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宁历史建筑修复:保护与更新的科试院成果

南宁历史建筑修复:保护与更新的科试院成果

【摘要】:其中,思恩府科试院为一层建筑。图3.3.7 思恩府科试院保护规划示意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思恩府科试院的历史文化特色,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积极改善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与城乡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对于思恩府科试院及其周边的现状建筑主要通过拆除、保护、修缮、新建四种处理措施加以整治。

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各个朝代修建时的建筑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及制作工艺。对现存建筑实体的保护修缮,应着重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和加固工程;保护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建应注意与文物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文物的保存环境,即保存现状是古建筑维修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当然,保存现状并不是说一切都不能动。首先,当古建筑的某些构件已腐朽或损坏,如果不更换将危及该文物的安全时,应根据原建筑特征予以修缮或局部复原,但修建或恢复部分应与原建筑风格一致。其次,在古建筑上附加的保护性建筑,如果会对文物造成破坏或与文物的风格不协调,应予以取消。最后,近现代增加的一些非建筑性或艺术性的东西已造成对文物本身或文物环境的破坏,应予以取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遵照这些修缮原则,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使这些民族的、传统的文物建筑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

3.3.1.1 现状解读与价值判断

(1)区位与概况。

思恩府科试院位于宾阳县城北面,坐落于古宾州城内、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宾阳职校”)校园中。目前,思恩府科试院作为宾阳职校的琴房和美术室使用,周边分布有文庙、小校场、老县府、职校老牌楼等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思恩府科试院是清代科举选士进行院试的场所,是目前广西乃至华南地区仅存的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科举考试院。思恩府科试院曾于2000年进行过建筑风貌修复,但修复重点局限于檐口、屋脊、柱体等建筑细部方面,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整体整治协调,也导致了保护措施缺乏系统性(图3.3.1至图3.3.4)。

图3.3.1 思恩府科试院区位

图3.3.2 20世纪90年代的思恩科府试院

图3.3.3 2000年修缮后的思恩府科试院

图3.3.4 思恩科府试院现状

(2)建筑现状分析。

建筑质量:根据建筑的结构样式与保护现状,可将思恩府科试院及其周边建筑的质量分为四类,以便于区分,也便于后期的建筑分类整治。恩思府科试院为砖混结构,柱础支撑,结构基本完好,但是设施配套不全,建筑风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将其建筑质量归为二类建筑。

建筑层数:按建筑的实际层数对思恩府科试院及其周边的建筑予以分类。其中,思恩府科试院为一层建筑。

建筑年代:根据建筑的建设年代(通过建筑的特征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判定),思恩府科试院为清代建筑。

建筑风貌:思恩府科试院属于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代表了清初以来宾阳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而且保护情况较好(图3.3.5)。因此,将其归为一类风貌建筑。

建筑平面布局:据史料记载,思恩府科试院分为监考官殿、陪考教师房及封闭式的“考棚”。现存的建筑即为思恩府科试院的监考官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位于“考棚”的前部,居高临下,对“考棚”一目了然。监考官殿的左右设有廊室,每侧9间,为考官休憩室(图3.3.6)。

图3.3.5 思恩府科试院建筑现状分析

图3.3.6 思恩府科试院建筑平面

(3)建筑空间分析。

建筑空间是指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与外部廊道、檐下通道空间。另外,官式建筑为了体现其威严性,一般会在建筑前面加筑平台和台阶,使其凸起高于周边地形。思恩府科试院共三进,左右两边有包厢,以建筑围合为主体,形成两个长方形的天井庭院和长廊。这种形式具有突出的向心性,建筑与建筑之间以庭院为过渡,具有生态景观与通风采光作用。

(4)问题分析。

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由于资金短缺且新单位缺乏保护意识,原文庙建筑被改造甚至遭到破坏。一方面要求保护,另一方面要求再利用,目标要求矛盾,冲突已十分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传统科举文化,恢复思恩府科试院的原始风貌,建议对宾阳职校进行搬迁。

旅游与保护的矛盾:思恩府科试院在历史上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曾设2400间封闭式的“考棚”,但目前仅存监考官殿。如何恢复其原貌,宣传宾州科举文化,拓展旅游,是目前存在的难题。

(5)总体价值判断。

宾州作为州、路、县的政治文化中心长达976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思恩府科试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与桂林的广西贡院相当,是宾阳作为古宾州地区重要教育文化中心的历史见证。

建筑价值:思恩府科试院为传统中式建筑,砖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前后三座(厅),左右两侧为考官休息的“包厢”。鼎盛时期在试院周围曾设2400间“考棚”,规模之大,足冠通省,代表了清初以来宾阳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清代广西科举考试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思恩府科试院是我国科举制度秀才、举人、进士三级考试中第一级考试的地方,是清代“三年两试”所在地,同时还作为知府考核宾阳、上林、迁江三县之士之所,为宾阳文化繁荣和选拔人才做出过重要贡献,是古代宾州人心目中读书人入仕的神圣之所。通过对其挖掘研究及建筑修复,可以在此开展对科举文化、科举简史、科举教育、科举奇闻、宾州名人等方面的介绍,对研究清代广西科举制度和教育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3.3.1.2 保护与更新规划

(1)保护范围划定。

规划对核心保护区采取严格保护措施。核心保护区以思恩府科试院外围为基点,往四周外延10~30米。核心保护区内不得新建任何建(构)筑物,以保证思恩府科试院建筑群风貌和空间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图3.3.7)。

(2)总体原则及布局。

整体性原则:保护规划纳入宾阳县总体规划,作为宾阳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图3.3.7  思恩府科试院保护规划示意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思恩府科试院的历史文化特色,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积极改善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与城乡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

总体布局规划:修缮、恢复思恩府科试院现有建筑群,在其主体建筑前按明清建筑风貌修建“考棚”等建筑物,拆除宾阳职校原有四层教学楼一栋,改善周边环境景观。通过建设科举博物馆,再现科举考试场景(图3.3.8)。

3.3.1.3 主体风貌整治

(1)分类整治措施。

对于思恩府科试院及其周边的现状建筑主要通过拆除、保护、修缮、新建四种处理措施加以整治。

拆除:拆除或部分拆除严重影响风貌景观的建筑及建筑质量不高、结构已经损坏的危房,包括古宾州城中大多数已接近甚至超出使用年限的民居,如西门街、内东门街、内大街、府街、横街、圣贤街、新街两侧一些破损的低层住宅等;拆除围绕恩思府科试院周围的校舍建筑,更新为思恩府科试院景观建筑群。

图3.3.8 思恩府科试院保护规划总平面

保护:对宾州古城历史遗存建筑表中提及的历史建筑采用整体保护、局部修复的方法加以整治。重点保护思恩府科试院、宾阳老县府、文庙、职校老牌楼。

修缮:维护修缮传统民居。对于体量合适的非民居建筑,要对其立面进行改造,在色彩符号上予以协调处理。

新建:在原有思恩府科试院的基础上,新建乡试院的配套建筑。

(2)分类整治。

整体风貌保护:查阅相关历史典籍、文献图片,对现存古建筑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对思恩府科试院建筑群体进行恢复重建,恢复其空间形态。

建筑细部修缮:修复建筑立面,修旧如旧;按照各种文献典籍所存文字、图片资料修复建筑的山墙、屋脊线、柱础等(图3.3.9、图3.3.10)。

空间环境整治: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老建筑拆除下来的青砖、灰瓦、木料、长条石等,修复庭院空间。

图3.3.9 思恩府科试院屋脊线修复前后效果对照

图3.3.10 思恩府科试院墙体雨帘云栋地面铺装修复前后效果对照

活动场所重塑:通过塑像、雕刻雕塑景观设计手法再现科举场景,让人可以直观地体验科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