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扬美古镇魅力与历史

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扬美古镇魅力与历史

【摘要】:图2.2.10扬美古镇鸟瞰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现存的200多栋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是南宁市域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图2.2.13扬美古镇进士屋扬美古镇民居多为院落式,大门与正门之间以天井相连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怕钱财外流的愿望,同时天井排水形式为“四水归堂”,寓意财不外流。

(1)概况。

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西南部,坐落在左江和邕江交汇的上游,距南宁市中心约36千米(图2.2.10)。扬美古镇坡岭俊秀,江水清幽,古树参天,翠竹成林,石怪岩奇。徐霞客曾记叙:“自南宁来,过右江,岸山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余渭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无此石之奇。”其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古镇八景尤负盛名。

图2.2.10 扬美古镇鸟瞰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现存的200多栋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是南宁市域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因其水路交通优势,扬美古镇成了南宁市周边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并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进一步带动了建筑及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尤甚。现今尚存的清代青石板街、魁星楼、黄氏庄园、明代民居(七柱屋)、五叠堂、举人屋、清代古镇碑、清代圩市禁碑等历史建(构)筑物仍在演绎当年的辉煌。

(2)古镇格局。

古镇整体格局为三面环水,街河相依,负阴抱阳。扬美古镇以共和街、永安街、金马街为“十”字骨架,以临江街、和平街、振兴街、中山街、新民街为支架构成了古镇空间格局。街巷石板路、古街、古闸门、古禁碑、古码头、古戏台、古庙宇、古树、池塘小山、河流等构成了扬美古镇独特的传统环境要素(图2.2.11、图2.2.12)。

图2.2.11 扬美古镇空间格局

图2.2.12 扬美古镇街巷与水系

(3)建筑特色。

扬美古镇建筑整体上临街而建,集中且整齐,临江街保存有质量较高的明清建筑数十栋,中山街杨屋巷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20余栋,其他历史建筑分布于各街道。古镇中的魁星楼、五叠堂、黄氏庄园、举人屋、进士屋、慕义门、祠堂等建筑是南宁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

进士屋采用砖木结构,青灰色的砖瓦,以砖为主料,用砖砌墙,横梁、格子、窗户和祖宗神楼阁用木料,整体色彩为冷色系。建筑细部修饰传达和合圆满的愿望。建筑大门及木墩均刻有铜钱、玉如意等,寓示着开门如意;柱础一般俗称“四平八稳太平鼓”,寓意太平安康;门檐下画有壁画,壁画是由忘忧草组成的龙凤图案,寓意飞黄腾达;檐下也画有忘忧草和祥云,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孙(图2.2.13)。

图2.2.13 扬美古镇进士屋

扬美古镇民居多为院落式,大门与正门之间以天井相连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怕钱财外流的愿望,同时天井排水形式为“四水归堂”,寓意财不外流。民居建筑一般为三扇大门贯穿一条青砖路通道,左右两边建房,这样的结构反映了“中央”观念。以中为贵,不偏不倚,整个结构井然有序(图2.2.14至图2.2.18)。

图2.2.14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

图2.2.15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剖视

图2.2.16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剖面

图2.2.17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立面

图2.2.18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