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宁缸瓦窑村-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

南宁缸瓦窑村-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

【摘要】:缸瓦窑村位于南宁市良庆区,与风景秀丽的青秀山隔江相望,邕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的“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该村逐渐发展壮大。缸瓦窑村因陶而兴,村落大多建于山坡上,顺应地势层层而上,功能上生产与居住有机结合。图2.3.95缸瓦窑村空间格局图2.3.96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图2.3.97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98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99缸瓦窑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0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平面

(1)概况。

缸瓦窑村位于南宁市良庆区,与风景秀丽的青秀山隔江相望,邕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居民主要姓氏为腾姓,村落总面积约300公顷。村落肇始于清代雍正年间,源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的陶瓷商人董七和制瓷师傅梁启圣在此利用便利的水运与适宜的土质烧制陶器。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的“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该村逐渐发展壮大。在缸瓦烧制的鼎盛时期,全村有大小20余条窑,每年出缸瓦数百窑。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生产缸、罐、坛、煲、盘、碗、壶、瓦、排水管道、烟囱等陶制产品。

(2)村落格局。

缸瓦窑村因陶而兴,村落大多建于山坡上,顺应地势层层而上,功能上生产与居住有机结合。村落四周绿林环绕,苍翠欲滴,风景宜人,山坡下有大面积的农田与水塘,村落两侧有少数梯田。村落空间层次丰富却又不失条理,步道拾级而上,民居鳞次栉比,庭院空间完整,分布有序,形成了丰富的建筑轮廓线。沿山坡道路而上可到达全村最高处(图2.3.95)。

(3)建筑特征。

早在建窑制陶初期,因建筑材料有限,这里的村民就地取材,将大小一致的瓦缸叠起来,修建了一座座“缸瓦屋”。后期民居多为三合院,中间一个内院,墙体采用烧制青砖砌筑,屋顶形制为双坡小青瓦屋顶(图2.3.96)。左右耳房为辅助用房,中间一字排开为正屋,正中间为堂屋,左右两侧为卧室,分上下两层。建筑布局上结合地势,利用井院组织内部空间的高差(图2.3.97至图2.3.100)。

图2.3.95 缸瓦窑村空间格局

图2.3.96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

图2.3.97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视

图2.3.98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面

图2.3.99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立面

图2.3.100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