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设计色彩:自选题材分析

设计色彩:自选题材分析

【摘要】:作业安排:课堂一周内完成一组8开纸自选题材的色彩作业,每组10幅。作品分析:图4-30所示为课题习作一组,这是一组根据克利的作品演变而来的习作,作者运用色彩的渐变和表现形式的转换,尝试语言上的突破。对每个物体的用笔非常肯定。线条是画面的主要元素,不同质感的线条刻画不同的气氛。图4-48为朱华欣作品《不锈钢系列之夏日的记忆》,2013年。

作业安排:

(1)课堂一周内完成一组8开纸自选题材的色彩作业,每组10幅。

(2)课外了解和学习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作品分析:

图4-30所示为课题习作一组,这是一组根据克利的作品演变而来的习作,作者运用色彩的渐变和表现形式的转换,尝试语言上的突破。

图4-31所示为课题习作一组,这是一组根据马蒂斯的作品转换而来的习作,作者从对大师运用形与色的体验中寻找自己的处理方式,尝试在形与色的处理上表达自己的理解。作品呈暖灰色调,作品解构了原来的形态,呈现立体主义风格。

图4-32所示为综合表现——《同化》,表现墙体与人物同化的场景,运用线条与暖色块的明度变化组合和对此,制造画面构成形式。对每个物体的用笔非常肯定。室外场景与人物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现代构成感。线条是画面的主要元素,不同质感的线条刻画不同的气氛。中间墙体表面质感与光线渲染出视觉上的逼真效果,体现了作者对绘画技巧的较好把握。

图4-30 课题习作一组(一)

图4-31 课题习作一组(二)

图4-32 综合表现——《同化》

附教师作品:

杨孔兵水粉作品:

图4-33为杨孔兵水粉作品,2005年。

图4-34为杨孔兵手绘淡彩,2014年。

图4-35为杨孔兵手绘淡彩,2014年。

陈政军作品:

图4-36为陈政军油画作品《山间色潋》,2013年。

图4-37为陈政军油画作品《春的气息》,2014年。

图4-38为陈政军油画作品《白雪天地间》,2013年。

图4-39为陈政军油画作品《艳》,2012年。

图4-33 杨孔兵水粉作品

图4-40为陈政军油画作品《栀子花绽放在正午》。

图4-41为陈政军水粉表现。

图4-34 杨孔兵手绘淡彩(一)

图4-35 杨孔兵手绘淡彩(二)

图4-36 《山间色潋》

图4-37 《春的气息》

图4-38 《白雪天地间》

图4-39 《艳》

图4-40 《栀子花绽放在正午》

图4-41 陈政军水粉表现

朱华欣色彩(水彩)作品:

图4-42为朱华欣作品色彩(水粉)。

图4-43为朱华欣作品色彩(水粉)。

图4-44为朱华欣作品水彩《忆逝》,1996年。

图4-45为朱华欣作品《雪霁》,2009年。

图4-46为朱华欣作品《褪尽铅华》,2011年。

图4-47为朱华欣作品《西藏情结》,2011年。

图4-48为朱华欣作品《不锈钢系列之夏日的记忆》,2013年。

图4-49为朱华欣作品《不锈钢系列之红盘》,2013年。

图4-50为朱华欣作品《水果静物》,2012年。

图4-51为朱华欣作品《静静的港湾》,2014年。

图4-42 朱华欣色彩(水粉)(一)

图4-43 朱华欣色彩(水粉)(二)

图4-44 水彩《忆逝》

图4-45 《雪霁》

图4-46 《褪尽铅华》

图4-47 《西藏情结》

图4-48 《不锈钢系列之夏日的记忆》

图4-49 《不锈钢系列之红盘》

图4-50 《水果静物》

图4-51 《静静的港湾》

本书的9个拓展学习内容如下,扫描下面9个二维码可以进行学习。

风景画的发展简述(甘一)

大师色彩分析(甘一)

风景手绘中的色彩表现技法与原理(杨孔兵)

取景与构图(马琳)

写生中的透视与虚实(刘青筱)

油画风景写生入门(董玉冰)

水彩风景写生入门(黎斌)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官晶)

色彩的情感表现(朱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