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坛洛老街: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

坛洛老街: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

【摘要】: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图2.3.101坛洛老街空间格局图2.3.102坛洛老街街道空间图2.3.103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图2.3.104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5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图2.3.106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1)概况。

坛洛老街地处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距南宁市区约40千米,位于左江、右江两大水域汇流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虽然古镇结构由于功能的需要发生了改变,但是老街在整个商业市场中保留着古街的多维韵味,呈现出残缺的风韵。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街道以前全为青石板铺筑。老街尚存土地庙一座。

(2)老街格局。

古老的长条青石板街巷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形成鱼骨交通结构。街道,是居民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它们与两边建筑组成了一幅美丽的老街图画。临街建筑户与户之间大部分直接相连,其建筑采用土木结构,传统商铺型多采用底商上居的模式,纯民居型建筑为多进砖木四合院(图2.3.101、图2.3.102)。

(3)建筑特征。

临街建筑平面一般呈长方形,面阔窄,进深大,以面阔两开间的二进一天井或三进二天井建筑为主。每进正中为厅堂,两侧为耳房,天井既是平面组合的中枢,又是内部空间的采光通风区。沿街建筑檐口相接,面阔尺度基本相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层数多为两三层,小青瓦“人”字形屋顶,楼板为木构。民国时期,部分富商与官僚已仿效西方建筑形式,开始沿街修建具有西式风格的骑楼建筑。

坛洛老街的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多为二进一天井,临街一侧为五开间,西侧三开间为传统商铺,东侧开有直通内院的过厅,结构上做到商住功能的相对分离;后进房屋为生活起居空间,结合建筑北向夹院,西北侧开一后门直通室外(图2.3.103至图2.3.106)。

图2.3.101 坛洛老街空间格局

图2.3.102 坛洛老街街道空间

图2.3.103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

图2.3.104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

图2.3.105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

图2.3.106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