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微观层面协同对接问题的实践探索

微观层面协同对接问题的实践探索

【摘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三是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不充分,导致课程与企业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1.培养目标同实际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符合地方人才需求市场的实际需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符合技术技能未来发展趋势。然而,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外延式规模化发展,很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其一,目标泛化,缺乏针对性。各专业培养目标大而泛,趋同化明显,不同专业在培养目标设定上相近或相似,未能凸显与专业所对应行业之特点。其二,不同地方、不同区域的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雷同,未能体现地方产业特色和经济特点,缺乏本土特色。其三,目标设定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通,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不相匹配,学科痕迹明显。第四,目标制定主体过于单一,相互之间缺少协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实际脱节。

2.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主体单一

国外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P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体单一,无论是课程体系构建还是课程开发,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均认为仅仅是职业院校应该做的事情,导致很多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时闭门造车,协同开发氛围及政策环境有待改善。二是现有的课程体系缺乏科学设计,仅是传统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沿袭本科的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按照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设置课程,未能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三是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不充分,导致课程与企业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四是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没有及时跟上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