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讲座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讲学、授课或做报告,带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保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23-09-23
“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人才培育的过程,但是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却是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必要条件。“基地+联盟”在协同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空间,主要是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对接、服务、协同、融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而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基地+联盟”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政府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工作提供制度和政策上的支持。
1.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明确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各自的责任、义务、权利、地位和作用。同时,政府也需明确自身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做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舆论环境保障等调控手段,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2.出台强有力的激励政策与措施
“基地+联盟”是一种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以政府为主导、行业部门积极指导、企业深入参与、学校为培训主体。合作各方尤其是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有时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此外,还要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共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区域内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协调机制需要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在其中积极发挥作用。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创新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行业组织,设立区域技能人才预测研究机构,定期发布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建立校企合作奖补机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且成效显著的企业,在等级评定、单位评优、项目扶持、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设立校企合作发展基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相关企业支持,制定面向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如,对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并给予一定薪酬支付的企业,在企业品牌建设上给予支持、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减免优惠;制订校企合作效果评定标准,经过评估达到标准的企业,在财政资金或税收方面给予倾斜与照顾;建立学校与企业间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员的交流与互聘制度等。
3.利益协调,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因二者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目标及利益重点,导致在具体合作实践中协调不顺,甚至发生冲突。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企业看重的是投入产出比、直接的经济回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获得、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与声誉等。这种不协调,导致校企合作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学校的人才培养进程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不协调,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实习时间可能正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忙季,企业不便安排实习学生;或者企业可以接受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学生还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学生毕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没有有效的文件对学生的生产管理、人身安全、工资报酬等问题进行约束与保障,导致企业顾虑重重;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流少,沟通不畅,学校的科研成果与产业界的应用和技术开发研究需求不匹配;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部门,要积极处理协调二者的利益,使培训得以顺利开展,加强政府层面上的引导、协同、对接,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讲座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讲学、授课或做报告,带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保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23-09-23
几年来,基地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以“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型”为原则,逐步成为绍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服务平台。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已与绍兴市20余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市现代培训职业学院、越城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绍兴市建协培训咨询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数控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建筑电工、建筑焊工等培训。......
2023-09-23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学校下一步要继续引进国际高端培训项目,打造技术技能培训高地。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举办“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提升班组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通过举办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班,使学员的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成为技能大师。班组长人才储备通过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举办全日制“订单班”,培养一批后备班组长,充实到技术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中去。......
2023-09-23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构成了校企文化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途径。1.泛化:企业风采的巡回展示企业文化影响高职教育最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宣传和展示的方式,让企业理念层面的内容泛化到大学文化中。技能文化节同样是一个企业广泛参与、企业文化深层渗透的舞台。更进一步的措施是,通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良好对接、融合,创生出一......
2023-09-23
学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课程体系,在机电、数控、电气三个专业率先开始实施,逐步推广。四是“以工作任务、课题为载体”的课程形态。......
2023-09-23
通过开展基地与学校、基地与企业之间技能人才培训合作,丰富职业培训形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5.调查研究与技术服务组织开展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调查和理论学术研究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联盟成员培训单位优先为联盟企业会员提供优秀毕业生,并开展人才需求状况深度调研与毕业生质量状况长期跟踪,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