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实践探索

服务地方产业升级: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实践探索

【摘要】:特别是应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满足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转型的问题。于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技术服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将自身的科研优势用于企业服务的最主要途径。“基地+联盟”因其首要的定位是社会服务,而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科技服务,这是典型的扬己之长。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在科研问题上一直寻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亦曾在2009年发生过一场高职院校是否要搞科研的争论[12]。反对者基于狭义科研的定义,即将科研框定在高深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范畴内,认为高职院校妄议科研是随波逐流[13],而应着力于人才培养及其教学研究[14];支持者基于广义科研的定义,将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纳入科研的范畴[15],认为科研并非高不可攀,高职院校基于与产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大有可为[16]。这一次大讨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推动高职院校寻找到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准确定位,即技术积累与创新。

依循常理,从狭义的科研概念,即学术研究来说,高职院校似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学术研究的主导方肯定是研究型高校,而不是高职院校。但是高职院校自身有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科研优势,也有一定的科研积累,有一批逐渐成长和壮大起来的科研队伍,假如无科研需求,则这一批科研资源等于浪费。但是在哪些地方发力,在哪些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高职院校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出现了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窘况[17]

如果换一个思路来说,高职院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一线、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而大量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科研需求特别是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等方面的需求是比较大的,但因为企业规模和产品影响力的问题,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无法组织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去专门研究自身的产品和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的影响力有限,处于高端的大学研究机构不会主动去帮中小企业做研发,而且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等具体问题上,大学的科研机构缺乏经验,即使接手也难以直接解决问题[18]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在前期一般是就业方面的合作,后期才发展到因校企合作战略而引发的学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教学层面的合作,但科研方面的合作迟迟未建立起来。一是企业还存有疑虑;二是高职院校也缺乏信心。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成长,其技术研发能力在不断提高。而企业方面的研发需求则一直存在,甚至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而愈发强烈。特别是在当前产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不改革、不创新,就会被淹没在汹涌的市场大潮中。

校企合作在科研方面的连接,关键是找到相应的切入点。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高校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企业的短板。因此,校企合作在科研方面的对接,最重要的是能够弥补企业的不足。找到这一切入点,校企在科研层面的合作则可迎刃而解[19]。特别是应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满足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转型的问题。于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技术服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将自身的科研优势用于企业服务的最主要途径。

“基地+联盟”因其首要的定位是社会服务,而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科技服务,这是典型的扬己之长。近年来,“基地+联盟”以技术服务为主,采取组织技术研发团队、设立科研机构、采取专项技术对接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企业研发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