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1)概况。
芦圩古镇位于南宁市宾阳县城,距南宁市区约67千米,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图2.2.1)。芦圩古镇地处南宁、来宾、贵港三地交接地带,为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芦圩古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刚开始时,圩南同仁街几家卢姓人家在此摆设粥铺,卖粥谋生,乡邻百姓称它为“卢家粥铺”。后来,此地居民逐渐增多,商业集中,发展成为圩市,改称为“卢圩”。后改“卢”为“芦”,是芦圩古镇之始源。
南街为芦圩古镇仅存的历史街道,位于宾阳县城北面,与古宾州城隔江相望,是紧连古宾州城的一条历史最悠久的古街。南街紧邻古宾州城城墙,处宝水江南岸,由青石板铺筑,自北向南延伸,因其街道绵长,故又被称为“五里街”。街道两侧多为两层的商住建筑,其间散布着南桥、接龙桥、城隍庙、灵应祠、二铺庙、天后宫、节孝坊、张家庙、江西会馆、黄家古宅等历史遗存。南街两旁后面大小水面星罗棋布,形成街巷、建筑、水的空间格局,颇有江南水乡之气韵。
(2)街道格局。
图2.2.1 芦圩古镇鸟瞰
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南街北端街口路宽4米,整体线条流畅,空间收放自如。街巷空间层级与尺度的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南街街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古宅间相互联系的主干街道,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为(1~2)∶1,空间宽敞但不空旷,令人愉悦,南街的大部分路段属于此类尺度;另一类是作为次级道路的狭窄巷道,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小于1∶1,空间压抑而让人倍感神秘,南街支巷及通往白莲村、同义村的巷道均为此类尺度。同时,南街周边有保存较完整的大小鱼塘、荷塘等水面20余处,宝水江从南街北段街口流过,形成“宝水衔街,河塘相伴”的水景空间格局(图2.2.2、图2.2.3)。
图2.2.2 芦圩古镇空间格局
图2.2.3 芦圩古镇街道空间
(3)建筑特征。
南街历史建筑呈两种形态:一为沿街道带状布局的线形形态,其建筑为居住与商住型;二为以氏族宗祠为中心集中环绕布局的组团状形态。沿街建筑平面尺度为小开间、大进深,居住型建筑沿街面多采用凹口形式的过渡空间,而商住型建筑临街面为传统铺面形式。建筑内部空间布置模式则相同,均采用以天井为中心来组织空间布局,天井在解决建筑空间采光、通风和排水问题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纳凉、休闲与交流的场所。院内天井多由青石板铺就,满足了人们“四水归堂、财源滚滚”的聚财心理。建筑内外墙体采用青砖砌筑,天井照壁及两厢挂落为建筑装饰的重点部位(图2.2.4)。
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黄氏古宅坐落于芦圩镇南街头铺街,分老宅和新宅。古宅位于街之左,坐东朝西,进深约42米,开间约13米,总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古宅共分为四进,其中一、二进为客厅,三进为正堂,四进为后院。一、二、三进之间由青石镶嵌的3个天井将各进连接,厅堂左右两旁各有一条用青砖砌成的笔直狭长的廊道通向宅居各处,两条廊道内各排列5间客厅和住房,按男左女右、尊卑长幼的次序用以住宿和迎送宾客。厅堂的隔墙之后为后院,设有厨房、仓库、作坊、晾衣场。客厅间的宅门,由刻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如意吉祥”等字样的优质木料制作而成。屋顶上檐角高翘,建筑造型独特新颖,体现了黄家官宦和书香世家的气派(图2.2.5至图2.2.9)。
图2.2.4 芦圩古镇传统民居细部装饰
图2.2.5 芦圩古镇黄氏古宅鸟瞰
图2.2.6 芦圩古镇黄氏古宅模型
图2.2.7 芦圩古镇黄氏古宅立面
图2.2.8 芦圩古镇黄氏古宅剖面
图2.2.9 芦圩古镇黄氏古宅平面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雁江古镇老街位于南宁市隆安县西侧,距南宁市区90余千米,建镇始于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座孔明井和3条古街。随着隆安金鸡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雁江镇成了电站的主库区。雁江古镇老街多为三层骑楼式建筑,平面功能为底层商业,二、三层居住。图2.3.89雁江古镇老街空间格局图2.3.90雁江镇街道空间图2.3.91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视图2.3.92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剖面图2.3.93雁江古镇老街骑楼立面图2.3.94雁江古镇老街骑楼平面......
2023-09-22
图2.2.10扬美古镇鸟瞰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现存的200多栋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是南宁市域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图2.2.13扬美古镇进士屋扬美古镇民居多为院落式,大门与正门之间以天井相连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怕钱财外流的愿望,同时天井排水形式为“四水归堂”,寓意财不外流。......
2023-09-22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坛洛老街始建于明代末年,历史悠久,一条街记录并传承了这一方土地所滋养的文化,真可谓“江水聚灵气,老街存古风”。坛洛老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文明的传送带,当年古镇的大部分商店、客栈等都集中于此。图2.3.101坛洛老街空间格局图2.3.102坛洛老街街道空间图2.3.103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视图2.3.104坛洛老街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5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剖面图2.3.106坛洛老街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根竹坡之名来源于其地形地貌,建村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姓氏为邓、陈二姓。根竹坡地处邕江上游,地形特征明显,山丘、水体、溪流、微小盆地纵横交错。锦江村根竹坡地势较为平坦,村落整体布局依坡就势,以密集组团形式聚集,住户较为集中。图2.3.63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图2.3.64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65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66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立面图2.3.67锦江村根竹坡传统民居剖面......
2023-09-22
缸瓦窑村位于南宁市良庆区,与风景秀丽的青秀山隔江相望,邕江从村边流淌而过。历经清代的“那黄窑”,民国的“缸瓦窑”,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缸瓦窑村”,该村逐渐发展壮大。缸瓦窑村因陶而兴,村落大多建于山坡上,顺应地势层层而上,功能上生产与居住有机结合。图2.3.95缸瓦窑村空间格局图2.3.96 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图2.3.97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98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99缸瓦窑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00缸瓦窑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