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宁忠良村:基于产旅结合的美丽南方实践

南宁忠良村:基于产旅结合的美丽南方实践

【摘要】:如今忠良村的改造与建设已初具成效,本文取其作为“美丽南方”建设的典型在此进行分析。忠良村地处邕江北岸,自然风光秀丽,是“美丽南方”的核心区。忠良村对《美丽的南方》小说内涵挖掘、包装不够,对本土传统文化尚未充分利用,品牌个性不鲜明,给人印象不深刻,吸引力不强。2014年,忠良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计15项,至2015年7月已全部建设完成。

从2013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工作部署,在加快推进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南宁市“美丽南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乡村治理力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创新治理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之道。

“美丽南方”是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乡村规划区的总称,其名称来源于我国著名作家陆地先生创作的第一部壮族文学史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当前,“美丽南方”正倾力打造忠良、和安、永安、乐洲、老口、灵湾、兴贤7个乡村规划示范区共48平方千米,其中忠良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小说《美丽的南方》故事背景所在地,堪称“美丽南方发源地”。如今忠良村的改造与建设已初具成效,本文取其作为“美丽南方”建设的典型在此进行分析(图3.3.45)。

3.3.6.1 现状解读与问题判断

(1)村庄概况。

忠良村地处邕江北岸,自然风光秀丽,是“美丽南方”的核心区。根据南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西乡塘区于2013年10月启动忠良综合示范村建设项目,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将忠良村打造成为最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综合示范村。

(2)问题分析。

①村庄建筑风貌杂乱。忠良村建筑主要由框架结构新房、红砖旧房、青砖旧房、土砖旧房等组成。由于年久失修和缺乏有效管理,各类古建筑处于无序破败的状态,自发的建筑物修整活动和个体经济发展加剧了对古建筑的破坏,为保护好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能,急需一个整体的发展与保护规划。框架结构新房由于自建房的随机性,其建筑不但形式繁杂多样,外观样式参差不齐,而且建筑立面色彩和造型缺乏统一的标志性造型及色彩,整体显得较为杂乱。屋面女儿墙既有砖砌实体墙,又有镂空护栏,色彩、材料不统一,影响立面美观。这些都对乡村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图3.3.46至图3.3.48)。

图3.3.45 忠良村新貌

图3.3.46 忠良村现状建筑分类

图3.3.47 忠良村传统民居建筑

图3.3.48 忠良村现代民居建房

②周边环境发展不匹配。虽然忠良村建设全面启动,但周边村屯的发展与其不匹配,村落环境、村民素质有所差距,影响了忠良村与周边村屯的连片开发和项目互动。

③品牌个性不鲜明。忠良村对《美丽的南方》小说内涵挖掘、包装不够,对本土传统文化尚未充分利用,品牌个性不鲜明,给人印象不深刻,吸引力不强。

④产业链条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由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从忠良村现状发展来看,各旅游要素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特色不够浓厚、个性不鲜明,产业链条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消费。

3.3.6.2 发展规划与综合治理

(1)总目标:美丽南方·五彩忠良。

确定“美丽南方·五彩忠良”的总目标,通过治理建成集形态美、生态美、业态美、文态美、心态美于一体的中国最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综合示范村。“五彩”分解为“美丽南方”风情景观环、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古风南韵风情村及开心农场游乐园、科普体验百果园、绿色蔬菜及南国玫瑰种植园。总目标突出了忠良村以乡村旅游为发展契机和依托,为乡村治理开辟新途径,使显著的变化看得见、真实的效益收得到。

(2)产业规划: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一三产互动。

“一三产互动”是以特色种养殖农业带动新型主题式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创造的收益促进农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双赢互动方式。目前,忠良村已建成温室大棚实验基地约8.3公顷,生态农业作物、水果采摘基地约23.7公顷,种植草莓约5.3公顷。2015年1月1日,洛克玫瑰庄园、胤龙生态农业草莓采摘园正式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标志着位于忠良村的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步入正轨。

(3)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新村。

2014年,忠良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计15项,至2015年7月已全部建设完成。其中,道路硬化6.77千米,安装路灯140盏;完成风貌改造房屋222栋共78882平方米;景观绿化项目共种植乔灌木21363株,铺设草皮15500平方米;建成文化综合楼,内设游客服务中心、党建展示室、多功能培训室等;完成戏台及标准篮球场建设;建成填埋式污水处理设施2套,完成水质净化修复面积达6000平方米;投入使用生态停车场4个。基础设施的先期建设,满足了村民眼前最迫切的需要,为整个改造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的忠良村已成为村道绿树成荫、荷塘水清鱼欢、民居大方有致、院落相映成趣的生态宜居新农村。

3.3.6.3 建筑改造设计

(1)传统民居改造。

青砖房、土砖房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建筑主要为桂南民居建筑,建筑元素明晰统一,其间夹有少量带有历史痕迹的南洋风格建筑,是丰富城乡文化脉络的重要符号。

红砖旧房作为历史遗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及建设,区域内建筑密集,新旧建筑掺杂,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其形式及色彩上与青砖房缺乏有机联系,不够统一;建筑立面尺寸不一,缺乏美感,且尺度、位置不合理。

因此,在传统民居改造中,须大力发掘土改文化、弘扬知青文化、保护古建筑文化。目前,村内96栋古宅按照“修旧如旧”的思路,逐渐恢复院落原貌,把景观与文化相融合,实现“一院一景”的目标;已修缮土改历史展览馆、知青园和农具展示室,并建成10户星级农家乐园。建筑形式上以青砖房的保留更新为主,红砖房在形式和色彩上通过改造与青砖房保持协调统一,传承地方文化,打造魅力新村(图3.3.49、图3.3.50)。

图3.3.49 忠良村红砖建筑

图3.3.50 忠良村红砖建筑改造意象

(2)现代民居改造。

现代民居的改造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注入具有壮乡特色风情的文化内容。设计方案中适当增加斜面瓦顶,立面改造主要是对外墙装饰、窗花、阳台、女儿墙等进行改造,立面墙体涂料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并用栅格、窗套作装饰,反映出特定的乡村文化气氛,使整个建筑外观线条简洁、色彩鲜明,体现典雅、大方的时代特征。现代民居建筑改造的整体创意、线条分割、立面色彩、材料质感等方面将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和谐交融,营造了村落的浓厚人文气氛和良好商业环境,提升和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为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产业型综合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景观环境(图3.3.51、图3.3.52)。

图3.3.51 忠良村现状建筑

图3.3.52 忠良村建筑整治意象

(3)实施效果。

目前,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及新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忠良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图3.3.53、图3.3.54)。从瓜果飘香的五彩田园到动感十足的水上乐园,从解读传统农业的展示馆到体验现代农业的庄园,这里展现着新农村的和谐、稳定,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的到访。2015年,忠良村以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显著的治理成效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7年,忠良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图3.3.53 发展中的忠良村鸟瞰

图3.3.54 忠良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