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政校行企人才共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对人才培育目标的协同对接。......
2023-09-23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以周为教学单元,学校将原先分开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实施“三班制”运作,确保学生一人一机一岗,开展真刀真枪的技能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8]。
1.“课程周”的教学模式
“课程周”即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独立分散的实训课时集中起来,在连续的时间内进行授课与训练。在学习时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某课程的几个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连贯性强。学习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的授课也可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学生学习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步或穿插进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的方法针对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学时利用率高,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实现“教、学、做、工”融合。
2.“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主要实现教师的“理实一体”和教学的“理实一体”。在原来理实分离的教学体系中,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有明确的分工,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了理论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现象。随着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单一的知识型、理论型教师越来越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9]。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建立相应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加强定向培养,从企业引进、选聘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安排教师利用暑假到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践,追踪生产一线新技术;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合作、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实习带队;破格录用全国技能竞赛获奖的优秀毕业生留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引进的企业兼职实训教师共同合作,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发与建构真实的制造、管理,乃至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课程[10]。
在教学方法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界限,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内容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根据实训项目课题,在实训室对照设备讲解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检测维修技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技能训练,掌握技能要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教师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采用多标准、多内容、多方式、多方法、多主体、多时段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使“理实一体化”教学顺利开展,学校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对原有的实训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精简、融合、重组与增设,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用先进、适用的实训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实训教材[11]。
3.“三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限的实训设备数量与充足的学生实训教学量的满足一直是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时间和实训质量,学校实行“三班制”的教学组织。三班制教学安排如下:早班7:00—11:30,中班12:00—16:30,晚班17:00—21:30。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运用现代生产运行管理模式的真实情境中接受专业实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坚持校内实训企业化的“三班制”,改变了“因为实训资源不足导致实训教学有效时间被大量压缩”的现象,同时解决了“一方面实训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实训设备、场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的矛盾,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实训的参与面,确保一人一机一岗的真刀真枪训练。同时,还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形成了融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有如身临工作场所之感。
4.“1+1”(学校+企业)的教学实施
推行“学校一方+企业一方”的课程教学实施,强化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介入、企业案例引入、企业标准引进、职业证书融合、职业素质养成等。
通过开发项目让利、提供进修学习、提高课时补贴等多种方式调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多种形式参与教学的运行机制,包括常年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承担实训课教学;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企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等前沿问题;安排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包括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教学质量跟踪等。[12]
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校企联合实施单元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13]。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企业合作,将职业能力、生产流程、行业标准、企业典型案例融入课程。通过编写校本特色教材、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教材等手段,将工学结合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并且以企业标准引导实训考核标准,部分实训课程或实践能力以社会评价为主,如上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特定行业的从业许可证书等。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政校行企人才共育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对人才培育目标的协同对接。......
2023-09-23
近两年,开展高校学生实训51659人次,开展“双师”素质培训3801人次,开展专业课程建设60门,承接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升级改造项目23个。近三年,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专业获批浙江省高职高专优势专业建设立项,带动了两大专业群内10余个相关专业的发展。经过建设,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全校学生技能课程选修人数达3000人/年,技能选修学分已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开设百余门技能课程供学生进行选修。......
2023-09-23
1.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化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金,从源头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经费,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学员个人在经费投入上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管理,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资金保障。在人才评价过程中,注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技能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努力寻找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评价关键点和平衡点。......
2023-09-23
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讲座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讲学、授课或做报告,带动教师的进步和发展,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保障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023-09-23
几年来,基地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平台,以“公共性、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型”为原则,逐步成为绍兴地区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服务平台。基地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已与绍兴市20余家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绍兴市现代培训职业学院、越城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绍兴市建协培训咨询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了数控车工、多媒体制作员、建筑电工、建筑焊工等培训。......
2023-09-23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图11“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的研究思路2.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如下。协同论研究方法“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协同论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探索更好的行动方案。本书的研究自始至终遵循协同论的分析思路,分析各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内在关系,用协同论的观点对“基地+联盟”的协同机制展开研究。......
2023-09-23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