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案例二:职业教育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

案例二:职业教育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色和新优势。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院和企业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订单班”成为职业学院应对就业问题的独门法宝。近日,记者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按照企业定目标、定标准、定规模、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学生,组建了以品牌命名的“订单班”,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特色培育模式的一个缩影。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色和新优势。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对绍兴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职业学院和企业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订单班”成为职业学院应对就业问题的独门法宝。

“我们班30名学生经过机电维修、钣金理论及实操、喷漆理论及实操、业务销售等模块的考试,有11位学生获得了实习机会。”近日,记者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按照企业定目标、定标准、定规模、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学生,组建了以品牌命名的“订单班”,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保时捷班”就是2016年上半年该校汽车分院新引进的品质实习生项目,完全根据企业需求设计课程,提供相关教材、设备和师资培训用于课程设置和实训,并确保课程的实时更新。在授课过程中,来自企业的老师和学生分享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心得,这是从普通的课堂里很难学到的。

除了“保时捷班”外,该校汽车分院还与绍兴市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发布《关于校企合作培养车险理赔专业人才的通知》,与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共同开设“车险理赔班”。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类似的“订单班”出现,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班”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特色培育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院立足高职教育和本地经济发展现状,突出学院特色优势,注重职教理念的创新,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以该校汽车分院为例,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为了突出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质量提升、深化培养过程诸环节的内涵,分院通过对汽车相关企业的调研、兄弟院校的学习、行业专家的论证,明确了专业群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夯实专业基础为核心、以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为根本,校企联合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共享平台、拓展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分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诸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仅2013年,该校汽车分院学生便在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汽车营销”项目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汽车检测与维修”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项目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实现了汽车类项目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

目前,该校汽车分院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岗位包括机电维修、钣金喷漆、销售顾问、业务接待、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汽车金融汽车配件管理等。由于贴近市场需求,专业匹配度高,学生就业形势良好,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三年,该校汽车分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而2014年浙江省毕业生质量调查数据显示,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达到3758元。

(记者 魏秀萍 通讯员 余中樑 徐玉蓉)

【注释】

[1]薄爱敬.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00—201.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3]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19—21.

[4]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78—80.

[5]何静.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管理与生产组织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46—47.

[6]张辉,樊泽恒,孔垂谦.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与特色追求[J].江苏高教,2007(3):68—71.

[7]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8]侯凤才,张国华.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77—179.

[9]朱盛萍.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1):21.

[10]吴万敏,张辉.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9(8):88—91.

[11]朱盛萍.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11):21.

[12]李祥富.高职教育“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如何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7—19.

[13]陶亦亦.加拿大高职教育课程的分析与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4—76.

[14]朱正月.一种资源开放型E‐Learning在高职教育创新中的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11):58—63.

[1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16]刘艳红.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柜安装实训室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46—48.

[17]王西琳,潘学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74.

[18]朱璟.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机械实训中心建设[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8—20.

[19]王家东,马俊义.学生专业社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2):148—149.

[20]柯乐夷,冯旭芳.在技能文化培育中推进高职学生职仲素养建设——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文化节”为例[J].科教文汇,2013(18):132—133.

[21]方建强,张健,夏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4):273—275.

[22]吕和荣,孙凤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4):156—157.

[23]谢兰曼.浅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8(10):271—272.

[24]毛军伟,姚一柯.构建创新创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0):29—31.

[25]王军,关新枝.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开展方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7(7):125—126.

[26]季枫.创业型经济的兴起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J].理论界,2009(10):202—203.

[27]毛军伟,姚一柯.构建创新创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0):29—31.

[28]刘馨.高校“三个课堂整合”的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3):45—46.

[29]方建强,张健,夏侃.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4):273—275.

[30]林文.刍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4):172—175.

[31]王汝言,毛期俭.论科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27—128.

[32]郑学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措施——以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52—53.

[33]丁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3(5):74—77.

[34]王利华.高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吉林教育,2008(12):6—7.

[35]《天天商报》:http://epaper.shaoxing.com.cn/ttsb/html/2014‐12/28/content_1012283.htm.

[36]《天天商报》:http://epaper.shaoxing.com.cn/ttsb/html/2014‐12/07/content_1004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