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创业实践环境。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主要抓手之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其孵化功能,有助于巩固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人才[21]。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联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
学校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于2015年11月初创建创业学院,成立创业学院理事会。创业学院理事会具体负责创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创业学院以“一园三基地”为工作平台,即大学生创业园及专业创新实践基地、工业设计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内设创业孵化指导中心、创业园管理中心、市场推广中心及学生学业管理中心等机构,坚持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打造完善的学生创业通道和初创孵化基地培养和培育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创业人才和团队。其中,专业创新实践基地,主要依托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得天独厚的设施设备条件和场地环境,以专业大类或交叉专业为单位,打造30~50个学生“创新工场”,并搭建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和转化平台,支持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技术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活动;工业设计基地,利用坐落于校内的智力、人才、企业的集聚优势,主动将外部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参与入园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实践及创业项目提供机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重点服务创业学院“2+1”第二阶段进入创业实战的学生,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市场运作、政策对接、营运场地、孵化指导、专项培训、咨询策划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创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为自主创业学生或团队提供政策宣传、在线咨询、项目一站式咨询和服务(包括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资产评估、政策法规与投资信息咨询、融资服务、小额贷款办理等),提高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
学校鼓励学生通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的形式进行立项,获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配备1~2名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实施用房、设施等,减少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其中“数控技术创新创业基地”是绍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基地本着“开放、共享、共用”的原则,极大地发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与绍兴市友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解决了高档轿车叶片泵逆向反求技术的开发和工装夹具的设计制造任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利润500万元;在与浙江车灯厂的合作中,学生通过开发数控系统宏程序,解决了车灯模具型腔特殊曲面的编程加工,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利益50万元。
进园的创业孵化人群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同时鼓励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进园创业。制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院领导、学生处、财务处、科研处、后勤服务集团、团委等部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对学生创业园实行宏观指导和资源配置,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并对进园企业进行审批。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成员由各二级教学单位团委老师兼职组成,中心又下设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包括办公室、工商卫生部、外联部和企划宣传部等部门,具体负责创业园的日常事务。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对有意识和有意愿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理论渗透、创新创业技能提高等实习、实训项目,提供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亲密接触,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体验企业理念的浸润,接受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校外主题项目,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灵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2]
学校还制订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资金配套和使用标准,加强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的领导。统一指导、组织、考核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搞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创新与实践的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市场细分,研究确定未来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方向[23]。学校每年划拨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的实践、创新、研发活动,开展自主创新讲座、创业师资培训、创业园区管理等,保障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并通过一些激励政策和制度来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如学校推出的课时量折算、师资培训、学术活动与研究等。通过学分奖励或替代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实施学分认证、学分替代和学分奖励等有效机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成才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潜能。学校对于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或在省级及以上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研究成果专利,或在工作室完成的课题成果质量较高且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校院鉴定,可获得奖励学分并可替代课程的学分。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学校下一步要继续引进国际高端培训项目,打造技术技能培训高地。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举办“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提升班组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通过举办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班,使学员的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成为技能大师。班组长人才储备通过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举办全日制“订单班”,培养一批后备班组长,充实到技术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中去。......
2023-09-23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构成了校企文化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途径。1.泛化:企业风采的巡回展示企业文化影响高职教育最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宣传和展示的方式,让企业理念层面的内容泛化到大学文化中。技能文化节同样是一个企业广泛参与、企业文化深层渗透的舞台。更进一步的措施是,通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良好对接、融合,创生出一......
2023-09-23
学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课程体系,在机电、数控、电气三个专业率先开始实施,逐步推广。四是“以工作任务、课题为载体”的课程形态。......
2023-09-23
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讲座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讲学、授课或做报告,带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保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23-09-23
信息化办公栏目实现一站式服务,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好参与公共实训的各类手续。且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并非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方面的“孤军作战”,而是联合联盟企业和公共实训签约单位共同参与网站的建设,切实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基地+联盟”成员提供富有价值的增值性信息服务。2.会议与专项活动作为以网络化信息服务为主体的补充,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信息服务的另一种可资依赖的信息供给方式。......
2023-09-23
几年来,基地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以“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型”为原则,逐步成为绍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服务平台。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已与绍兴市20余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市现代培训职业学院、越城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绍兴市建协培训咨询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数控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建筑电工、建筑焊工等培训。......
2023-09-23
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政校行企人才共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对人才培育目标的协同对接。......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