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同时期以马汉等人为代表的世界海洋战略理论的风靡,中国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却极为有限。此举意味着清政府下令有钱也不允许为海军购买新军火,等同于宣布停止北洋海军的装备发展。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跟不上世界潮流。清廷这种“事出反常必有妖”式的决策,现今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在笔者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清廷高层对海洋、对海军认知的肤浅。......
2023-09-25
1.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第一次巡海
丰岛海战后,清廷中枢马上严令李鸿章,迅速派北洋海军进行反击。李鸿章随即于1894年7月26日(光绪廿年六月廿四日)申刻下令丁汝昌出击巡海,是谓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第一次巡海:
两电悉。汝即带九船开往汉江洋面游巡迎剿,惟须相机进退,能保全坚船为妥。仍盼速回。鸿。[33]
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官兵终于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全面出击命令,但李鸿章担心丁汝昌浪战损船,在电文中也明确跟丁汝昌提出“相机进退”“保全坚船为妥”的思想。北洋海军官兵就带着这个枷锁,出击巡航了朝鲜汉江外海洋面。随丁汝昌出击巡海的舰只有:右翼“定远”“致远”“经远”“平远”“广甲”,左翼“镇远”“靖远”“来远”“广丙”,出巡牙山一带,寻觅日舰,期待能报丰岛海战一箭之仇。北洋大队巡海历时三天,未遇日舰,于7月29日返回威海卫军港。
这次巡海寻敌不遇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后果,自此,丁汝昌开启了被弹劾问罪模式,直至其威海卫保卫战失败后自杀身亡都没有结束。
回到威海后,丁汝昌迅速安排威海防务。威海的水雷严重不足,南口太敞,由于威海自存水雷已不敷用,只好用“……挡雷练、木桩及鱼网等件,备南口防艇之用……”[34]。丁汝昌为预防威海被鱼雷艇夜间偷袭伤透了脑筋,以至于发电李鸿章请求将主力舰只移防旅顺,以免遭受非战斗损失。
丁汝昌回威海安排防务这么一件正常的军事行动,在清廷眼中竟是懦弱行为,下旨言辞斥责。清廷于7月29日当天下旨总理衙门转李鸿章,要求更换“海军统将”,自此,丁汝昌更加如履薄冰,在此等环境下,作为海军最高统兵将领,怎能不留下阴影?
2.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第二次巡海
1894年8月1日(光绪廿年七月初一日),这天是清廷正式对日宣战的日子,李鸿章电令丁汝昌二次出击:
叶军既获大胜,倭必添兵。总署催汝统铁快各船,往仁川附近,截击其运兵船,机不可失。南口可责令张文宣等布置。“定”“镇”等不必赴旅,即督同起碇前去,伺机截击,如倭船前击我船办法,甚可仿照,速去速回,保全坚船为要。鸿。[35]
北洋海军的这次出巡任务是前往仁川附近洋面,伺机截击日本运兵船,以配合叶志超部立足。8月2日,随同丁汝昌出击的舰船有“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六舰,可谓是北洋海军最精华的力量。李鸿章十分紧张地再次提醒丁汝昌,与日舰发生战斗时“保全坚船为要”。丁汝昌是李鸿章守势战略的具体执行者,不论其怎么做,都成了清廷中枢的众矢之的。反过来,李鸿章的命令也确令丁汝昌感到苦恼。这次出巡历时两天,在歼灭日舰方面没有战果。丁汝昌再遭非议。
3.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第三次巡海
1894年8月8日(光绪廿年七月初八日)卯刻,李鸿章电令丁汝昌为了配合陆军大队援军卫汝贵、马玉昆等部赶赴朝鲜平壤,北洋海军大队须再次巡海至大同江口一带,抗击可能到来的日舰,截击日军运兵船,防止日军窜入大同江登陆,以保障清军顺利抢占平壤。电文称:
……鄙意应统大队,由威径赴大同江口一带游巡,于口内外相机击逐倭轮及运兵船,并就近赴鸭绿江口巡查,俾倭船不敢肆行窜扰,再转回威。一月内必须往来两次,则我局势稍固矣。鸿。[36]
1894年8月9日(光绪廿年七月初九日),丁汝昌率“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平远”“广甲”“广丙”“扬威”共十舰离开威海,赶赴大同江口,执行李鸿章的驱逐大同江附近可能出现的日舰和运兵船任务。这是北洋海军在丰岛海战后的第三次出击。但是,这次出击后威海卫基地出了意外。
丁汝昌率北洋海军出击的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到达威海卫军港外,意图诱使中国舰队出港决战,恰逢北洋海军已出海巡弋,日军转而攻击威海卫基地,但因日军没有陆军的配合,单凭舰队不可能攻克威海卫军港的防御,故日本联合舰队只能退回朝鲜近海继续支持保障其陆军作战。
这次意外,震动了清廷朝野和百姓,旅顺、山海关、大沽口等地谣言四起,说日军将赴山海关、秦王[37]岛等地截夺铁路。清廷切实感受到了渤海防御的空虚,也震怒于海军重镇的被觊觎,冲天怒气都倾泻在丁汝昌身上,认为他带大队离开威海,是为了躲避日军舰队。从8月8日李鸿章电文可以看出,丁汝昌是多么冤枉,若没帅令,海军大队怎会擅自出击,丁汝昌是去执行掩护陆军任务的,怎么变成躲避日军舰队了呢?清末言官之可怕与愚昧无知,展露无疑。
这一变故直接导致了丁汝昌本次巡海的提前结束。“8月12日,正在海洋岛一带巡弋的北洋舰队主力接到了由海关巡船‘金龙’号转递的谕令,于13日清早6时回到威海。”[38]
4.丰岛海战后北洋海军第四次巡海
日军偷袭威海之事,直接促成了北洋海军的第四次巡海,这次目标是探察渤海湾内山海关、秦皇岛、洋河口一带洋面有无日舰活动。
1894年8月13日(光绪廿年七月十三日)午刻,李鸿章转发清廷谕旨给丁汝昌,并下达再次巡海的命令:
总署电,奉十二日旨:“丁汝昌所带兵舰,现在何处?若李鸿章严饬令速赴山海关一带,遇贼截击,若能毁其数船,亦足以赎前愆等因。”倭船是否远去,查明相机兜剿。少迟,须赴山海关、秦王岛、洋河口一带,测探水势深浅,详复核办。鸿。[39]
经过紧张的煤炭补给,丁汝昌于1894年8月14日(光绪廿年七月十四日)申刻发电李鸿章,称:
昨六点回威。令各船连夜赶添煤炭,到今早开时,查只“定”“镇”各装一百吨,“致”四十,“靖”十二,“经”“来”各五十,由商煤轮上;“平”“丙”各八十,“甲”廿,“扬”十二,两艇卅二,由码头上。……[40]
其后,北洋海军在第四次巡海的基础上,继续出击,巡海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1894年8月14日至9月2日丁汝昌率北洋海军舰队巡海情况[41]
由表6可以看出,在8月10日日军偷袭威海后,北洋海军奉旨巡视渤海湾,结束任务以后,北洋海军就在威海、旅顺、大连湾、三山岛、长兴岛、海洋岛和大鹿岛之间洋面来回巡视,再也不像丰岛海战结束后的前三次巡航那样,去朝鲜附近海域巡航执行任务了。可以说,此时的北洋海军已彻底放弃“攻势制海”的希望,转而专心执行李鸿章的防守战略了,而1894年8月23日(光绪廿年七月廿三日),清廷军机处转发丁汝昌的谕旨比李鸿章采取的守势战略更加极端,电文称:
奉旨:倭船前在威海、旅顺等处施放空炮,旋即远飏,难保不乘我之懈,再来猛扑。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倘有疎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42]
至此,北洋海军已彻底被限制在保障渤海安全、拱卫京津门户上了,黄海制海权的争夺形势已开始朝着日军有利方向加速发展下去。待十几日后的黄海大决战,双方主力舰队的遭遇战结束后,黄海制海权已彻底为日军所夺得。
有关甲午黄海海战浅说的文章
相比于同时期以马汉等人为代表的世界海洋战略理论的风靡,中国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却极为有限。此举意味着清政府下令有钱也不允许为海军购买新军火,等同于宣布停止北洋海军的装备发展。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跟不上世界潮流。清廷这种“事出反常必有妖”式的决策,现今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在笔者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清廷高层对海洋、对海军认知的肤浅。......
2023-09-25
12时55分,日军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在与北洋海军右翼“超勇”“扬威”近三千米距离时,右舷炮位开始射击“超勇”“扬威”,紧随其后的第一游击队另外三舰依次轰击“超勇”“扬威”。“超勇”“扬威”奋勇向前,勇敢地冲向了第一游击队日军最新锐的四艘快速巡洋舰。同时,“扬威”舰也中弹起火。“超勇”“扬威”已燃起不可控制的大火,彻底丧失战斗力,日军第一游击队随即与“超勇”“扬威”脱离接触。......
2023-09-25
10月24日上午8时,日本第二军在花园口开始登陆,未遇清军抵抗,日军随即向水文条件更好的貔子窝前进。1894年11月7日,日军第二军抵达大连湾,赵怀业部老龙岛炮台开炮轰击,待看见日军联合舰队进入大连湾,赵怀业当即率军逃往旅顺。至此,日军第二军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攻克了金州和大连湾,旅顺的陆上屏障完全失去,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之下,旅顺形势已经危如累卵,尚在旅顺港内维修补给的北洋海军面临巨大危险。......
2023-09-25
黄海海战爆发初期,北洋海军展开战斗队形的同时,提督丁汝昌下达了三条作战原则:第一,各自以二艘同型舰或类似舰只作为一伍,共同进退,相互救援;第二,舰首向敌为第一要旨;第三,各舰的运动要遵照提督的旗舰运动。[36]黄海海战北洋海军的战术原则之所以是这样,不是丁汝昌不懂业务所致,而是舰队自身特点和“硬件”条件所决定的。......
2023-09-25
下文笔者简单分析一下从战前到战中,南洋海军参战的可行性。清廷有四大海军,分别是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笔者认为,南洋海军至少有六艘军舰可以北上参加主力舰队的决战,南洋海军可以参战的主力舰,详见表9。所以,南洋海军是完全可以抽动机动兵力北上的,从而弥补北洋海军因黄海海战损失而丧失的部分战斗力。......
2023-09-25
清廷甚至还有人认为,海军平时出航训练、巡弋是浪费经费、浪费军舰燃煤、导致军舰老旧之举,应当平日在港湾停靠,战时出海迎敌,以保证舰船的性能不受使用年久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北洋海军中也有体现,黄海海战时的“扬威”舰帮带大副郑文超,战后给清廷中枢的禀帖中,称:一,战舰专为海战之设,宜以保重为要。......
2023-09-25
黄海海战暴露了北洋海军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战后北洋兵舰上伤亡的将士无法得到及时优质的补充,只好从沉舰幸存人员补充现有军舰缺额。尽管如此,仍然严重不敷使用。所以,北洋海军此时即使能够马上购进新舰,也不具备马上形成战斗力的能力。战后,北洋海军官兵的报告对此有形象的描述。[19]北洋海军官兵的回忆,都指出了海军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否则,临战时只能是滥竽充数、遗祸大局。......
2023-09-25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主要是实心弹,辅以开花弹。日军的开花弹,内装火药是1893年正式开始使用的“下濑火药”,其主要成分是“苦味酸”。这对于黄海海战中内壳和装饰是以木材为主的军舰来说,是相当危险的物件。此外,北洋海军与日军在炮弹发射药上差距也十分明显。综上所述,北洋海军舰船等技术装备成军后长期得不到更新,至甲午战前已彻底落后日军近一代之多。......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