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1)概况。
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西南部,坐落在左江和邕江交汇的上游,距南宁市中心约36千米(图2.2.10)。扬美古镇坡岭俊秀,江水清幽,古树参天,翠竹成林,石怪岩奇。徐霞客曾记叙:“自南宁来,过右江,岸山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余渭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无此石之奇。”其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古镇八景尤负盛名。
图2.2.10 扬美古镇鸟瞰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现存的200多栋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是南宁市域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因其水路交通优势,扬美古镇成了南宁市周边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并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进一步带动了建筑及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尤甚。现今尚存的清代青石板街、魁星楼、黄氏庄园、明代民居(七柱屋)、五叠堂、举人屋、清代古镇碑、清代圩市禁碑等历史建(构)筑物仍在演绎当年的辉煌。
(2)古镇格局。
古镇整体格局为三面环水,街河相依,负阴抱阳。扬美古镇以共和街、永安街、金马街为“十”字骨架,以临江街、和平街、振兴街、中山街、新民街为支架构成了古镇空间格局。街巷石板路、古街、古闸门、古禁碑、古码头、古戏台、古庙宇、古树、池塘、小山、河流等构成了扬美古镇独特的传统环境要素(图2.2.11、图2.2.12)。
图2.2.11 扬美古镇空间格局
图2.2.12 扬美古镇街巷与水系
(3)建筑特色。
扬美古镇建筑整体上临街而建,集中且整齐,临江街保存有质量较高的明清建筑数十栋,中山街杨屋巷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20余栋,其他历史建筑分布于各街道。古镇中的魁星楼、五叠堂、黄氏庄园、举人屋、进士屋、慕义门、祠堂等建筑是南宁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
进士屋采用砖木结构,青灰色的砖瓦,以砖为主料,用砖砌墙,横梁、格子、窗户和祖宗神楼阁用木料,整体色彩为冷色系。建筑细部修饰传达和合圆满的愿望。建筑大门及木墩均刻有铜钱、玉如意等,寓示着开门如意;柱础一般俗称“四平八稳太平鼓”,寓意太平安康;门檐下画有壁画,壁画是由忘忧草组成的龙凤图案,寓意飞黄腾达;檐下也画有忘忧草和祥云,寓意吉祥如意、多子多孙(图2.2.13)。
图2.2.13 扬美古镇进士屋
扬美古镇民居多为院落式,大门与正门之间以天井相连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怕钱财外流的愿望,同时天井排水形式为“四水归堂”,寓意财不外流。民居建筑一般为三扇大门贯穿一条青砖路通道,左右两边建房,这样的结构反映了“中央”观念。以中为贵,不偏不倚,整个结构井然有序(图2.2.14至图2.2.18)。
图2.2.14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
图2.2.15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剖视
图2.2.16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剖面
图2.2.17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立面
图2.2.18 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平面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图2.3.101坛洛老街空间格局图2.3.102坛洛老街街道空间图2.3.103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图2.3.104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5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图2.3.106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根竹坡之名来源于其地形地貌,建村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为邓、陈二姓。根竹坡地处邕江上游,地形特征明显,山丘、水体、溪流、微小盆地纵横交错。锦江村根竹坡地势较为平坦,村落整体布局依坡就势,以密集组团形式聚集,住户较为集中。图2.3.63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图2.3.64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65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66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立面图2.3.67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面......
2023-09-22
现存建筑由乡绅黄玉吾等捐资兴建,“斑峰书院”四个大字和《斑峰书院记》均为钟德祥所题写。图1.2.7斑峰书院正面图1.2.8斑峰书院侧面图1.2.9斑峰书院细部100多年来,斑峰书院及其后来的斑峰中学,为地方培育了大量人才。图1.2.10斑峰书院剖视图1.2.11斑峰书院平面图1.2.12斑峰书院立面之一图1.2.13斑峰书院立面之二图1.2.14斑峰书院立面之三图1.2.15斑峰书院剖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