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但事后证明,李鸿章的惜才之举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威海卫保卫战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泰曾、“镇远”代理管带杨用霖等高级军官均自杀身亡,十几年培养的北洋海军精英人才,一夜之间凋零殆尽。北洋海军不怕死的精神,不应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战争失败的罪责本不应他们来承担,他们以劣势装备、低效的作战体系来力斗强敌,其高超的技能与对海军作战的深入理解是载入史册的。......
2023-09-25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的煤炭供应主要依赖唐山开平矿务局的供应。开平矿务局的燃煤只能先通过铁路运输到天津后再海运到达北洋海军所在的威海、旅顺、大连湾等基地。[31]但天津大沽每年冬季都会冰冻封河,因此,夏令时节就必须开始向北洋海军各基地输送储备大批量燃煤,以备不时之需。
开平矿务局的新任总办张翼,是原醇亲王府管家,开平矿务局的经营关系着诸多朝廷大员的切身利益,就是李鸿章本人在开平矿务局也有股份,因此张翼有恃无恐,根本不把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看在眼里。为了盈利,张翼将开平矿务局所产的优质燃煤(五槽煤)用来出口商用,赚取经费,而把库存的多是散碎的劣质煤(八槽煤)自产自销,卖给北洋海军使用。1894年6月下旬,李鸿章下令开平矿务局紧急向旅顺、威海两地输送数万吨燃煤,以应对很有可能到来的战争,而开平矿务局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开采出足够的优质燃煤。因此,张翼故伎重演,把一些积压的劣质煤再次凑数运送给北洋海军。为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黄海海战前多次致函张翼交涉煤炭供给和质量问题,但都无果。
1894年7月30日(光绪廿年六月廿八日),丁汝昌就煤炭问题致函张燕谋[32],言辞之激烈,为丁汝昌往来信函之罕见,足见丁汝昌之愤怒异常。
廿一曾交“北平”附陈一书,度邀鉴及。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汽力,兼碍锅炉,虽在常时以供兵轮且不堪用,况行军备战之时乎?曩次“利运”装来碎煤曾勉卸之,其半另供岸厂之用。其不肯骤为己甚者,无非从权顾交谊也。乃昨者所有运到包煤,方之“利运”所解者,尤多不及。不料既经谆托,转不如不托之良也。系台从未及招呼,抑经管人专留此种塞责海军乎?包煤专备行军之需,若尽罗劣充数,实难为恃。关系之重,岂复堪思!自此续运再为散碎,一面仍遣运回,一面电请相帅核办,幸勿怪言之不先也!事非可戏,得弗直陈?此颂台安,不一。
愚弟丁汝昌顿首。六月廿八。[33]
战事已开,在李鸿章的明令以及丁汝昌的事先嘱咐下,开平煤炭总办张翼还如往常一样敷衍海军用煤事宜,并且变本加厉。丁汝昌愤慨威胁道:再运来散煤,则原船遣回并上告李鸿章处知晓,勿谓言之不预也。在此情形下,张翼是如何做的呢?我们再看接下来的两则信函。
1894年8月24日(光绪廿年七月廿四日),丁汝昌给张翼复函:
……至询三万吨是否敷用,纵绝大智慧亦未敢横以论断。不常行速行、齐行,则三万吨可以全数不动;若大队不时周巡,一次须添两千吨左右,则三万吨不过仅供十余次之用耳。新峒质既难齐,前属在威筛捡,何不可于出矿时,另将整块筛捡,单存一处?除先运老峒、五槽尽数外,再以新峒实经筛检继运,未始不可备资接济。总之,不论新峒、老峒,但求煤质整壮,能多运期必多运为妥耳。大队不远行,倭船似不得骤来窥伺。招商局船近在北洋,自行来往,矿船似亦无别。若每次运煤必须船护,数少则非徒无益;若护以全队,则一次所运之煤仅足供一次护行之用,其与不运何殊耶?日后倘须煤船随队远行,必设法护持。若大队仅巡烟、威、旅一带,煤船去旅来威,海面当可无虞。……[34]
在清廷已一再下谕严令北洋海军出战,海军大队已经高强度巡海,并且即将执行护航铭军至大东沟的任务,煤炭必须马上准备充足的背景下,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态度有所转变。但其回应有四:
1.张翼询问三万吨是否敷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答曰:海军大队战时需要不时巡海,一次至少需要两千吨,三万吨燃煤只够海军出航十次左右,这样的战备安能不败?
2.煤炭不筛捡成整块,以散煤形式让北洋海军自己筛捡。
3.老峒、五槽煤等优质煤炭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燃煤是新峒散煤。丁汝昌不想再打嘴架,提出要求:“总之,不论新峒、老峒,但求煤质整壮,能多运期必多运为妥耳。”
4.张翼要求北洋海军护航运煤船。丁汝昌霸气回应:“若每次运煤必须船护,数少则非徒无益;若护以全队,则一次所运之煤仅足供一次护行之用,其与不运何殊耶?”丁汝昌的回答颇符合海军作战实际,海上补给线的安定需要靠路线选择来保障安全,海军在关键节点的战斗与威慑就可以很好地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因此,除非战略性决战需要运煤船伴随出航,否则,根本不需要海军舰艇的护航。
总而言之,丁汝昌并未在张翼处得到切实的支持,北洋海军就这样带着劣质煤炭走上了战场。此举带来两大恶果:一是北洋海军军舰由于长期使用劣质煤炭,锅炉加速老化,“难壮汽力”,使航速较慢的状况进一步恶化,结阵、变阵困难;二是劣质煤炭燃烧很不充分,导致煤烟过重,黄海海战期间,被日本联合舰队提前一个小时发现,导致北洋海军仓促应战,战术队形尚未完全展开就已接战,开战即落于下风。
有关甲午黄海海战浅说的文章
[42]但事后证明,李鸿章的惜才之举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威海卫保卫战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泰曾、“镇远”代理管带杨用霖等高级军官均自杀身亡,十几年培养的北洋海军精英人才,一夜之间凋零殆尽。北洋海军不怕死的精神,不应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战争失败的罪责本不应他们来承担,他们以劣势装备、低效的作战体系来力斗强敌,其高超的技能与对海军作战的深入理解是载入史册的。......
2023-09-25
相比于同时期以马汉等人为代表的世界海洋战略理论的风靡,中国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却极为有限。此举意味着清政府下令有钱也不允许为海军购买新军火,等同于宣布停止北洋海军的装备发展。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廷高层对海洋与海军的认知跟不上世界潮流。清廷这种“事出反常必有妖”式的决策,现今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在笔者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清廷高层对海洋、对海军认知的肤浅。......
2023-09-25
北洋海军10月18日恢复巡海能力后,事实上不具备战斗力,因为只有“定远”“镇远”勉强能战,就是这两舰也还得后续修理,维修工作并没有完工,且依旧十分缺乏弹药,其储备量根本不足以应付一场海战。维修“来远”工程量巨大,至北洋海军离开旅顺时也仅修复了一半,根本不具备作战能力。丁汝昌预计,北洋舰队11月中旬才能初步恢复一定的战斗力,但也极为有限,若想完全恢复,恐怕得12月上旬才行。......
2023-09-25
12时55分,日军第一游击队的旗舰“吉野”,在与北洋海军右翼“超勇”“扬威”近三千米距离时,右舷炮位开始射击“超勇”“扬威”,紧随其后的第一游击队另外三舰依次轰击“超勇”“扬威”。“超勇”“扬威”奋勇向前,勇敢地冲向了第一游击队日军最新锐的四艘快速巡洋舰。同时,“扬威”舰也中弹起火。“超勇”“扬威”已燃起不可控制的大火,彻底丧失战斗力,日军第一游击队随即与“超勇”“扬威”脱离接触。......
2023-09-25
[33]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官兵终于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全面出击命令,但李鸿章担心丁汝昌浪战损船,在电文中也明确跟丁汝昌提出“相机进退”“保全坚船为妥”的思想。北洋海军官兵就带着这个枷锁,出击巡航了朝鲜汉江外海洋面。北洋大队巡海历时三天,未遇日舰,于7月29日返回威海卫军港。这是北洋海军在丰岛海战后的第三次出击。......
2023-09-25
10月24日上午8时,日本第二军在花园口开始登陆,未遇清军抵抗,日军随即向水文条件更好的貔子窝前进。1894年11月7日,日军第二军抵达大连湾,赵怀业部老龙岛炮台开炮轰击,待看见日军联合舰队进入大连湾,赵怀业当即率军逃往旅顺。至此,日军第二军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攻克了金州和大连湾,旅顺的陆上屏障完全失去,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之下,旅顺形势已经危如累卵,尚在旅顺港内维修补给的北洋海军面临巨大危险。......
2023-09-25
此时,北洋海军仅剩“定远”和“镇远”屹立战场中央,与日军本队的“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鏖战。“定远”“镇远”两舰相互依靠,结阵应敌。“定远”“镇远”在被攻击中,屹立战场近一个小时之久,直至“靖远”等舰归队、日军主动撤离为止。......
2023-09-25
下文笔者简单分析一下从战前到战中,南洋海军参战的可行性。清廷有四大海军,分别是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笔者认为,南洋海军至少有六艘军舰可以北上参加主力舰队的决战,南洋海军可以参战的主力舰,详见表9。所以,南洋海军是完全可以抽动机动兵力北上的,从而弥补北洋海军因黄海海战损失而丧失的部分战斗力。......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