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柏举之战:吴联吴破楚都

柏举之战:吴联吴破楚都

【摘要】: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大宰以谋楚。蔡侯因之①,以其子乾与其大夫之子为质于吴。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食而从之,败诸雍澨。子常便将其扣留在楚国三年。蔡昭侯后得以归国,请求晋国讨伐楚国。时吴国与楚国为敌,蔡昭侯转而联吴伐楚。后经国人周旋,唐成公得以归国,亦甚恨楚国,故与蔡、吴联兵伐楚。楚国杀死郤宛时,伯氏族人逃往国外。十一月十八日,吴、楚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

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

楚之杀郤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大宰以谋楚。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蔡侯因之,以其子乾与其大夫之子为质于吴。

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武城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史皇谓子常:“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不然不免。”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三战,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尽说。”

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弗许。夫概王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史皇以其乘广死

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

己卯,楚子取其妹季畀我以出,涉睢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

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概王入之

左司马戌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伤。初,司马臣阖庐,故耻为禽焉。谓其臣曰:“谁能免吾首?”吴句卑曰:“臣贱,可乎?”司马曰:“我实失子,可哉!”三战皆伤,曰:“吾不用也已。”句卑布裳,刭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

——《定公四年》

注 释

①蔡侯因之:蔡昭侯曾朝拜楚昭王,令尹子常向其索贿,蔡昭侯不给。子常便将其扣留在楚国三年。蔡昭侯后得以归国,请求晋国讨伐楚国。但晋国荀寅也向蔡昭侯索贿,蔡昭侯不允,晋国于是拒绝出兵。时吴国与楚国为敌,蔡昭侯转而联吴伐楚。

②唐侯伐楚:唐成公也曾赴楚,令尹子常向其索要肃爽马,唐成公不给,也被扣留在楚国三年。后经国人周旋,唐成公得以归国,亦甚恨楚国,故与蔡、吴联兵伐楚。

③舍舟于淮汭:吴军到达淮河边,弃船登陆攻击楚国。汭:河岸凹曲处。

④左司马戌:楚国左司马沈尹戍,楚庄王曾孙,楚平王时任沈县尹,故称。

⑤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沈尹戍建议子常紧守汉水沿岸,上下堵截,不让吴军渡水,以牵制吴军。

⑥“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二句:沈尹戍将率方城外全部楚军抄袭吴军背后,毁坏吴军船只以断其后路。大隧、直辕、冥厄:在今河南、湖北交界的三个关隘。大隧在东,今名九里关;中为直辕,今名武胜关;冥厄亦曰黾塞,在西,今名平靖关。冥厄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极为险隘。

⑦武城黑:楚国武城大夫,名黑。

⑧“吴用木也”三句:革车是用胶把皮革粘饰在车表面,不耐雨湿,不可久战。

⑨史皇:楚国大夫。

⑩城口:大隧、直辕、冥厄三关。

⑪“乃济汉而陈”二句:没等沈尹戍偷袭成功,子常就率先出击。小别:小别山,在今湖北汉川,汉水以北。大别:大别山,在今湖北汉阳东北。

⑫初罪:指子常之前杀郤宛、索贿等罪责。说:通“脱”。

⑬柏举:古地名,在今湖北麻城东北。

⑭史皇以其乘广死:史皇乘子常之战车战死。乘广:楚王或楚国主帅所率的兵车。

⑮清发:水名,涢水的支流,在今湖北安陆

⑯“若知不免而致死”二句:言楚军若知无路可归,定会背水一战,拼死战斗,可能反败为胜。

⑰“若使先济者知免”三句:言若网开一面,留出一线生机,楚军必定争相逃命,便会丧失斗志。

⑱雍澨:水名,今湖北京山西南有三澨水,此为其中之一。

⑲季芈畀我:楚昭王之妹。季为排行,芈为姓,畀我为名。

⑳睢:水名,一名沮水,自今湖北江陵长江。按,杨伯峻认为楚昭王自纪南城西逃,渡沮水,当在今湖北枝江东北。

尹固:楚国大夫。

㉒执燧象以奔吴师:把火炬系在象尾上,让象冲入敌阵,以抵御吴军。

㉓以班处宫:按爵位等级占领楚人宫室。

㉔子山:吴王阖庐之子。

㉕夫概王入之:按,《左传》记吴入郢,只字未提伍员,而《淮南子》《吴越春秋》《史记》等书皆记伍员亦参与此战,且为吴军主将。《史记·伍子胥列传》更言伍员掘平王之墓而鞭其尸。

㉖左司马戌及息而还:沈尹戍得知楚军已败,中途折回来。息:古地名,在今河南息县西南。

㉗谁能免吾首:沈尹戍不但不愿被吴军俘虏,连尸首都不愿被吴军得到,以免受辱。

㉘吴句卑:沈尹戍部下小臣。

㉙我实失子:言以前疏忽,不知你才,未加重用。

译 文

伍员任吴国行人,谋划进攻楚国。

楚国杀死郤宛时,伯氏族人逃往国外。伯州犁的孙子伯噽任吴国太宰,也谋划攻打楚国。楚国自楚昭王即位以来,没有一年不与吴国交战。蔡昭侯依附吴国,把儿子乾和大夫的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

冬季,蔡昭侯、吴王阖闾、唐成公联合发兵进攻吴国。他们在淮河边弃舟登岸,从豫章出发,与楚军隔着汉水对峙。楚国左司马沈尹戍对令尹子常说:“您沿着汉水与他们上下周旋,我带领方城外的所有人马去毁掉吴国的战船,再回头堵塞大隧、直辕、冥厄。您渡过汉水进攻他们,我从后面夹击,必定能把他们打得打败。”商量好就出发了。武城黑对子常说:“吴国用木头制的战车,我们用皮革蒙着的战车,天若下雨则不能持久,不如速战速决。”史皇对子常说:“楚国人讨厌您而喜欢司马,要是司马在淮河边上毁掉吴国战船,堵塞了城口而回兵,那就是他单独战胜吴国了。您一定要速战,不然,将无法免于罪责。”于是子常率军渡过汉水,摆开阵势,从小别山直到大别山。与吴军打了三仗,子常知道不能获胜,想逃走。史皇说:“平安无事,您争着当权;国有急难,您就要逃避。您想逃到哪里去?您一定要拼死作战,以前的罪过才能全部免除。”

十一月十八日,吴、楚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王早晨向阖庐请示说:“楚国囊瓦不仁,他的部下没有拼死作战的决心,我们抢先进攻,他们的士兵必定奔逃。然后大部队跟进,必然得胜。”阖庐不同意。夫概王说:“所谓‘臣下看到合于道义的就去做,不必等待命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今天我拼死一战,就能攻进楚国郢都了。”于是夫概王带着他的部下五千人,抢先攻打子常的部队。子常的士兵奔逃,楚军乱了阵脚,吴军大败楚军。子常逃奔郑国。史皇率领子常的兵车,战死。

吴军追击楚军,直到清发,准备发起进攻。夫概王说:“被困的野兽尚且会争斗一番,何况是人呢?如果明知不免一死而同我们拼死决战,必定会打败我们。如果让先渡过河的楚军以为能逃脱,后面的人就会羡慕他们,楚军就没有斗志了。等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就可以攻击了。”照这样做,果真又打败了楚军。楚军正在做饭,吴军赶到,楚军奔逃。吴军吃完楚军做的饭,又继续追赶,在雍澨又打败了楚军。经过五次战斗,吴军抵达楚国郢都。

二十八日,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畀我逃出郢都,渡过睢水。尹固与楚昭王同船,楚昭王命他在大象尾巴点火使之冲向吴军。

二十九日,吴军进入郢都,按照官爵尊卑入住宫室。子山住进令尹的宫里,夫概王想要攻打他,子山害怕而搬走,夫概王就住了进去。

左司马沈尹戍到息地就退兵,在雍澨打败吴军,自己也负了伤。当初,左司马做过阖庐的臣下,所以耻于被吴军俘虏。他对部下说:“谁能让吴军得不到我的尸首?”吴句卑说:“下臣地位卑贱,不知可以吗?”左司马说:“我过去竟然没重视你,可以的!”沈尹戍再次率军与吴军交战,三次战斗都负了伤,他说:“我已经不行了。”沈尹戍死后,吴句卑铺开衣服,割下他的头颅包裹好,藏好他的尸身,然后带着沈尹戍的头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