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沙漠气候特点与风积沙路基公路设计

沙漠气候特点与风积沙路基公路设计

【摘要】:我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高山高原阻隔,因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天干冷,春季风沙多、温差大。1)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我国东部沙区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亚洲的干旱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

我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高山高原阻隔,因而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天干冷,春季风沙多、温差大。

1)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

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我国沙漠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趋势是从东向西递减,且愈向内陆,减少愈加迅速。东部沙区盛夏可受到夏季风(东南季风)的一些影响,雨水稍多,年降水量有200~400 mm;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 mm以下。降水最少的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疆、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都在50 mm以下,甚至不足25 mm,是我国降水最稀少的地方。例如,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1954—1970年的17年,平均降水量每年只有5.6 mm,其中1957年才3.9 mm。东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1961—1970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9 mm,为全国现有降水的最小记录;1968年这里只下过两次雨,总计才0.5 mm。

我国沙漠地区的降水不仅少,而且很不稳定,即年变率大。降水的多年平均变率,在东部沙区为25%~40%,西部多在40%以上,甚至超过50%。极端年变率差别更大。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民丰安迪尔,1966年降雨量只有5.0 mm,而1971年却达42.5 mm,相差近10倍。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夏季又往往是集中在少数几天内,有时一两天里的降雨竟相当于半年的雨量。降雨高度集中,就使得连续无降雨的干旱期很长。全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有时可达7个月至10个月之久,主要出现在秋末至第二年夏初这一段时间;尤其是春旱特别严重。

沙漠地区降水十分稀少,而蒸发却极为强烈。以多年平均蒸发量而论,一般在2 500~3 000 mm,有的地区高达4 000 mm,超过降水量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我国东部沙区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亚洲的干旱中心。

2)日照强烈,冷热剧变

我国沙漠地区干燥少雨,云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 500~3 000 h;夏季每天日照在14 h以上,冬季也有9 h之多。无霜期一般在150~260 d。≥10℃的积温,除呼伦贝尔等一小部分沙地外,一般都在3 000~5 000℃(表1-3)。太阳年总辐射量大部分在586~712 kJ/cm2,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837 kJ/cm2左右,是全国总辐射量的最高中心之一。

表1-3 我国沙漠地区主要台站气温等热量要素统计(1961—1970年)

冷热剧变,气温变化大。平均年温差一般在30~40℃;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的车排子,1956年曾达到55℃,为全国之冠。绝对年温差常可达50~6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安迪尔,1967年曾达到过67.2℃。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之下,天气多晴寒而干燥,地面辐射冷却因之加强,致使1月份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超过-30℃,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而在夏季则由于大陆的强烈增温,深居内陆的沙漠地区又成为炎热的中心。7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最高气温为43.6℃,南缘的和田有过46.5℃的高温记录。而吐鲁番曾三次出现47.5℃的全国最高记录。

沙漠里夏季白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相对湿度低,大都低于30%,有的地方甚至多次出现“零”的记录。高温低湿,热而不闷。此外,日温差变化极为显著,一般在10~20℃,最大可达40℃以上;特别是沙漠地表的温度变化尤为剧烈,夏季午间可达60~80℃,夜间又可降到10℃以下。

3)风大沙多

我国沙漠地区不仅风力较大,而且频繁。根据一天四次观测统计,大部分沙漠地区的起沙风每年可达300次以上,差不多每天都可以遇到。

我国沙漠地区在风速的地域分布上具有北大南小的特点,强风区出现于中哈和中蒙国界附近,尤其是一些山隘、峡谷风口地带,风力特大,形成特大风区。如甘肃的安西,全年平均有80 d(最多年份达105 d)出现超过8级(风速≥17.2 m/s)的大风。北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准噶尔门,全年有165 d出现大风,最大风速超过40 m/s;东疆的克尔碱全年≥8级的大风天数有183 d,≥10级的大风天数有100 d,≥12级的有20 d,瞬间极大风速为45.5 m/s。弱风区则位于较闭塞的盆地(或低地)和不同风系的交会处。如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东段和塔里木盆地中部等地。至于风速的年变化,我国沙漠地区一般以春季和初夏风速最大。

沙漠地区风力较大,加上地表大部分为疏松的沙物质,易受风力吹扬造成风沙弥漫。风沙日一般在20~100 d,特别是在植被稀疏的流沙地区更是频繁。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 d;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1959年风沙日达148 d,占全年日数的41%,其中3—6月风沙日高达全月的一半以上,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7~48 h,一般在10 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