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印度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与中外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印度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与中外制度改革比较研究

【摘要】:印度政府中有17个以上的部门为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提供支持或资助。图5.2 印度现行学制图[6]印度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比较薄弱,但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职业技术体系。

印度属于联邦制国家,教育主要由各邦政府负责。但是,联邦政府有权制定国家教育政策,分配政府拨款,协调各邦的教育政策。1986年印度建立人力资源开发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取代教育部(见图5.1),其目的: 一是为了统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二是强调各级各类教育同属人力资源开发范畴。[1]

印度职业教育内设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育,如熟练工人与手工艺人的教育、技术员的教育、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等。它们隶属于不同部门领导与管理: 工业训练学校、综合技术学校等隶属于人力资源开发部,而卫生类学校则隶属于卫生部,农业类学校则由农工部负责。印度政府中有17个以上的部门为职业教育培训项目提供支持或资助。[2]

图5.1 印度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图[3]

隶属于人力资源开发部技术教育局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是印度中央一级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全国职业教育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其概况如下:

1. 机构组成

该机构成立于1945年,由议会、邦政府和工业、商业等领域的代表组成。它有一个常务机构以及一个执行委员会。

2. 主要职责

讨论技术教育政策、实施规则以及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对技术员、工程师、技术专家的教育。

3. 下属机构

为配合全印技术教育委员的工作,各邦专门成立邦技术教育局。邦政府中的技术教育督导是技术教育局的直接领导。邦技术教育督导在全印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推进并协调各邦的职业教育,并为各种职业教育专业规定课程大纲和组织考试。

学校系统外的职业培训的各项工作由政府劳工部和企业负责。国家一级的职业训练方案的制定和管理,特别是政策和共同标准的制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训练、专业考试和证书的发放等,具体由劳工部的就业与训练总监负责。

一、印度学校系统职业教育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印度全国实施“10—2—3”的统一学制,[4]即小学和初中共10年,高中2年和高等教育3年,如图5.2所示。小学和初中阶段基本上不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始分流。在普通高中,除必修的基础课之外,还分设两组选修课程: 一组是为升大学准备的预科课程;另一组是为就业准备的职业课程。选修职业课程的学生占高中学生总数的比例很低,大约不超过1%。[5]职业教育课程主要是农业、商业、工程及技术、家政学、医护卫生和杂项事务等六种。

图5.2 印度现行学制图[6]

印度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比较薄弱,但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职业技术体系。印度职业教育培养三个层次的人力资源[7]: ①大学与研究生层次的专家,即工程师和技术专家;②文凭层次的研究生,即科技专科学校培养技术员和管理者; ③资格证书层次工人,即高中职业班、工业训练学校或学徒制学生成为半熟练或熟练的工人。

印度实施中等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种类较多,主要有工业训练学校(Industrial Training Institute)、多科技校(Polytechnics)、高中职业班。[8]这些学校的基本情况见表5.1。

表5.1 三类职业中学情况对比表

1. 工业训练学校

该类学校(类似于我国的技校)主要培养熟练工人和手工艺人,因此这类教育又称为手工艺人教育(Craftsman Education)。工业训练学校招收完成10年普通教育并通过十年级毕业考试的学生。此类学校有公、私之分,隶属于全国职业行业培训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rainingin Vocational Trades),并由劳动部统一领导。只有通过全国职业行业培训委员会举行的考试的学生才可获得全国行业证书和全国艺徒培训证书。印度全国的工业训练学校现共设32种工程行业和21种非工程行业,前者的修业年限一般为2年,后者的修业年限一般为1年。工业训练学校的教学安排得很紧,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实践训练比重很大,一般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2. 多科技校

这类学校(类似于我国的中等专业学校)以培养技术员为主,因而又称为技术员学校(Technical School),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技术员文凭(Technical Diploma),有的学校在3年后再提供1学年的专门化文凭后课程,专门培养一些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员。多科技校一般实行全日制教育,隶属于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并由人力资源开发部统一领导。多科技校设置的专业有五大类: 一是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等;二是电子汽车工程等;三是皮革、印刷、渔业等;四是服务业和商业方面的专业,如旅店管理、美容、文秘等;五是医疗保健

3. 高中职业班(类似于我国的职业高中)

在印度学制中,高中教育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学术流(Academic Stream),或称为学术轨、学术班;另一部分为职业流(Vocational Stream),或称为职业轨、职业班。[9]职业班设置的专业通常分为六大类: 农业、商业、家政、工程技术、医务护理和其他。职业班的基础性较强,普通教育课占的比重较大,约为总课时的1/3—1/4,其余为专业课和实践训练。

二、印度学校系统外职业教育现状

(一) 学徒训练方案

这是一种专为培训学徒而制定的一种计划,其目的主要是鼓励未受过职业训练却有兴趣使自己成为熟练工人者准备的一种教育形式。根据1961年的《艺徒法》,一些特定工业部门的雇主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艺徒并对他们进行职业训练,使他们成为熟练工人。训练期从6个月到4年不等,以3年最为普通。工业界有责任规划和执行学徒训练计划,训练包括从基本训练、实地见习或现场训练,有关教学贯穿整个训练过程。

地方的学徒训练协会一般把有关工业训练中心设立在某些工业训练学校,训练那些来自企业的、被确认为有能力成为熟练工人和手工艺人的人。1973年学徒法予以修订,参加学徒培训的人不仅是只受过5—11年教育的学徒,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以及获得技术毕业证书的人也包括在内,此后的学徒训练方案开始具有继续教育的性质。

(二) 残疾人员的职业训练

为残疾人员和智力迟钝者专设的培训计划由政府的许多机构、私人慈善团体和企业来实施。印度政府通过劳工部已创办了很多伤残恢复职业中心,帮助残疾人得到在职培训或自我经营的培训。国防部则为在武装部队中失去就业能力的士兵成立了一些伤残恢复单位和训练中心。

(三) 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

印度设有联邦学业与职业方向指导总局,各邦也有学业与职业方向指导局。印度劳工部所辖的261个就业介绍所内设有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部门。这些机构都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和求业人员计划他们的职业,并提供职业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