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1)概况。
上中村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距南宁市区约55千米,地处微丘陵地区,总面积约590公顷。村落环境优美,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好地方。居民因地制宜采用青砖作为墙体,屋顶为木构瓦屋面,属于典型的南宁汉系地居式建筑类型。村中街巷用当地大片的石材铺筑而成。村落现存明清民居建筑50余栋,80%以上保存良好。树、水、宅、街巷共同构成上中村丰富灵动的传统空间。
(2)村落格局。
上中村轮廓呈四边形,村落边界与自然地貌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平坦的地形,屋舍俨然,整体格调统一,规划整齐,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村口视野开阔,良田作物郁郁葱葱,建筑群体连接紧密,村落内部街巷纵横交错。每户民居独立建造,层次丰富,各户墙体紧邻却不共用,有些甚至相隔仅数十厘米,形成“一线天”巷道空间(图2.3.113)。
图2.3.113 上中村全貌
(3)建筑特征。
村落建筑均为广西汉族地居式外廊建筑模式,单体建筑为三开间。一般都有前院,即一面为主体建筑,一面为入口门廊,另外两面为半墙。进入院落的院门鲜有正对厅堂大门,一般是从院落一侧的门廊进入,多见为东面,寓意“紫气东来”。这种院落就成了单体式住宅的过渡开间,具有半私密性,就实用功能而言,既可以作为自家晒台,又可作为堆放柴物和农用工具的场所。
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层数为两层,硬山青瓦屋顶。大门刷红漆,大门上方有“囍”字花纹镂空小窗。屋顶挑出,由正面两根立柱及山墙支撑,立柱为石材,柱础作简单处理,其素壁青檐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辉映。墙壁高大而厚实,立面多开高窗,二楼带小走廊,既给室内自然采光,又能供人们欣赏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有后门,门外养牲畜(图2.3.114至图2.3.118)。
图2.3.114 上中村传统民居
图2.3.115 上中村传统民居剖视
图2.3.116 上中村传统民居平面
图2.3.117 上中村传统民居剖面
图2.3.118 上中村传统民居立面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截至2017年,南宁市总人口为755.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38.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7.97%,壮族人口为421.4万,占总人口的55.78%。中原文化从秦汉开始影响广西。南宁市各县(区)受南洋文化影响较大。南洋文化所指则偏向于产生于东南亚环海区域的文化类型。......
2023-09-22
保护并延续老街故有的风貌特色,是老街区更新的首要原则。现状南街与临浦路基本平行,无城市道路侵入南街历史风貌区。风景路、临浦路道路沿线存在大量与古街形象难以相融的现代建筑,需对其进行整改,将其作为南街风貌的展示橱窗。图3.3.11保护规划平面示意规划定位。......
2023-09-22
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图2.3.101坛洛老街空间格局图2.3.102坛洛老街街道空间图2.3.103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图2.3.104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5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图2.3.106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根竹坡之名来源于其地形地貌,建村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为邓、陈二姓。根竹坡地处邕江上游,地形特征明显,山丘、水体、溪流、微小盆地纵横交错。锦江村根竹坡地势较为平坦,村落整体布局依坡就势,以密集组团形式聚集,住户较为集中。图2.3.63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图2.3.64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65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66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立面图2.3.67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