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1.汇集各方资源,优化机构设置
为了更好地汇聚各方资源,基地和联盟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建设。设立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办公室,由人社部门、教育部门、经济部门、行业代表、学校代表构成,设办公室主任1名,负责基地工作协调、对外交流及日常运行管理。下设培训发展部及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汽车制造及维护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现代纺织染整技术实训中心、黄酒酿造技术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数字媒体与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等八大实训中心。绍兴市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管理、绩效进行指导、检查、评估。八大实训中心负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依据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章程,成立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理事会,下设常务理事会及秘书处,设有信息技术等10个职业培训分联盟。学校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与其对接,专门管理校企合作相关事宜。成员企业人事或培训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关工作。
学校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绍兴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分院设置,增强其与行业的对应性。如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黄酒学院;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建立VUE认证授权考试中心等。目前学校下设的黄酒分院、纺织工程分院、建筑工程分院、机械工程分院等均与绍兴市的支柱产业黄酒、纺织、建筑、机电等紧密相关。
2.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惠共赢
主动适应绍兴市及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区域内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满足人才长远发展需要和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强探索创新力度,主动积极寻求合作。学校相关职能处室、培训分中心和二级教学单位分头出击,深入绍兴市及省内行业协会、企业、各中高职学校、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通过政府、行业牵线,与绍兴区域内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双元制”大专班教学,实施多主体人才培养;通过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搭桥,与周边中职学校、职教中心探索“五年一贯制”、“3+2”等形式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高起本”、“专升本”、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等形式教学,贯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创新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与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等政府部门合作,承接其安排的技能人才培训任务,开展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培养绍兴地方产业升级及企业技术创新急需人才。
其次,与绍兴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在绍学生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提高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如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机械类专业开展多批金工实习培训,为兄弟院校在校学生开展多批汽车维修工培训。
第三,与绍兴行业企业合作,为区域内行业企业员工学历晋升和技能提升开展教学及培训。如通过新昌轴承行业协会牵钱搭桥,为五洲新春轴承、陀曼机械、新柴集团开展“双元制”培训;与卧龙电气集团、旭昌科技企业有限公司协同,开展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技术培训。
第四,服务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承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任务,设计竞赛内容,提供竞赛设备,解决师资及场地等问题,确保各项赛事公平有序开展。
3.搭建多元平台,优化协同效果
学校主动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协同平台,多管齐下,致力于协同效果的优化提升。
首先,搭建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培训联盟成员单位广泛征集培训项目,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让社会大众实时把握技术技能培训信息。
其次,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在公共实训基地下设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汽车制造及维护技术实训中心等八大实训中心。在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理事会下设信息技术、汽车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气技术、建筑技术等分会,针对具体行业、企业开展专业项目培训。
再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公共实训基地优质资源,整合基地和联盟优质科研资源,开展技术应用、技能创新研究,引入绍兴市机械电子科技创新团队,成立先进装备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应用技术等10余个研究所,为联盟内成员开展技术交流、研发合作、技术联合攻关提供平台。
第四,搭建师资、人才交流平台。建立绍兴区域师资、人才交流交换机制,通过教师、培训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互派,实现教师区域内优势互补,打造区域一体化师资互融、人才互动交流平台。
第五,搭建技能文化节平台。技能竞赛和技能创新是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基地和联盟内成立科技创新孵化中心,连同多个部门和单位承办技能竞赛活动。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开展创新创业、创新设计活动,多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新苗人才)立项资助。承办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绍兴市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乐趣及技能创新的热情。自2008年起每年都在基地举办技能文化节活动。竞赛题目及内容均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拟定,企业冠名赞助比赛,甚至有企业高薪聘请比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营造了一种学习技能、创新技能、享受技能的校园文化。
4.对接支柱产业,优化专业设置
为了强化专业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现有的34个招生专业,均与地方产业结构紧密关联,与绍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对接。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能及时调整优化专业方向,在对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基础上,学校对2014—2018年未来五年学校专业发展进行重点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浙江省特别是绍兴市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与此同时,瞄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域重点产业,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及时开设相关新专业,改造现有部分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在适应力。
(1)继续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类优势专业
围绕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提高三产、强化二产、优化一产”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总体目标,重点针对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十一个重点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在重大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现代仪器仪表、新型纺织机械、高性能轻工机械、新能源关键设备、轨道交通及民用飞机配套设备、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机械基础件和特色产品这十大领域加强专业与产业对接。以学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现有省优势专业为龙头,重点扶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加速发展,辐射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械装备与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同步发展。根据区域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形势,依托现有专业,及时增设高端数控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现代设计与制造、通用航空地面保障技术、太阳能光伏应用、工业工程、智能家居等新的专业(专业方向),进一步提升学校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的总体实力。
(2)加快土木建筑、汽车技术、财经商贸类专业发展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经济规模大,涉及塑料、橡胶、钢铁、机械、电子、通信、金融等诸多产业领域,涵盖我国国民经济中能源、交通运输、物流商贸等领域,具有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显著特点。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筑业发展将持续旺盛。绍兴市是长三角地区的“建筑强市”,拥有多个上市企业,产业规模大、基础好。随着区域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财会、商贸人员的需求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企业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会计、审计、税务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伴随信息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云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元会计”等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要求会计、税务、审计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也随之发展变化,这也给会计专业群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近年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述三类专业招生均呈现入口旺、出口畅的特点。未来五年,学校将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汽车技术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会计(审计、税务)、电子商务等主干专业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软实力,扩大专业群规模,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技术、定损与评估、建筑设计技术、金融管理与实务等新专业(专业方向)。
(3)着力扶持设计创意类专业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设计创意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将逐步攀升。特别是,学校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正大力推进新的产教融合平台——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的建设,并在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中,重点建设工业设计技术实训中心。这为学校开拓新的专业增长点、加快建设一批设计创意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五年,将以现设的“工业设计”专业为重点,协调发展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群。增设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等新专业(或专业方向)。
(4)加快信息技术、轻纺黄酒类专业升级改造步伐
高职高专信息技术类专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由于早期专业布点过广,趋同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等原因,相关专业发展亟待及时调整、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将重点改造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为代表的专业群,瞄准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明晰专业定位,培育自身优势和特色。轻纺、黄酒是具有显著绍兴地方产业特色的学校现设专业。未来将紧密跟踪这两类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基础,结合绍兴“重建水城、重构产业”的发展战略,在继续适度保持地方特色专业办学规模的同时,重点开拓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食品检测与管理、生物技术及应用等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加快专业转型升级。
结合绍兴市资源与产业特点以及创业热点等,选择有创新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2023-09-23
学校下一步要继续引进国际高端培训项目,打造技术技能培训高地。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举办“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提升班组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获得相关等级证书;通过举办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班,使学员的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成为技能大师。班组长人才储备通过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举办全日制“订单班”,培养一批后备班组长,充实到技术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中去。......
2023-09-23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构成了校企文化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途径。1.泛化:企业风采的巡回展示企业文化影响高职教育最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宣传和展示的方式,让企业理念层面的内容泛化到大学文化中。技能文化节同样是一个企业广泛参与、企业文化深层渗透的舞台。更进一步的措施是,通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良好对接、融合,创生出一......
2023-09-23
学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课程体系,在机电、数控、电气三个专业率先开始实施,逐步推广。四是“以工作任务、课题为载体”的课程形态。......
2023-09-23
信息化办公栏目实现一站式服务,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好参与公共实训的各类手续。且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并非是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方面的“孤军作战”,而是联合联盟企业和公共实训签约单位共同参与网站的建设,切实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基地+联盟”成员提供富有价值的增值性信息服务。2.会议与专项活动作为以网络化信息服务为主体的补充,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信息服务的另一种可资依赖的信息供给方式。......
2023-09-23
通过开展基地与学校、基地与企业之间技能人才培训合作,丰富职业培训形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5.调查研究与技术服务组织开展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调查和理论学术研究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联盟成员培训单位优先为联盟企业会员提供优秀毕业生,并开展人才需求状况深度调研与毕业生质量状况长期跟踪,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2023-09-23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践“基地+联盟: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模式以来,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制定各专业发展目标,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委员会成员涵盖教育、经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对接提供组织机构保障。3.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协同对接教学组织实施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2023-09-23
于是,信息服务成为“基地+联盟”的一个先行功能,进而形成其信息服务为保障的运行机制,主要以“基地”和“联盟”的网站建设为载体。其次,高校最具优势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基地+联盟”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人才服务自然成为另一主导性运行机制。“基地+联盟”顺势而为,扬长避短,将技术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手段,进而形成了以技术服务为手段的运行机制。......
2023-0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