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基地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以“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型”为原则,逐步成为绍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服务平台。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已与绍兴市20余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市现代培训职业学院、越城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绍兴市建协培训咨询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数控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建筑电工、建筑焊工等培训。......
2023-09-23
1.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经费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金,从源头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经费,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学员个人在经费投入上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管理,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资金保障。
2.搭建开放式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进一步加快推进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和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充分发挥职业培训联盟的作用。积极完善公共实训基地培训经费补充机制,吸引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学员进基地培训,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共实训基地的设备资金使用绩效。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改变以往以学校、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形成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多元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利益相关者多元人才评价的长效机制。在人才评价过程中,注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技能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努力寻找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评价关键点和平衡点。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鉴定质量,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有序且高效运行,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实际需要的衔接。
4.营造崇技尚技氛围,完善成才激励机制
将国家、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加大对技术技能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争当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合作开展教学、考核、评价活动,构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元考评体系,进一步推进企业职工自主评价体系的建设。
几年来,基地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以“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型”为原则,逐步成为绍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服务平台。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已与绍兴市20余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市现代培训职业学院、越城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绍兴市建协培训咨询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数控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建筑电工、建筑焊工等培训。......
2023-09-23
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讲座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讲学、授课或做报告,带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保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23-09-23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行业可组织牵头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制订育人标准,共享社会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通过有关政策与法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评价监督机制,规范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并通过宣传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2023-09-23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区域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形成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功能互补、特色发展的工作格局。这是公共实训基地能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公共实训基地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对外开放。......
2023-09-23
而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基地+联盟”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1.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明确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各自的责任、义务、权利、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舆论环境保障等调控手段,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2023-09-23
1.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要求宏观层面的协同对接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它跨越了传统意义上学校的界限,涉及教育部门、人社、财政、行业、企业等多个教育主体。当各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不能有效协调配合,甚至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必须在各个“界限”之间搭建桥梁,加强宏观层面上的协同对接,包括职责分工、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