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历史变迁与英雄记录-上海万国商团

历史变迁与英雄记录-上海万国商团

【摘要】:因为数年前的一场大火,有关“乙”队历史的绝大部分记录非常不幸地都被烧毁了。1890年,“一”队和“二”队正式更名为“甲”队和“乙”队。同一年,灭火龙步枪队和“一”队正式启动合并。相比其他连队,“乙”队射击成绩更为出色。在他任职7年间,马登为“乙”队战力之提升贡献良多。戴维少尉是万国商团中有名的神枪手,于1918年加入“乙”队,是现今该队中服役记录最长的队员。

因为数年前的一场大火,有关“乙”队历史的绝大部分记录非常不幸地都被烧毁了。如此一来,讲述这支作战单位的过去变成一件难事,但好在另有史料得以留存,我们可以借助它们将历史脉络描画得清楚。

“甲”“乙”两队都宣称自己的成军史可以追溯到上海开埠之初始有军事活动之时。如此争论不休,持续多年,故而现在确认谁更古老些,无论如何都不能取得双方的共同认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现在的“甲”“乙”两队直接承继的是1870年万国商团被工部局接管后稳定下来时的“一”队和“二”队。1890年,“一”队和“二”队正式更名为“甲”队和“乙”队。“乙”队声称自己是万国商团中最长服役记录的连队,是有事实依据的,1878年——这一年中除了“二”队,万国商团的各个连队都在重组、解散和合并之中,几乎所有的商团军官都在辞职。工部局是年《年报》做了如下记录:“‘二’队:平静如常,没有改变,所有军官维持任命。”同一年,灭火龙步枪队和“一”队正式启动合并。“乙”队现存史料中的一份会议记录做如是记载:两队合并为新“一”队3个月内,万国商团就要接受一场列兵检阅(Drill Parade)的挑战,为了保证万国商团军装的统一性,新组建的作战单位(即新“一”队,译者按)被明确要求须采用“二”队队服。

还是那个万国商团各队处于混乱状态的1878年,此时的“二”队队长是哈维(J. A. Harvie)上尉,显然他已担任此职多年。尽管我们对他何时接任、如何指挥等诸多历史细节无法详知,但可以确定一点,1884年他仍是“二”队队长,一定是一名统领有方的指挥官。

还是在1878年,“二”队毫不犹豫地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那一年的万国商团的年度全团赛枪会包括以下几项:“金十字”赛(the Gold Cross)、“军官杯”(the Officers' Cup)、“夫人银袋”赛(the Ladies' Purse)和“工部局杯”。“二”队获得了所有比赛的桂冠,不止所有冠军,甚至还包揽所有第二名。这是万国商团历史上唯一一次由一个连队横扫了所有全团性的射击比赛,真是个特别的壮举。

在那时,万国商团“二”队采用的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轻步兵(Royal Marine Light Infantry)军服,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二”队与英国这支闻名遐迩的部队有何关联?我们迄今仍不清楚。

1884年,一位新兵应召入伍万国商团“二”队,日后成为商团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1885年,二等兵屠鲁门晋升为下士,1889年升职为士官,1894年升迁为上尉,继任安德森(Anderson)上尉,成为“二”队队长。屠鲁门上尉不仅富于志愿精神,而且精于射术。当他离沪回到英格兰休假期间,他参加了英国政府提供的特别制订的军事训练课程,在此得以精进自己的作战指挥之道。据信,他是一位信奉惩罚、极为严格的领导者。1906年,在服役22年后,他从“二”队调任万国商团司令部,负责整团之步兵营的指挥,晋升为少校军衔。1915年,英国正规军所委派之团长辞任,屠鲁门少校继任团长,他出色地完成了团长任期,直至1920年以中校军衔退役,为万国商团服役长达36年之久。英国政府为表彰他对上海外侨社团所做的杰出贡献,特此颁发以“官佐勋章”。

1906年,在屠鲁门离开“二”队后,汤姆斯(Thomas)上尉继任队长,直至1913年去世。他被公认为屠鲁门上尉最好的继任者。1913年,高登(J. D. Gordon)上尉出任队长,由海(J. J. G. Hay)、博萨斯托和克罗克(J. H. Crocker)3位辅佐。1916年“二”队队长再度“难产”,不得不向队外物色合适人选,最终聪明地选定了万国商团最为多才多艺的团员——柯毕特上尉。柯毕特1891年以二等兵身份,加入万国商团“甲”队,1897年晋升为商团副官,曾指挥过后备队、海关队和中华队。另外利用空暇之时,他还出任了上海灭火龙消防队的队长。直至1919年5月离任,柯毕特队长在队副蓝宁(V. H. Lannning)中尉的协助下,带领“乙”队取得不少进步。

成军之初虽然没有正式规定,但该队也只有5%的队员不是英国人,直到1915年,“乙”队最终与“甲”队一样,成了一个完全由英籍队员组成的连队。

相比其他连队,“乙”队射击成绩更为出色。我们将最为著名的胜利,排名不分先后,记录如下:1912年二等兵林德(H. J. Linde)获得英国“全国步枪协会”奖牌(N. R. A. Medal);1918年获得“彭司杯”;1915年二等兵尼尔曼(L. Nelleman)、1918年下士梅恩(G. T. Main)分别代表“乙”队获得“工部局杯”;1921年获得向万国商团所有英籍连队开放参加的“海外杯”(Overseas Cup);1921年获得判断距离之“白雷杯”(Bray Judging Distance Cup);1891—1910年,7次获得“各队竞赛盾”;1921年获得步枪射击第一名,同时亦有幸获得当年“称职”比武第一名;当然还包括前文所述之优秀成绩。

1925年,“军功十字勋章”获得者——马登(G. E. Marden)上尉出任队长,同时他还兼任海关队队长。在他任职7年间,马登为“乙”队战力之提升贡献良多。1932年,他调任万国商团司令部,晋升为少校军衔,“乙”队随之丧失了一位热情似火、尽职尽责的好领导。

1932年,琼斯(F. R. Jones)上尉接任马登,出任队长,随后又被托德(C. C. Todd)上尉取而代之。

“乙”队现任指挥官是巴顿(P. H. Barton)上尉,他和其中一位前任一样,也是从“甲”队调任而来的,于1935年3月继任托德上尉。他正在致力于该队的重组事宜。巴顿上尉的队副是西夫顿(J. E. Sifton)中尉,索普(T. L. Thorpe)中尉、戴维(R. Davie)少尉、格瑞纳(K. W. Greiner)少尉各自统领一排队员。

戴维少尉是万国商团中有名的神枪手,于1918年加入“乙”队,是现今该队中服役记录最长的队员。

“乙”队中现今所有的士官都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富有经验的老兵。连队现有5名军官、92名其他各级士兵,这也是多年来最为强大的一段时期。

在1937年全团动员期间,作为万国商团“甲”营的一分子,与其他营中连队一道,同1932年一样,驻守公共租界之“乙”防区。在此期间,“乙”队中有一个伤亡记录。那是8月16日星期一的凌晨3点25分,二等兵洛斯(A. R. Ross)在值勤中被一枚日本步枪子弹打穿了肩膀。另有一个伤亡记录发生在跑马厅,8月,二等兵多伊尔(M. P. Doyle)被一枚防空弹片炸伤,所幸伤情较轻。在“紧急时期”,全队人数满员,达125人。

“乙”队参与了万国商团历史上所有动员出防,包括1870年天津教案、1874年四明公所事件、1891年江南教案、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6年暴动、1897年小车夫抗捐事件、1898年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大闹会审公堂案、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人力车夫罢工事件、1918年的几次“骚乱”、1924年江浙战争、1925年浙奉战争、1925年五卅运动、1927年北伐战争、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