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9 不同地区流动沙丘沙的水分物理性质1.3.3.2 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对植物成活及生长有决定性影响。沙丘的水分状况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其中受降水影响特别显著。如前所述,我国沙漠处于不同的自然地带,各个地带的水热条件相差很大,因而其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也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2023-09-22
我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高山高原阻隔,因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天干冷,春季风沙多、温差大。
1)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
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我国沙漠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趋势是从东向西递减,且愈向内陆,减少愈加迅速。东部沙区盛夏可受到夏季风(东南季风)的一些影响,雨水稍多,年降水量有200~400 mm;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 mm以下。降水最少的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疆、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都在50 mm以下,甚至不足25 mm,是我国降水最稀少的地方。例如,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1954—1970年的17年,平均降水量每年只有5.6 mm,其中1957年才3.9 mm。东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1961—1970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9 mm,为全国现有降水的最小记录;1968年这里只下过两次雨,总计才0.5 mm。
我国沙漠地区的降水不仅少,而且很不稳定,即年变率大。降水的多年平均变率,在东部沙区为25%~40%,西部多在40%以上,甚至超过50%。极端年变率差别更大。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民丰安迪尔,1966年降雨量只有5.0 mm,而1971年却达42.5 mm,相差近10倍。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夏季又往往是集中在少数几天内,有时一两天里的降雨竟相当于半年的雨量。降雨高度集中,就使得连续无降雨的干旱期很长。全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有时可达7个月至10个月之久,主要出现在秋末至第二年夏初这一段时间;尤其是春旱特别严重。
沙漠地区降水十分稀少,而蒸发却极为强烈。以多年平均蒸发量而论,一般在2 500~3 000 mm,有的地区高达4 000 mm,超过降水量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我国东部沙区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亚洲的干旱中心。
2)日照强烈,冷热剧变
我国沙漠地区干燥少雨,云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 500~3 000 h;夏季每天日照在14 h以上,冬季也有9 h之多。无霜期一般在150~260 d。≥10℃的积温,除呼伦贝尔等一小部分沙地外,一般都在3 000~5 000℃(表1-3)。太阳年总辐射量大部分在586~712 kJ/cm2,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837 kJ/cm2左右,是全国总辐射量的最高中心之一。
表1-3 我国沙漠地区主要台站气温等热量要素统计(1961—1970年)
冷热剧变,气温变化大。平均年温差一般在30~40℃;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的车排子,1956年曾达到55℃,为全国之冠。绝对年温差常可达50~6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安迪尔,1967年曾达到过67.2℃。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之下,天气多晴寒而干燥,地面辐射冷却因之加强,致使1月份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超过-30℃,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而在夏季则由于大陆的强烈增温,深居内陆的沙漠地区又成为炎热的中心。7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最高气温为43.6℃,南缘的和田有过46.5℃的高温记录。而吐鲁番曾三次出现47.5℃的全国最高记录。
沙漠里夏季白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相对湿度低,大都低于30%,有的地方甚至多次出现“零”的记录。高温低湿,热而不闷。此外,日温差变化极为显著,一般在10~20℃,最大可达40℃以上;特别是沙漠地表的温度变化尤为剧烈,夏季午间可达60~80℃,夜间又可降到10℃以下。
3)风大沙多
我国沙漠地区不仅风力较大,而且频繁。根据一天四次观测统计,大部分沙漠地区的起沙风每年可达300次以上,差不多每天都可以遇到。
我国沙漠地区在风速的地域分布上具有北大南小的特点,强风区出现于中哈和中蒙国界附近,尤其是一些山隘、峡谷风口地带,风力特大,形成特大风区。如甘肃的安西,全年平均有80 d(最多年份达105 d)出现超过8级(风速≥17.2 m/s)的大风。北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准噶尔门,全年有165 d出现大风,最大风速超过40 m/s;东疆的克尔碱全年≥8级的大风天数有183 d,≥10级的大风天数有100 d,≥12级的有20 d,瞬间极大风速为45.5 m/s。弱风区则位于较闭塞的盆地(或低地)和不同风系的交会处。如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东段和塔里木盆地中部等地。至于风速的年变化,我国沙漠地区一般以春季和初夏风速最大。
沙漠地区风力较大,加上地表大部分为疏松的沙物质,易受风力吹扬造成风沙弥漫。风沙日一般在20~100 d,特别是在植被稀疏的流沙地区更是频繁。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 d;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1959年风沙日达148 d,占全年日数的41%,其中3—6月风沙日高达全月的一半以上,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48 h,一般在10 h以上。
有关风积沙路基公路设计、施工与防沙的文章
表1-19 不同地区流动沙丘沙的水分物理性质1.3.3.2 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对植物成活及生长有决定性影响。沙丘的水分状况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其中受降水影响特别显著。如前所述,我国沙漠处于不同的自然地带,各个地带的水热条件相差很大,因而其沙丘沙层的水分状况也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2023-09-22
将决定线形指标的六个相关因素和对其最有利的各平、纵、横线形及指标进行连接,见图2-14,可以看出其中直线中的长直线、较长直线,平曲线中的大于1 500 m半径、1 000 m半径,3%纵坡,0.5 m低路堤,4 m中浅路堑等线形指标和六个因素最相适应。有利于舒适性的线形指标有长直线、大半径平曲线、小纵坡、低路基、中低路堑。次佳线形为较长直线、大半径平曲线。......
2023-09-22
应充分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纯风积沙可采用土工布等材料来加固修筑路基,水源缺乏地区的沙基可采用振动干压实技术。沙漠路基高度应遵循满足强度、减轻沙害、保证安全、经济合理等原则,总体采取填方略大于挖方的设计原则。平沙地路段不宜取土,应加以保护。路基设计宜填挖平衡或填方略大于挖方,挖方弃土宜用于填方路基,多余弃土应置于背风一侧的低洼处,距离路堑坡顶不应小于10 m。......
2023-09-22
为了衡量防沙体系的效益,主要使用了两项指标:地表粗糙度和输沙率(输沙量)。地表粗糙度是指地面以上风速为零的一个高度。对于各种防沙体系或防沙措施来说,地表粗糙度越大,防沙效果越好。输沙率是衡量风沙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过沙断面上通过的沙量,常用单位是g/;如果是计算一段公路较长时间的过沙量,可以用输沙量,单位是t/或t/。输沙量则是根据输沙率再乘以时间和过沙断面的面积求出的。......
2023-09-22
我国沙漠自西而东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带,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各个沙漠的特征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流动沙丘主要在沙漠东北部的阿克库木和沙漠东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带的最东端,多属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风蚀地貌发育广泛,面积有2万多km2,占盆地内沙漠面积的67%。流动沙丘以格状沙丘为主,一般高10~20 m;也有一些复合型沙丘链,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北部,高度为50~100 m;沙丘链则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2023-09-22
1)试验段位置拟在K503+640~K503+940段设立路基填筑(风积沙)试验段,长度300 m,此段内地面相对平整,地质风积沙,可以作为代表性的路段。5)人员配置为保证本试验段优质、快速地完成,在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配置上做到精心安排,认真挑选。在工作中将认真负责,使试验段施工真正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023-09-22
由于公路积沙往往在一场大风过后集中出现,为了保证及时通车,清沙机械的配置必须留有余地,各工区要根据当地沙害发生规律及历年清沙经验适当修订以上方案。但是,为了避免盲目购置造成的机械闲置和资金浪费,对配置方案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还要重视清沙机械技术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2023-09-22
先由施工人员将土工格室张拉开,待张拉到位后,土工格室两端用钢钎固定,然后进行路基两侧包边砾石土的灌注施工,待达到设计压实度后再进行中间路槽风积沙的灌注、碾压。2)土工布的铺设对于基底处置完成和路基高度小于3 m的风积沙填筑路基段,铺设复合土工布隔断层,土工布应全路基断面铺设。......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