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民居位于江南区白沙村白沙一队,为清代举人苏元初于道光十四年所建,于200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苏氏民居门匾上的“文魁”两个烫金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赐予苏氏祖先苏元初的。苏氏民居世代居住着苏家的子孙,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其中的很多文物已经流失,但苏氏民居仍然屹立不倒。到20世纪90年代,苏氏宗族子孙各自成家,才陆续搬出苏氏民居。图1.6.76苏氏民居主入口图1.6.77苏氏民居建筑细部......
2023-09-22
颜氏古宅又称为北觥村颜崇魁古民居,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北觥村。古宅整体分为两幢,每幢三进,共6座18间,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砖木青瓦结构,为砖砌“人”字硬山墙,其中第一、二进中间内山墙为抬梁式。各幢的天井两头设厢房,这些厢房部分用作厨房,部分用作卧房。幢与幢之间以小巷子相隔、进与进之间以天井相隔,整个古宅既分隔又有机相连,浑然一体。除大宅门已被拆除外,其余大部分保存完整。门、窗、神楼(艺术木雕塑已遭拆除)、斗拱、屋檐、柱础等均雕塑花、鸟、虫、鱼等图案,两进房子的大门有壁画和书法作品(内容为家训、格言)装饰,使古宅更加具有壮族特色和艺术欣赏价值。
颜氏古宅分卧房、餐厅、客厅等,其建筑形制与今天当地的壮族民居形式基本相同,建筑工艺非常精湛,所有动植物木雕、泥塑等神形兼备。在南宁市现存的古民居中,颜氏古宅可以说是工艺最漂亮的古宅之一,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对研究当地古代壮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图1.6.26至图1.6.32)。
古宅的主人颜崇魁,是北觥颜氏家族第十三代人。清光绪年间,颜崇魁应镇南关元帅苏元春之聘,参赞戎机,运筹决策,卓著勤劳,后因功授五品蓝翎同知职衔。颜氏古宅就是颜崇魁回乡后按照当地壮族建筑形制所修建的,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图1.6.26 颜氏古宅
图1.6.27 颜氏古宅局部
图1.6.28 颜氏古宅细部
图1.6.29 颜氏古宅剖视
图1.6.30 颜氏古宅平面
图1.6.31 颜氏古宅立面
图1.6.32 颜氏古宅剖面
有关南宁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的文章
苏氏民居位于江南区白沙村白沙一队,为清代举人苏元初于道光十四年所建,于200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苏氏民居门匾上的“文魁”两个烫金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赐予苏氏祖先苏元初的。苏氏民居世代居住着苏家的子孙,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其中的很多文物已经流失,但苏氏民居仍然屹立不倒。到20世纪90年代,苏氏宗族子孙各自成家,才陆续搬出苏氏民居。图1.6.76苏氏民居主入口图1.6.77苏氏民居建筑细部......
2023-09-22
那马坡背靠山体向北方延伸,此为“后龙山”,南侧小溪形似玉带蜿蜒。东西两个组团之间结合地形走势建有两条交通道路,村落街巷与之相接,共同构成了村落自然便捷的道路系统。建筑内部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墙开窗少且尺度小,体现较强的防御特征。图2.3.68那马坡空间格局图2.3.69那马坡传统民居图2.3.70那马坡传统民居剖面图2.3.71那马坡传统民居剖视图2.3.72那马坡传统民居平面图2.3.73那马坡传统民居东立面......
2023-09-22
五圣宫始建于清乾隆八年,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蒲津路63号,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广西五大名庙之一。后厅有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座神像,故称五圣宫。图1.4.8五圣宫图1.4.9五圣宫细部图1.4.10五圣宫剖视图1.4.11五圣宫平面图1.4.13五圣宫立面据现存石碑记载,五圣宫有“开市以来,即有斯庙”的说法。先后于1794年、1886年两次重建。五圣宫的建筑工艺、美术技能均有独特之处,极具岭南特色。......
2023-09-22
2000年,南宁市出台《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2013年出台《南宁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条例》。随着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规的颁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及修缮利用,南宁市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将更有利于发掘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表3.1.1南宁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分布情况存在问题。目前,南宁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对不法分子的约束力不强,对一部分历史建筑的保护依然缺位。......
2023-09-22
保护并延续老街故有的风貌特色,是老街区更新的首要原则。现状南街与临浦路基本平行,无城市道路侵入南街历史风貌区。风景路、临浦路道路沿线存在大量与古街形象难以相融的现代建筑,需对其进行整改,将其作为南街风貌的展示橱窗。图3.3.11保护规划平面示意规划定位。......
2023-09-22
图2.2.1芦圩古镇鸟瞰南街格局采用传统仿生造物法则,整个形态与龙相似,龙头在北,龙尾在南,分头铺、二铺、五铺等,各个铺段就像龙的身节,各个巷道就像龙爪,由北向南蜿蜒伸展,气质古朴。图2.2.2芦圩古镇空间格局图2.2.3芦圩古镇街道空间建筑特征。芦圩古镇传统建筑以黄氏古宅为代表。......
2023-09-22
持续更新,延续风貌。同时,保护非物质因素的稳定与延续,引导村民在生活生产方式、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方面延续传统、传承文化,并积极汲取新的养分,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部门要主动调查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开发商要保证村民在保护性的开发中受益,或者补偿他们由于保护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而丧失的机会成本。......
2023-09-22
那朗村地处南宁市雁江镇东南部,距南宁市区100余千米,总面积约200公顷。那朗村属于局地小平原地貌,区域水系发达,水体从北、东、南三面环绕,西侧与良田接壤。那朗村始建于明代末期,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为汉壮文化交会地带,现存天井院式明清住宅50余栋。图2.3.107那朗村空间格局建筑特征。图2.3.108那朗村传统民居图2.3.109那朗村传统民居剖视图2.3.110那朗村传统民居剖面图2.3.111那朗村传统民居立面图2.3.112那朗村传统民居平面......
2023-09-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