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上中村的建筑特征和布局

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上中村的建筑特征和布局

【摘要】:上中村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距南宁市区约55千米,地处微丘陵地区,总面积约590公顷。树、水、宅、街巷共同构成上中村丰富灵动的传统空间。上中村轮廓呈四边形,村落边界与自然地貌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平坦的地形,屋舍俨然,整体格调统一,规划整齐,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图2.3.113上中村全貌建筑特征。图2.3.114上中村传统民居图2.3.115上中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6上中村传统民居平面图2.3.117上中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8上中村传统民居立面

(1)概况。

上中村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距南宁市区约55千米,地处微丘陵地区,总面积约590公顷。村落环境优美,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好地方。居民因地制宜采用青砖作为墙体,屋顶为木构瓦屋面,属于典型的南宁汉系地居式建筑类型。村中街巷用当地大片的石材铺筑而成。村落现存明清民居建筑50余栋,80%以上保存良好。树、水、宅、街巷共同构成上中村丰富灵动的传统空间。

(2)村落格局。

上中村轮廓呈四边形,村落边界与自然地貌环境有机融合,结合平坦的地形,屋舍俨然,整体格调统一,规划整齐,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村口视野开阔,良田作物郁郁葱葱,建筑群体连接紧密,村落内部街巷纵横交错。每户民居独立建造,层次丰富,各户墙体紧邻却不共用,有些甚至相隔仅数十厘米,形成“一线天”巷道空间(图2.3.113)。

图2.3.113 上中村全貌

(3)建筑特征。

村落建筑均为广西汉族地居式外廊建筑模式,单体建筑为三开间。一般都有前院,即一面为主体建筑,一面为入口门廊,另外两面为半墙。进入院落的院门鲜有正对厅堂大门,一般是从院落一侧的门廊进入,多见为东面,寓意“紫气东来”。这种院落就成了单体式住宅的过渡开间,具有半私密性,就实用功能而言,既可以作为自家晒台,又可作为堆放柴物和农用工具的场所。

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建筑层数为两层,硬山青瓦屋顶。大门刷红漆,大门上方有“囍”字花纹镂空小窗。屋顶挑出,由正面两根立柱及山墙支撑,立柱为石材,柱础作简单处理,其素壁青檐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辉映。墙壁高大而厚实,立面多开高窗,二楼带小走廊,既给室内自然采光,又能供人们欣赏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有后门,门外养牲畜(图2.3.114至图2.3.118)。

图2.3.114 上中村传统民居

图2.3.115 上中村传统民居剖视

图2.3.116 上中村传统民居平面

图2.3.117 上中村传统民居剖面

图2.3.118 上中村传统民居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