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1)概况。
坛洛老街地处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距南宁市区约40千米,位于左江、右江两大水域汇流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虽然古镇结构由于功能的需要发生了改变,但是老街在整个商业市场中保留着古街的多维韵味,呈现出残缺的风韵。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街道以前全为青石板铺筑。老街尚存土地庙一座。
(2)老街格局。
古老的长条青石板街巷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形成鱼骨式交通结构。街道,是居民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它们与两边建筑组成了一幅美丽的老街图画。临街建筑户与户之间大部分直接相连,其建筑采用土木结构,传统商铺型多采用底商上居的模式,纯民居型建筑为多进砖木四合院(图2.3.101、图2.3.102)。
(3)建筑特征。
临街建筑平面一般呈长方形,面阔窄,进深大,以面阔两开间的二进一天井或三进二天井建筑为主。每进正中为厅堂,两侧为耳房,天井既是平面组合的中枢,又是内部空间的采光通风区。沿街建筑檐口相接,面阔尺度基本相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层数多为两三层,小青瓦“人”字形屋顶,楼板为木构。民国时期,部分富商与官僚已仿效西方建筑形式,开始沿街修建具有西式风格的骑楼建筑。
坛洛老街的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多为二进一天井,临街一侧为五开间,西侧三开间为传统商铺,东侧开有直通内院的过厅,结构上做到商住功能的相对分离;后进房屋为生活起居空间,结合建筑北向夹院,西北侧开一后门直通室外(图2.3.103至图2.3.106)。
图2.3.101 坛洛老街空间格局
图2.3.102 坛洛老街街道空间
图2.3.103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
图2.3.104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
图2.3.105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
图2.3.106 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美丽乡村”是指处在优美自然环境之中,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鲜明,建筑乡村特色明显、百姓安居乐业的村落。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抓手。坛良村坛板坡位于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9千米。图3.3.29坛板坡新貌......
2023-09-22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根竹坡之名来源于其地形地貌,建村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为邓、陈二姓。根竹坡地处邕江上游,地形特征明显,山丘、水体、溪流、微小盆地纵横交错。锦江村根竹坡地势较为平坦,村落整体布局依坡就势,以密集组团形式聚集,住户较为集中。图2.3.63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图2.3.64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65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66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立面图2.3.67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面......
2023-09-22
缸瓦窑村位于南宁市良庆区,与风景秀丽的青秀山隔江相望,邕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的“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该村逐渐发展壮大。缸瓦窑村因陶而兴,村落大多建于山坡上,顺应地势层层而上,功能上生产与居住有机结合。图2.3.95缸瓦窑村空间格局图2.3.96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图2.3.97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98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99缸瓦窑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0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