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与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对比研究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与中外职业教育体系对比研究

【摘要】: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坚持面向“三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探索总结出了农业职业教育五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欠发达地区包括西北、西南11个省、自治区,矿藏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内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以及种种历史的原因,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难于培养和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人才的匮乏又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欠发达地区技能型人才资源现状堪忧,在总量和结构上均不能适应欠发达地区大开发的需要,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密度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东部地区水平。因此,承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的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欠发达地区大开发的能力。

一、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专业教育的联动

(一) 第一产业比重趋于上升与农牧业特色职业教育发展

与以往相比,2008年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幅度较小,下降速度放慢,这与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农业的背景紧密相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大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业税收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这使得欠发达地区各省区大多表现出农业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欠发达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547.93亿元。

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坚持面向“三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探索总结出了农业职业教育五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围绕欠发达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稳农、优果、兴牧”的农业产业主导方针,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主要打造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紧密、内部关联度大的特色专业群,形成具有鲜明农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 第二产业与职业教育工科专业并行快速发展

2008年欠发达地区工业生产速度也不断加快,各省区以重点项目和技术改造为核心,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保持同步增长。2010 年欠发达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173.69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15784.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0201.44亿元,增加了114416.9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也由2004 年的14.68%增加到2005 年的15.646%,提高0.966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之一,欠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大量吸纳传统工业的各项条件,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资源采掘、加工产业及原料加工业等。

与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开设了工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如生物技术及应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园林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生物制药等112个专业。

(三) 传统服务业和职业教育传统服务专业发展

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还好,但总体上看来,其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层次。

因此,欠发达地区服务业职业教育也处在较低的层次,其职业院校开设了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传统服务业专业,而缺乏像电子信息技术、老年健康管理等这样的现代服务业。

(四)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变动趋势

现阶段欠发达地区正处于以工业化前期,虽然在推动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初级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演进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过分强调重工业,第一产业片面突出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职业教育的需求作用较弱,但仍然产生很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职业教育的变化呈现相互作用的状态如图8.24所示。

图8.24 发达地区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联动变化

从图8.24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由于处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特征的传统产业阶段,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属于原始手工或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劳动密集型,对劳动者的要求不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也不充分,加工业和制造业并不发达,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吸纳能量有限,非农就业机会缺乏,而且不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岗位,因此欠发达地区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旺,制约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的层次是初级的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以农业种植、初级加工和重工业专业为主。

二、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职业教育定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2001年6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为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重任。

学院结合地区以粮食、果业、中药材畜牧业等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的实际,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 专业设置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带动其他专业提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近3年先后改造专业4个,调整合并专业5个,新增专业10个,开发专业方向10个。学院开设有农、林、水、理、工、管、经济等14个大类64个高职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等4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经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园艺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11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见表8.10。

表8.1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从表8.10可以看出,学院的主要专业是涉农和加工类专业,专业设置贴近陕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了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结构合理的三级专业梯队结构。

(三)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各专业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更加紧密,顶岗实习等手段更加趋于完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特色更加明显。各专业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和特色,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上,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产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合格+特长”“工学结合231”“订单培养 伟嘉班”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试点运行更加完善,“教师+学生+企业+农户”的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与工学结合的模式更加成熟,对同类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三、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模式评价

(一)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模式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9年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每千万人口拥有职业院校数量分别为3.5所、3.6所和2.7所,到2011年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每千万人口拥有职业院校数量分别达到了9.4所、9.2所和8.0所,分别增长了1.71倍、1.56倍和1.94倍。2010年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生均仪器设备值分别为6453元、5049元和4900元,区域比值为1.32∶1.03∶ 1.00;生师比16.99∶ 17.54∶ 17.85。

因此,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为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通过对东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学习和模仿,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更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推进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2]

(二)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发达地区以及国家欠发达地区大开发战略对职业教育的希望与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1.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当地职业教育发展

从全国看,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地区具有较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些地区大多数或者沿海,或者靠近大江大河,或者毗邻铁路网,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而中部和欠发达地区处于内陆腹地和边远地区,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远远落后于东部。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高,技术密集型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矿山、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占主导地位的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具有优势的行业,三大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东部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较旺,职业技术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也很大,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致使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旺。

西部贫困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由于处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特征的传统产业阶段,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属于原始手工或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劳动密集型,对劳动者的要求不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也不充分,加上工业和制造业并不发达,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吸纳能量有限,非农就业机会缺乏,而且不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岗位,因此欠发达地区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旺,制约了当地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

2.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欠发达地区经济普遍落后,国家、省市区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又十分有限,即使有一部分财力也主要投入到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上,对职业教育投入甚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着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报》对部分大专院校的调查表明,欠发达地区新成立的高职院校中,90%以上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在进行大量的校园基础性建设,同时,由于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年生均教育成本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而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许多职业技术院校要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一大半的经费缺口需要学校自筹,这无形中就给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了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如贵州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只有2000多元,而浙江生均经费是4200多元,国家示范院校是7200多元。因此,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加快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3. 职业教育特色不够鲜明

欠发达地区的许多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办职业教育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手段和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人才特征尚不够明显,与东部的职业教育相比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同时,由于办学体制的僵化,许多职业技术院校的高职称教育逐渐办成了“文凭教育”,学制时间长,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教学内容应用性差,造成了职业教育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影响了个人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制约着欠发达地区许多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或几所技校、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是在没有特别的师资补充和设备投入的条件下实现的。另外,有些普通高校设立在校外的职业教育分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具有片面追求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经济效益之嫌。因为普通本科院校始终是以学术型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作为基本任务,设立二级学院举办职业教育。这些职业院校很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4. 职业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社会各界普遍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考或中考落榜生接受的一类教育;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终级教育,无发展前途。第二,社会上也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的现象,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混为一谈。许多学生家长期望子女能考进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这是受传统经济、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困难、缓慢的,这也决定了欠发达地区各职业技术院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复杂与艰辛。

(三)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加快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树立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强化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从而为欠发达地区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1. 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开发人力资源,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为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毕竟是量小而有限的,是可以引进的,高科技成果也是可以引进或购买的;应用型人才则由于需要的数量大而难以用引进来满足,高素质劳动者也不可能从东部地区或国外引进,而只能靠自己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首先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拓宽职业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领域,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动力。

2. 紧密围绕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培养适需人才

到2020年,要求欠发达地区建成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同时要建设五大重点生态区,即推动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和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因此,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要围绕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时调整和设置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应度;要根据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需性,提高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

3. 职业院校要注重应用型人才需求预测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

目前欠发达地区各省市区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比较准确的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和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欠发达地区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因而影响着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各职业技术院校应和各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进行准确的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定期发布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及时与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职业院校传递和沟通,使各职业技术院校在院校建设、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招生与就业等方面更好地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同时,要依靠教育研究院所、行业学会、职教研究会和职教院校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注重调查研究和总结交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理论成果,促改革发展。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各省市区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和预测,制定包含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规模等涉及全局性内容的发展规划,改善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使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沿着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4. 加大职业教育特别是经费投入

加大对发展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扶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新的教育类型。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一般是1999年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条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办出高职特色,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文化基础厚、职业道德高、技术含量和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5. 立足本地并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联合与交流

欠发达地区各职业技术院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求得较大的发展,首先要立足本地区,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与当地的区域产业优势、地方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多方位、多渠道参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过程中,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提高高职院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同时,欠发达地区各职业教育在立足本地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合与交流,积极与东部企事业单位开展订单式教学和定向培养,为东部输送人才,从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师资培养、财力物力等各个方面,加强东西部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欠发达地区各职业院校的发展。

[1] T·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 傅志明,许晓燕.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教育与职业,2005(13):16 17.

[3] 叶茂林,郑晓齐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1),89 92.

[4] 本文采用的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法,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辽宁、重庆等12省市,较发达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等8省,欠发达地区则有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1个省市区。

[5] 何倩.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0 33.

[6] 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12 16.

[7] 许漪.产业结构与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J].山东社会科学,2009(4): 82 85.

[8] 李义福.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时代经贸,2010(29):54 55.

[9] 郑晓云,许远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探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4): 81 84.

[10] 〔美〕道格拉斯·C·诺思,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1] 深圳: 70%高新技术产值将有自主知识产权[N].南方日报,2009 07 23.

[12] 曾海鹰.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研究[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