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黄池会见,晋吴争盟先

黄池会见,晋吴争盟先

【摘要】:越子至,王子地守。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⑧。⑦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时吴王夫差与晋国争做诸侯盟主,故封锁国内战败的消息,将身边知道消息的人全部杀死。译文夏季,鲁哀公在黄池会见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王孙弥庸不听,集合部属五千人出战,王子地帮助他。越王句践率军到达,王子地守卫城池。二十二日,越军进入吴国。秋七月初六,举行盟会,吴国和晋国争着要先歃血。

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

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

——《哀公十三年》

注 释

①单平公:周朝卿士。黄池: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②二隧:指兵分两路。

③畴无余、讴阳:越国大夫。

④泓上:即今之横山。横、泓声近。横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

⑤姑蔑:越地名,在今浙江衢州。

⑥吾父之旗也:弥庸父亲先前为越国所俘虏,现在姑蔑人举着其父的军旗,但已改署姑蔑。

⑦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时吴王夫差与晋国争做诸侯盟主,故封锁国内战败的消息,将身边知道消息的人全部杀死。可见其权欲和心狠。

⑧吴、晋争先:争歃血先后,先歃血者为盟主。

⑨于周室,我为长:吴国始祖是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论辈分是周文王的伯父。

⑩于姬姓,我为伯:晋国从文公开始历代称霸,故云。伯:伯主,霸主。

⑪司马寅:晋国大夫。

⑫日旰:天色已晚。

⑬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准备以战争胜负来决一高低。长幼:高低。

⑭肉食者:当权者。墨:指脸色晦暗。

⑮夷:此是对吴国的蔑称。

⑯乃先晋人:吴国国内告急,吴王不能与晋国久耗,最终让晋国先歃血为盟。

译 文

夏季,鲁哀公在黄池会见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

六月十一日,越王攻打吴国,兵分两路。畴无余、讴阳从南方进军,先到达吴都的郊外。吴国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在泓水边观察越军。弥庸望见姑蔑人的旗帜,说:“那是我父亲的旗帜。我不能见到仇人而不杀。”太子友说:“如果出战而不能取胜,将会亡国。请等一等。”王孙弥庸不听,集合部属五千人出战,王子地帮助他。二十日,两军交战,弥庸俘虏了畴无余,王子地俘虏了讴阳。越王句践率军到达,王子地守卫城池。二十一日,再次交战,越军大败吴军,俘虏了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二十二日,越军进入吴国。吴国人向吴王夫差报告战败的消息。吴王深恐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把身边七个知道战败消息的人杀死在帐幕里。

秋七月初六,举行盟会,吴国和晋国争着要先歃血。吴国人说:“在周王室中,我们是辈分最高的。”晋国人说:“在姬姓之中,我们是为首的。”赵鞅唤司马寅说:“天已晚了,盟事还没成功,是我们两个臣子的罪过。敲起战鼓,整顿队列,我们两人战斗到死,次序先后就可以定了。”司马寅说:“请姑且让我到吴王那里观察一下。”司马寅回来,说:“当权者没有气色晦暗的。现在吴王气色晦暗,是他的国家被敌人战胜了,还是太子死了呢?而且夷人秉性轻率,不能长久忍耐,请稍等一等。”吴国于是就让晋国先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