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概念源于城市更新,是一种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及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城市区域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长期提升。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的大拆大建的“推土机”式运动和单一的“博物馆保护”模式,向理念和目标上多元化转变,逐渐重视文化、社会因素、生活形态、生活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多元素街区复兴模式。该模式立足于使当地原住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尽量保留当地原住居民的生活样态、生计模式和社会脉络。同时,在更新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利益主体也都参与进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街区复兴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街区经济的复兴、空间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和社会的复兴,它更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善,经济活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的改善,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最终的街区要素全面复兴。
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是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和反映老南宁历史文脉的重要街区。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历史街区规划保护工作部署,提升文化品位,改善区域民生,促进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同时为了谨慎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对“三街两巷”进行系统研究与前期策划。
3.3.7.1 现状解读与价值判断
(1)街区概况。
南宁市“三街两巷”以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金狮巷和银狮巷这几条南宁的老街老巷为核心,由新华街、朝阳路、民族大道、大同街、醒汉街、人民西路、新和平商场西侧路等道路围合而成,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总占地面积约25.92公顷(图3.3.55)。
图3.3.55 南宁市“三街两巷”区划
“三街两巷”是南宁历史的起源地,古属百越之地,自晋代建城至今已有1680年的历史,靠近邕江岸边,是最能体现南宁历史、历史最悠久和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街区内有众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聚集了南宁现存 80% 以上的历史建筑,是南宁唯一保护得相对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有金狮巷民居群、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新会书院、清真寺等古建筑、文物古迹,是南宁成长的历史见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老城区的变迁。
南宁城区历来依托天然环境而筑城,讲究“对景”,尤以宋城为代表,城内道路呈风车状结构,“丁”字路口多有对景。到了清代,著名的“邕江八景”也证明了南宁人对于自然与城市共生性的关注,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民国时期是南宁城市大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沿邕江出现了30多处码头,空间结构由城内向江边逐渐密集,以利于商品运输。因此,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空间结构有明显的不同,宋城呈风车状,明清城呈鱼骨状(图3.3.56)。
图3.3.56 南宁老城变迁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今天的水塔脚是南宁非常重要的景观节点。这里曾经是宋城西门的位置,是宋城向明清城发展的重要通道,后期则因为水塔和清真寺的建设,成了老南宁的城市制高点。另一处重要的景观节点是钟鼓楼。
民国时期,南宁的街道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工(图3.3.57)。
图3.3.57 南宁老城区民国时期街道功能分析
①德邻路(今解放路)为会馆街。解放路最初叫沙街,是民国期间南宁最繁荣的三条街道(民生路、兴宁路和沙街)之一。1932年,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主政广西,当时将沙街、鸡行头街和镇北街连成一条路并改建为水泥马路。马路建成后,以新桂系将领李宗仁的字“德邻”命名,为“德邻路”,一时汇聚了大量的会馆建筑等大型公共建筑,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有新会书院、两湖会馆、安徽会馆、董达庭商住楼等。由于是拓宽改建的马路,街道在建成之初两侧建筑非常整齐划一。到1966年,德邻路改名为解放路,并沿用至今。
②仓西门大街(今民生路)、兴宁路为商业街。兴宁路以前由城隍街、考棚街和新西街组成。兴宁路历史上较有名的商店有南宁西药房、华强书局、文海楼书店、达时印务局、唯一甜品店等。
1928年,仓西门大街动工拆店铺、扩大马路,并于当年12月底完工。这是城内第一条沥青马路,全部费用由各家店铺集资修建。大街两边店铺林立,有金铺、银钱庄、洋杂百货店、苏杭铺(卖丝绸棉布)、照相钟表店、药房、酱料店等。大的金铺为东盛、裕一,洋杂百货店如先施公司、宝星、战必胜,银钱庄如永纶、金佛郎。南宁第一间照相馆“两我斋”、第一间钟表店“定时真”都出自仓西门。当时南宁有名的中西药店五州药房、邕南旅馆、林有记茶楼、羡雅酒楼及后来的万国酒家、官办广西银行都在这里。
仓西门大街也是南宁市有史以来第一条开设夜市的街道。1917年,仓西门大街出现南宁最早的“大光灯”(即汽灯)夜市。
③沿码头的仁爱路、大同路为一系列日用商品街,这也是为什么水街集中了大量传统美食的原因,如山货街(今和乐街)、盐行街(今仁爱路一段)、棉花街(今大同街)、竹木街(今江滨路西段)、打铁街(今大同街)和布行街(今人民西路)等均在此处。
(3)建筑概况。
20世纪80年代后改建及新建建筑占多数,民国时期建筑以解放路两侧骑楼为主,清代及以前建筑以金狮巷建筑群为主。
骑楼以“底商+住宅”的混合功能为主(图3.3.58),业态混合比例较高也体现出片区的活力。 各类公房建筑面积比例占80%左右,私人产权比例占20%左右。
图3.3.58 南宁市“三街两巷”骑楼演变
5~8层的加建改建建筑占多数,片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占多数,风貌较好的建筑分布在解放路西、民生路两侧、金狮巷,兴宁路两侧建筑风貌整体上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4)现状总结。
由于一直未被重视,历史上也没有经历过大的改造和保护,“三街两巷”现在成为“脏乱差”的集中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同时南宁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国家文化战略、积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和保护文物、旧城复兴及改善民生,把“三街两巷”项目作为展示南宁本土文化的窗口提上日程。
3.3.7.2 保护与改造策划
(1)改造思路。
一方面,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价值,必须采用抢救性保护思路,主要对象是文物保护单位和即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考虑到过去采用逐步改造策略的历史文化街区均很难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甚至破坏了原来的街区肌理,因而在抢救性保护的前提下,采用整体改造的思路,主要是把建筑质量差、影响风貌和肌理的建筑拆除复建。
(2)规划原则。
在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建新如故,以复其貌;文化旅游与商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
将保护范围分为三个区划:核心保护区、控制建设区、环境协调区(图3.3.59)。
(3)空间方案及文化植入。
功能结构整合为“三街两巷八片区”(图3.3.60)。
“三街”: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
“两巷”:金狮巷、银狮巷。
“八片区”:“老南宁”本土文化体验区、多民族文化展示区、时尚文化休闲区、水塔脚文化体验区、“天光市”南宁百货商业拓展区、南宁商会文化体验区、商住综合片区、百货商业区。
图3.3.59 南宁市“三街两巷”保护区划图
图3.3.60 南宁市“三街两巷”功能结构分析
(4)核心保护区空间结构。
一是将核心保护区整体纳入改造计划,连通轨道交通站点,包括南宁百货、民生商场、向阳百货三个产权地块(图3.3.61、图3.3.62)。二是将新华街新华书店以东地块整体纳入改造计划,打造“天光市”时尚购物中心,作为南百商业拓展区。三是将民生路、兴宁路口作为重点打造的城市记忆节点,拆除现有的民生商场和闽南春商场,恢复骑楼建筑。四是打通金狮巷,全面恢复银狮巷,重点打造水塔脚广场、万国广场、凤凰广场、南百广场、庙前广场、邓颖超纪念馆广场。
图3.3.61 南宁市“三街两巷”核心保护区空间结构平面分析
图3.3.62 南宁市“三街两巷”核心保护区空间鸟瞰
核心保护区块呈“四横四纵”空间结构,将纵、横街巷的交点塑造为活力节点。
(5)功能业态布局。
南部:布局商业、旅游、生活精品服务等功能,形成具有历史特色的三街两巷商圈。
北部:居住片区,包括12栋住宅及生活超市、教育医疗设施、酒店等。
中部:交通联系区域,包括新南宁百货、文化商业综合体等。
与水街的联系:水街整体功能布局为沿江商贸、北部居住。与该区域布局相似,各部通过水塔脚公园、民生路、解放路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商圈(图3.3.63)。
图3.3.63 南宁市“三街两巷”功能业态分析
3.3.7.3 典型空间节点设计
(1)节点一:银狮巷。
以书院文化、演艺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为主题,重点保护与利用好名人故居、邕剧表演、报社戏院等(图3.3.64、图3.3.65)。
图3.3.64 银狮巷中华电影院历史建筑修缮示意
图3.3.65 银狮巷街道空间改造示意
(2)节点二:金狮巷。
以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为主题,打造“城市会客厅”。其功能定位为私家会所、手工艺体验、文化展馆、民宿客栈等。
金狮巷有南宁市保留最完好的古民居群,建筑风格为明清岭南民居风格。规划在保留其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新的业态与之相适应,使其成为“三街两巷”中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会客厅”(图3.3.66)。
图3.3.66 金狮巷街道空间改造示意
(3)节点三:民生路—兴宁路。
突出多民族文化,其文化展示区主要包括民生路岗亭、民族茶楼、壮锦艺术馆、铜鼓手工馆、唯一甜品店、羡雅茶楼等。
规划恢复了沿街面的骑楼风貌,考虑到内部文化展示对于面积有所要求,故采用体量相对较大的建筑,结合二层连廊及丰富的院落,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效果(图3.3.67、图3.3.68)。
图3.3.67 民生街街道空间修缮示意
图3.3.68 民生街修缮规划与空间意象
(4)节点四:万国酒家。
万国酒家于1945年营业,曾为远近闻名的招牌饭店,后几经波折终倒闭。万国酒家是南宁老字号的代表,是“老南宁”的共同记忆。其底层现为低端零售商铺,建筑外观已无地域特征。规划将其打造成为邕菜第一家,以餐饮为主,以邕菜展示为特色,成为酒店里的博物馆,博物馆中的酒家;对其立面进行整改,将其恢复成民国时期的风貌。万国广场以“南宁的百年复兴”为主题,以万国酒家为背景,重点展现百年来南宁市民的生活变迁及“三街两巷”的沉浮(图3.3.69、图3.3.70)。
图3.3.69 万国酒家修缮示意
图3.3.70 万国酒家方案构思意象
(5)节点五:解放路。
解放路主要展示商会文化、码头文化。南宁商会文化体验区包括了南宁商会、新会书院、安徽会馆、董达庭商住楼等历史建筑,以及部分骑楼商业建筑。
规划保留现存历史建筑,在南宁商会置入商会文化展馆功能,恢复新会书院的戏院功能,同时恢复周边现存建筑的骑楼风貌,置入文化型商业功能,以达到整个片区风貌的统一(图3.3.71至图3.3.73)。
图3.3.71 解放路修缮意象
图3.3.72 解放路片区修缮规划
图3.3.73 解放路片区历史建筑修缮方案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现实生活的场所。街区更新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对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更新策划是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保护并获得发展的动力,既能提升街区的活力,促进街区的发展,又能传承、延续地域文化特色,构建和强化街区认同感。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图2.3.101坛洛老街空间格局图2.3.102坛洛老街街道空间图2.3.103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图2.3.104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5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图2.3.106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根竹坡之名来源于其地形地貌,建村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为邓、陈二姓。根竹坡地处邕江上游,地形特征明显,山丘、水体、溪流、微小盆地纵横交错。锦江村根竹坡地势较为平坦,村落整体布局依坡就势,以密集组团形式聚集,住户较为集中。图2.3.63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图2.3.64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65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66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立面图2.3.67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面......
2023-09-22
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缸瓦窑村位于南宁市良庆区,与风景秀丽的青秀山隔江相望,邕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的“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该村逐渐发展壮大。缸瓦窑村因陶而兴,村落大多建于山坡上,顺应地势层层而上,功能上生产与居住有机结合。图2.3.95缸瓦窑村空间格局图2.3.96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图2.3.97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98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99缸瓦窑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0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