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大闹会审公堂案是中华队成军的直接原因。谈判结果是,工部局虽预设了很多限制条件,但最终批准万国商团增设一支中华队。1907年3月18日是万国商团中华队的成军之日,这一天83名训练有素的队员在市政厅正式注册参军。中华队这些练兵课目如今已是大大精进了。中华队应该感谢这两位表现优异的士官。因为前任升职,胡筠秋也适时随之不断晋升,先是中华队队长,继而调任万国商团司令部,担任华顾问。......
2023-09-2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报纸上有言论认为,充实万国商团规模的最好办法是鼓励寓沪每个民族成立自己的连队。源于此一灵感,上海苏格兰队得以成军。
在“苏格兰军团”(Kilties)[36]成立之前,1914年年度检阅之际,来自香港当局的将军详细检阅了那一年全副武装的万国商团,他认为万国商团的各支作战单位表现得不如预期,不够强大,或者说万国商团应该可以更强才对。他敦促万国商团应该想方设法招募新兵,充实力量。考虑到当时中国时局也不稳定,工部局十分重视他的这一建言,希望做出改变。
随即,各种各样的新的民族步兵连队都被纳入考量范围。权衡过后,万国商团认为可能成立的连队有美国骑兵队、苏格兰队和爱尔兰队。万国商团开始与各民族代表人士一一接洽,美国人回复说,他们中大部分人或在过去,或是于今,都已在万国商团编制之内服役,不认为有足够的人数可以支撑一个骑兵连队;爱尔兰人的领袖详细看过名单后表示,他们非常希望,也很荣幸可以在万国商团中组建一支爱尔兰队,但是他们担忧上海租界内可能没有那么多“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37]的子孙。
那么,剩下的只有苏格兰人了。坦率地讲,这个倡议并没有得到上海苏格兰人的热烈响应。但是万国商团并未放弃,持续频繁的施压下,贝恩(C. M. Bain)先生最终下定决心尽其最大努力,促成一支苏格兰队。贝恩先生长期负责公共租界中的苏格兰侨民事务,他的背书起到了作用。他为此专门召集一场聚会,以示言出必践。
这场集会安排在元芳洋行(Maitland's auction)的会议室中。大会上有12名左右的年长的苏格兰侨民为这个连队能够如期成军出谋划策,更为重要的是,另有100名苏格兰青年也应邀与会,他们是这个连队得以组建成功潜在的有力力量。会上仅花了10分钟就决议成立一支上海苏格兰队,不过花了大量时间,用在了防范“南方人”[38]许多细则的具体讨论上面。
虽然上海的苏格兰人中高地人占据上风,但连队制服决议采用苏格兰短裙时几乎没有反对意见,还是比较奇怪的。上海苏格兰的各个族人都希望连队制服用自己家族的独特格子花纹。会上各方妥协的最终结果,制作上海苏格兰连队制服采用“狩猎的斯图尔特”(Hunting Stewart)[39]式样的格子花纹。因为曾在英国本土著名的义勇军——“伦敦苏格兰人团”(London Scottish)服役过的几名老兵加入了上海苏格兰队,故而随后的队徽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模仿该团团徽,打造出来一个帅气的队徽。
卢瑟福(C. H. Rutherford)上尉就是这样一名老兵,他曾服役于英国的“伦敦苏格兰人团”,出身于苏格兰著名的“灰格短裙”家族(Grey Kilts),并曾在万国商团“甲”队中服役过,最终被选举成为上海苏格兰队队长。坎贝尔(Gavin L. Campbell)中尉担任他的高级副官,齐索姆(J. S. Chisholm)少尉担任他的第二副官。
以上所有这些都发生在1914年10月。至是年底,万国商团上海苏格兰队正式成军,建制规模为50人,比今天的队伍要少20人。成军后,上海苏格兰队稳扎稳打,不断进步,积累经验与荣誉,如今看来,此时正是这个连队的黄金时期。
卢瑟福上尉担任上海苏格兰队队长一职直至1919年5月。在他离职后,一直效劳该队的坎贝尔接任队长。不久,坎贝尔回国休假,离开了连队。队长一职空缺,由斯图瓦特(H. B. Stewart,他后来在一次野营时突然暴毙)、波特(C. W. Porter)、2位特恩布尔(G. J. Turnbull,W. A. Turnbull)和威尔基(A. M. Wilkie)5位先生所组成的副官委员会管理该队。
坎贝尔队长回国所留下的空缺,最终被坎培尔(A. S. Campbell)上尉填充。坎培尔上尉乃是刚刚从英国正规军之“阿盖尔和萨瑟兰高地军团”(Argyll and Sutherland Highlanders)中退役,其连队副官也都是退役军人:一是伍德(R. Wood)先生,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效力于“黑卫士兵团”(Black Watch),获得过“军功十字勋章”、“高尚品行奖章”(D. C. M.)[40]和“军事奖章”(M. M.)[41];另一人是哈德尔(J. R. Harder)先生,他曾服役于英国“康沃尔公爵轻步兵团”(D. C. L. I.)。
成军伊始,连队队员的志愿热情还是十分高涨的,但毋庸讳言的是,上海苏格兰队的人数从未达到过预期的规模。不过,今日之连队日渐强大,在(上海)各类事务上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我预计上海苏格兰队的发展高潮即将到来。
当连队成军之时,人们普遍认为,按照上海苏格兰人的人口基数,万国商团最少可以组建2个连队。甚至有人相信,工部局若对招募人员不加以限制,那么上海的苏格兰人都会冲向万国商团,要求入伍。但这支作战单位的简史证实,连队创始者们当初的目标是定得过高了。现今上海苏格兰队情况的确好过以往,人员招募方面有明显的增长。
在连队野营时安排一天作为“(苏格兰)高地游戏日”(Highland games),这样一次意外之举,却比过去多年中任何其他举措,对连队发展起到作用。上海的苏格兰人,尤其是高地人,对于高地游戏的痴迷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游戏集会显得有些简陋粗糙,但毕竟是第一次,也在预期之中,游戏活动至少是包括了掷棒、铅球、风笛、跳舞等。
连队计划将该游戏活动确定为年度项目。因为上海苏格兰队的老兵占比非常高,这时你会感受到老兵们对连队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只要他们想要做到的事情,就一定会实现。
上海当地的苏格兰人在成立连队伊始就希望一并成立一支风笛队。当初队员们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如另一名在上海生活多年的“伦敦苏格兰人团”退役老兵——韦伯(J. W. Webber)先生,他招收了6名男童,开始训练他们;他的战友、前风笛手、福利公司(Hall and Holz)军乐队指挥——现已故去的布朗(Brown)先生有时也会提供帮助。
然而,热情消退得很快。3个月过去了,男童们惊讶地发现自己还无法吹好一支风笛,他们都打了退堂鼓。只有一个人是例外。唯一坚持下来的男童名为麦克伦南(W. MacLennan),他继承了风笛手韦伯中士的事业。
上海的苏格兰风笛队终于得以成队,至今已存世好几年。
从最初的温布尔顿,到今天的别自雷(Bisley)[42],在英国的苏格兰人在射击赛事上成就非凡。上海苏格兰队的队员们尽自己所能,希望能够达到苏格兰老家(the land of the heather)[43]亲戚们的射击水平。上海的“圣安德鲁协会”(St. Andrew's Society)前主席提供了一座漂亮的挑战者奖杯,用作200码、500码、600码射击比赛的奖励。首任队长卢瑟福上尉在第一次比赛中,三场全部告捷。
上海苏格兰队之父——贝恩先生为使连队各排之间形成竞争,提高战力,提供了一个漂亮的银盾,作为射击比赛的奖励;作为军医,服役万国商团多年的库珀·派特里克(H. Couper Patrick)大夫,为连队接受射击训练课程的队员,提供了一座“牛眼靶”(bull's-eye)[44]奖杯;还有一座匿名提供的铜杯,用作奖励连队各排之间的射击比赛的获胜者。近期,英格里斯(W. F. Inglis)先生再提供一个奖盘,以鼓励未来之连队射击赛事。
在已故的法磊斯爵士提供奖励的“万国商团银盾”(S. V. C. Shield)足球比赛中,上海苏格兰队足球队第一次参赛就取得大胜,颇为引人瞩目。上海当地的足球界名宿之一,克利福德(W. C. G. Clifford)先生在赛事伊始表示,在他看来,他的球队、英籍的“甲”队,最害怕遇到的球队是中华队足球队。从一开始,机枪队足球队杀进决赛证明了他的赛前预言完全错了。后来,苏格兰队成了决赛的另外一支球队,这让所有评论者都大跌眼镜。机枪队队员们在决赛开始时表现自信,但苏格兰人沉着应战,即便没有他们的风笛帮忙——风笛手病倒了——最终还是击败了对手。这真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1922—1927年间,上海苏格兰队队长是坎培尔少校,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阶段。1924年动员时,连队出勤的任务是驻防“北站”(North Station)。1925年,连队协助巡捕在极司菲尔路桥(Jessfield Railway Bridge)缴械了数百名中国士兵的武器,并在海格路(今华山路)的拘留营看守里面的犯人;同一年,在五卅运动全团动员时,连队表现尤为积极。
那时,上海苏格兰队的规模超过120人,队长是坎培尔上尉、伍德中尉、华莱士(H. Wallace)、福西特(L. D. Fawcett)和麦金托什(M. A. A. Mackintosh),威尔逊(T. W. R. Wilson)是军士长,芒罗(J. Munro)是军需官,另有杜瓦(J. G. B. Dewar)、布莱基(C. B. Blaikie)和康迪(W. Condie)3名中士。1927年,坎培尔队长离世,去世前不久他刚刚晋升为校级军官。万国商团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军事葬礼。
1927年2月19日,“杰出服务勋章”获得者马丁(H. Martin)上尉继任上海苏格兰队队长。连队接受动员,前赴跑马厅,当时英国政府多支军队抵沪,控制了公共租界的边界区域,协助万国商团负责外国租界的治安。
尼克尔(G. D. Nicholl)、司徒瓦特(J. C. Stewart)和霍尔(D. Hall)被提升为连队士官,威尔逊仍然是连队军士长(C. S. M.),莱斯利(A. H. Leslie)成为军需官。
1927年之后,上海苏格兰队出现了一个5年的空档期,没有任何服役活动。其间,1928—1929年,诺尔斯(A. Knowles)上尉担任队长;1930年,伍德上尉继任;1931年,威尔逊上尉接任。在威尔逊的指挥下,连队于1932年再次参与万国商团动员,在值勤“北站”时表现不凡,所驻防的是“丙”防舍,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风之角”。布莱基和“军功十字勋章”获得者——施考特(R. F. Scott)中尉分别指挥第1排和第2排,格罗佛(C. W. Glover)中尉掌管连队之后备排。
威尔逊上尉出任队长直至1936年,随后他被调往万国商团后备之军官“甲”队,连队指挥官由布莱基上尉接任。
1937年8月,上海苏格兰队被再次动员起来。由于布莱基上尉正在回国休探亲假,威尔逊上尉再次出山,指挥连队。在“乙”防区(即前文之“北站”)值勤了3天后,连队遭受到猛烈的炮火袭击,不得不撤回到跑马总会中,换防到维持租界内部治安的任务。这次动员期间,队内军官有施考特、尼克尔、杜瓦3名中尉,以及朗格(A. G. Lang)少尉。
劳尔(J. A. C. Law)中尉被临时调往上海野战队。
目前,连队现役军官有布莱基上尉、施考特、劳尔中尉和朗格少尉。
连队军士长是罗伯森(J. Robertson),军需官是尤因(J. K. Ewing),以及麦克唐纳德(J. McDonald)、威尔生(A. W. Wilson)、特威迪(S. Tweedie)3名中士,以上诸位为连队高级士官。
有关上海万国商团文献二种的文章
1905年大闹会审公堂案是中华队成军的直接原因。谈判结果是,工部局虽预设了很多限制条件,但最终批准万国商团增设一支中华队。1907年3月18日是万国商团中华队的成军之日,这一天83名训练有素的队员在市政厅正式注册参军。中华队这些练兵课目如今已是大大精进了。中华队应该感谢这两位表现优异的士官。因为前任升职,胡筠秋也适时随之不断晋升,先是中华队队长,继而调任万国商团司令部,担任华顾问。......
2023-09-25
西北工委秘书长郭洪涛提出要佳县重新成立新六支队。新六支队在米脂圪凹店附近发现了他们,便悄悄尾随其后,伺机歼灭。新六支队建立后,佳米地区革命武装力量又逐渐壮大,敌人便调集强大兵力,采取“修筑碉堡、分兵合击、建立保甲制度、并村上寨、成立肃反委员会、宣传自首政策”等办法,肆无忌惮地对佳米苏区进行四面包剿。苏区根据地一块一块被敌人夺去,党政机关无法立足,新六支队暂时撤出佳县苏区,转战在佳、吴、绥、米地区。......
2023-08-24
4.特殊类型招生规则: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录取规则按照公布的上海海洋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章程执行。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一)注:以上数据若有变动,请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2023-08-05
由于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全国训练竞赛、国家队的组建和备战,所以这几支队伍作为国家队的培养队实属毫无疑义。说实在的,这些“国企队”和“国体队”都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发展的足球事业,性质上都可以似“国家队”!“国企队”和“国体队”两支不同部门的“国字号”队伍在中超多达十支左右,但“国体队”本身就是管体育的,被冠上“名门正派”,而“国企队”属于副业,被认为“剑走偏锋”。......
2023-10-23
犹太排于1932年9月22日正式成立。上海犹太总会举行晚宴,庆祝万国商团犹太连队变为现实。成军以来,犹太队出没于操练厅和靶子场,不断取得进步。为期3个月的动员时期,犹太队毫不畏惧,果断出击,面对重任亦无退缩,表现出色。随着比特克中尉重返上海,并再度入伍,万国商团犹太队此时共有4名军官,分别是队长雅各布斯上尉、队副戈德金中尉、两位排长戈登堡中尉和比特克中尉。......
2023-09-25
1937年10月,襄城县民先队诞生了。7月,李汉超、鞠之由、阎洪吉被国民党省政府命令驱逐出境,民先队的领导由杨战韬负责。他在来函中除告知民先总队部已经承认襄城县民先队的信息,还揭了张万里的老底。剧团成员来自民先队和男、女师范学校的学生。参加借粮队的有“救亡训练班”、民先队和部分政府职员。......
2023-08-26
灭火龙消防队中经常有队员受到处罚,并被要求立即支付罚金。1879年3月24日,两队合并正式生效,33名灭火龙的队员与23名“一”队团员组建成为一支新“一”队,队名常注明为原先之灭火龙步枪队。1890年2月17日,新“一”队正式更名为“甲”队。1900年,“甲”队达到70名官兵的规模。这家医院将2张病床以“甲”队永久命名之,以示感激之情。......
2023-09-25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万国商团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组织一个翻译人员连队,以沟通各界,配合完成卫戍任务。作为权宜之计,中华队和翻译队这两队队员互通互信,必要时会驰援对方。但中华队毕竟是一支独立的作战单位,它所承担的任务同翻译队截然不同。1932年10月1日,工部局正式批准翻译队作为一个永久性质的连队,编入万国商团之中。8月13日一早,翻译队分成小组,被派往各个岗位。一直等到1937年12月1日,翻译队才告全部复员。......
2023-0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