼具的国家来说,不可能不受大陆上这个传统威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最触动人的敏感神经的。依赖国家高投入发展起来的海洋力量,必须得走“以海养海”的路子;必须得充分发展海洋经济,获得海洋利益;必须得发动民众投身于海洋事务之中。只有这样,国家的财政负担才不至于过于沉重;只有这样,发展的海权才具有持久性。否则,国家目光一转移,海权就瞬间崩塌。
因此,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一定要使自己的陆上利益和海上利益均衡发展。否则,如果政府陆权思想过重,就会在陆上过于疯狂,从而严重损害国家的海上利益。因为,军舰和海军是用来进攻的,是用来拓展海上战略空间和保护海上贸易的,政府过于偏重陆权,海上力量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就会被缩减,以腾出经费支援陆权的发展。但丧失海权,又往往意味着财富和资源的逐渐枯竭,最后严重影响陆权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对于陆海兼具的国家,如果过于强调海权而削弱陆权,也很容易招致陆上威胁而中断海权的发展。[2]
黄海海战前,清廷高层不懂“以海养海”,在海洋战略蓬勃发展的年代,清廷高层却对海战战略理论的更新懵懂无知。把继续向海军投入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在海军发展最需要国家支持的时候,出台“停购海军军火二年”令,直接葬送了北洋海军的优势地位,并直接导致了北洋海军悲惨结局的发生,这是非常短视的战略行为。
有关甲午黄海海战浅说的文章
19世纪最后十年,是世界海军技术革新跨越式发展和海洋战略与海战理论日新月异的时期。与北洋海军成军同时期,世界上有两位引领理论潮流的海洋战略大师,分别是名满天下的美国人马汉和“默默无闻”的英国人柯白,他们对世界海洋战略理论贡献颇大,对世界海洋强国的海洋政策及海军发展影响深远。海洋战略的关键是制海权的获得,制海是海洋战略的基础。海洋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国家主权、商贸利益和能源通道的安全与诸多国家利益。......
2023-09-25
清廷甚至还有人认为,海军平时出航训练、巡弋是浪费经费、浪费军舰燃煤、导致军舰老旧之举,应当平日在港湾停靠,战时出海迎敌,以保证舰船的性能不受使用年久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北洋海军中也有体现,黄海海战时的“扬威”舰帮带大副郑文超,战后给清廷中枢的禀帖中,称:一,战舰专为海战之设,宜以保重为要。......
2023-09-25
甲午战争发生前,清廷在战与和以及如何战上面摇摆不定,其战略思想的矛盾,让备战官兵无所适从,数次坐失战机,待清廷中枢下定决心于1894年8月1日正式下谕宣战之时,战场形势已经急转直下。清军陆海两军在战争初期的进退失据窘境,是清廷战前指导思想混乱的直接写照。清廷出现这种战前战略思想混乱主要是清廷高层内部的纷争所致。清廷高层的意见不统一,是造成战前准备种种乱象的主因。......
2023-09-25
相比于同时期以马汉等人为代表的世界海洋战略理论的风靡,中国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却极为有限。此举意味着清政府下令有钱也不允许为海军购买新军火,等同于宣布停止北洋海军的装备发展。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跟不上世界潮流。清廷这种“事出反常必有妖”式的决策,现今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在笔者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清廷高层对海洋、对海军认知的肤浅。......
2023-09-25
12时55分,日军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在与北洋海军右翼“超勇”“扬威”近三千米距离时,右舷炮位开始射击“超勇”“扬威”,紧随其后的第一游击队另外三舰依次轰击“超勇”“扬威”。“超勇”“扬威”奋勇向前,勇敢地冲向了第一游击队日军最新锐的四艘快速巡洋舰。同时,“扬威”舰也中弹起火。“超勇”“扬威”已燃起不可控制的大火,彻底丧失战斗力,日军第一游击队随即与“超勇”“扬威”脱离接触。......
2023-09-25
海军作战,后勤保障是保障战斗力的根本,组织良好的后勤保障对于夺取海军作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黄海海战前后,北洋海军出击与否、战斗巡海任务执行、战斗过程以及战后维修补充,无不透露着后勤保障的低效、后勤补给的混乱,没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准备等劣势比比皆是。后勤补给体系的低效,是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失败,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全军覆没的一半原因所在。一军出战,损伤不下数十百人。......
2023-09-25
[33]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官兵终于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全面出击命令,但李鸿章担心丁汝昌浪战损船,在电文中也明确跟丁汝昌提出“相机进退”“保全坚船为妥”的思想。北洋海军官兵就带着这个枷锁,出击巡航了朝鲜汉江外海洋面。北洋大队巡海历时三天,未遇日舰,于7月29日返回威海卫军港。这是北洋海军在丰岛海战后的第三次出击。......
2023-09-25
10月24日上午8时,日本第二军在花园口开始登陆,未遇清军抵抗,日军随即向水文条件更好的貔子窝前进。1894年11月7日,日军第二军抵达大连湾,赵怀业部老龙岛炮台开炮轰击,待看见日军联合舰队进入大连湾,赵怀业当即率军逃往旅顺。至此,日军第二军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攻克了金州和大连湾,旅顺的陆上屏障完全失去,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之下,旅顺形势已经危如累卵,尚在旅顺港内维修补给的北洋海军面临巨大危险。......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