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地+联盟:实践探索企业化教学场景

基地+联盟:实践探索企业化教学场景

【摘要】:营造企业化教学情境,有利于加强实训室规范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推行“6S管理”,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实训基地按照现代化工厂的小到师生统一着装,大到先进机器的配备。要求进行内外部环境建设,受训者一进入基地就能感受到现代化工厂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

营造企业化教学情境,有利于加强实训室规范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依托基地和联盟,学校以引入设备、引入项目、引入产品、引入技术标准等方式逐步吸引企业入校,政、企、校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实训场所车间化,实训教师技师化,实训作品产品化”的思路,建设了集教学、生产、培训、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等功能的车间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各实训室的布置形式与企业车间相似,以营造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实训设备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以国内同类先进实训设备为参照,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满足教学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5]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体现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推行“6S管理”,重视职业素质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在实训基地的设备使用、产品归类、阶段检查、安全管理以及职责划分等方面管理明确,做到清理、整顿、清扫、规范、素养、安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关注人的生命安全、健康环保,注重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使用,注重健康、安全、环保设施的建设,注重紧急疏散等预案的建立。教师相当于车间主任(师傅),根据实际工作成绩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学校还从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合作企业中聘请相关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训指导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组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共同完成学生技能培养的任务,达到逼真的实训模拟效果。

实训基地按照现代化工厂的小到师生统一着装,大到先进机器的配备。要求进行内外部环境建设,受训者一进入基地就能感受到现代化工厂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受训人员的实训学习作品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工件,体现训练工作的“真实化”。[6]实训基地还按照企业的管理标准、产品的质量标准、效益的评价标准、项目的训练标准多维度的考核。教学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实训中有一种直接进入职业场景和职业角色的感觉和体验,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接受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的熏陶。具体而言,实现了三个结合[7]

一是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记忆深刻并能亲自实践。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工”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情景下,真正感受到职场的氛围,能很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学生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教师的任务由重点讲授理论知识转为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