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此前晏婴已经告诉了齐景公,所以跟叔向交谈时也提起这件事。等到晏婴去晋国,齐景公便改建了晏婴的住宅,晏婴回国时,新宅已经建成了。晏婴拜谢以后,又把新宅拆毁,建好邻居的房屋,一切都跟原来的一样,然后让邻居们搬回来。晏婴最终还是恢复了自己的旧宅,齐景公不允许,晏婴托陈桓子代为请求,才被准许。......
2023-09-22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①,信内②多怨,强于陈、鲍氏而恶之。
夏,有告陈桓子③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遂见文子④,则亦授甲矣。使视二子,则皆将饮酒。桓子曰:“彼虽不信⑤,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陈、鲍焉往?”遂伐虎门⑥。
晏平仲端委⑦立于虎门之外,四族召之,无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助栾、高乎?”曰:“庸愈乎⑧?”“然则归乎?”曰:“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后入。公卜使王黑以灵姑率,吉⑨,请断三尺焉而用之⑩。五月庚辰,战于稷⑪,栾、高败,又败诸庄⑫。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⑬。栾施、高强来奔。陈、鲍分其室。
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⑭。
桓子召子山⑮,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⑯。子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⑰。反子城、子公、公孙捷⑱,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曰:“《诗》云:‘陈锡载周⑲。’能施也,桓公是以霸⑳。”
公与桓子莒之旁邑,辞。穆孟姬为之请高唐㉑,陈氏始大。
——《昭公十年》
注 释
①栾:栾施,字子旗,子雅(栾灶)之子。高:高强,字子良,子尾(高虿)之子。二人都是齐惠公后人。
②信内:听信女人之言。
③陈桓子:田氏,名无宇。因是陈国宗族之后,故亦称陈氏。
④文子:鲍文子,名国。
⑤彼虽不信:因见二人仍在饮酒作乐,毫无作战准备,陈桓子认为传言可能失实。
⑥虎门:齐景公路寝南门。
⑦端委:朝服,此处作动词。
⑧庸:岂,难道。愈:胜过。
⑨公卜使王黑以灵姑率,吉:要让王黑举着齐景公的旗帜率兵反击,占卜吉利。王黑:齐国大夫。灵姑
(pī):齐景公的旗帜。
⑩请断三尺焉而用之:诸侯之旗比大夫之旗要长,王黑为表恭敬,请将旗帜截断三尺。
⑫庄:临淄城内大街。
⑬鹿门:齐都城门,或曰是东南门。
⑭莒:齐邑,在齐国东部。
⑮子山:与下文的子商、子周都是齐国公子,鲁襄公三十一(前542)年被子尾所逐。
⑯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陈桓子私自送子山器物及其随从的衣服鞋子,并将棘邑归还子山。棘:子山原来的采邑。
⑰夫于:在今山东邹平东。
⑱子城、子公、公孙捷:即鲁昭公八年(前534)为子旗所逐之子成、子工、子车三人。
⑲陈锡载周: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⑳桓公是以霸:齐桓公因善施而称霸。按,陈桓子的这些行为,是为了收买人心。
㉑穆孟姬:齐景公之母。陈桓子之妻为穆孟姬之女。高唐:地名,在今山东高唐东。
译 文
齐惠公的后代栾施、高强都嗜酒,听信女人的话,故积怨甚多。两家的势力强于陈氏、鲍氏,且他们又厌恶陈氏、鲍氏。
夏季,有人报告陈桓子说:“栾施、高强将要攻打陈氏、鲍氏。”同时也报告了鲍氏。陈桓子发放武器衣甲给部下然后亲自到鲍氏那里,路上遇到高强喝醉了酒骑马狂奔,就去见鲍文子,鲍文子也已经把武器衣甲发下去了。派人去窥探栾施、高强,都正准备喝酒。陈桓子说:“他们将攻打我们的传闻即使不真实,但他们听说我们发放了武器衣甲,必定要追赶我们。趁着他们在喝酒,抢先攻打他们怎么样?”这时陈氏、鲍氏正和睦,就一起攻打栾氏、高氏。高强说:“先控制国君,陈氏、鲍氏还能跑哪里去?”于是攻打虎门。
晏婴穿着朝服站在虎门外边,四个家族召见他,他都不去。他手下的人说:“帮助陈氏、鲍氏吗?”晏婴说:“他们有什么好处,值得帮助?”“那么帮助栾氏、高氏吗?”晏婴说:“难道他们比陈氏、鲍氏好吗?”“那么回去吗?”晏婴说:“国君遭到进攻,回哪里去?”齐景公召见他,晏婴才进宫。齐景公为派王黑用自己的旗帜领兵而占卜,结果是吉利,王黑请求将旗截断三尺后再使用。五月庚辰,在稷门交战,栾氏、高氏战败,在庄街又被击败。国人们追击他们,又在鹿门打败他们。栾施、高强逃亡到鲁国。陈氏、鲍氏分了他们的家产。
晏婴对陈桓子说:“一定要把获得的两家财产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根本,能谦让称为美德。凡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利益不可强取,想着道义才是更胜一筹。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积聚利益就会产生妖孽。姑且让它不要积聚吧!可以让它慢慢地增长。”陈桓子把两家财产全都交给齐景公,并请求退休到莒地养老。
陈桓子召见子山,私下准备了帷幕、器物、从者的衣服鞋子,并把棘地还给他。对子商也是如此,归还原先的封邑。对子周也是这样,并给了他夫于。召子城、子公、公孙捷回国,并且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凡是公子、公孙中没有俸禄的,就私下将自己的封邑分给他们。国内贫困孤寡的人,都私下周济粮食。陈桓子说:“《诗经》上说:‘文王将得到的赏赐拿出来分给人,于是创建了周朝。’这就是能施舍的缘故。齐桓公也因为这样而成为霸主。”
齐景公把莒地旁边的城邑赐给陈桓子,陈桓子辞谢了。穆孟姬为他请封高唐,陈氏开始强大起来。
有关左传的文章
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此前晏婴已经告诉了齐景公,所以跟叔向交谈时也提起这件事。等到晏婴去晋国,齐景公便改建了晏婴的住宅,晏婴回国时,新宅已经建成了。晏婴拜谢以后,又把新宅拆毁,建好邻居的房屋,一切都跟原来的一样,然后让邻居们搬回来。晏婴最终还是恢复了自己的旧宅,齐景公不允许,晏婴托陈桓子代为请求,才被准许。......
2023-09-22
当时有一件颇让人费解的事,就是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齐桓公和管仲却把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要他日后立公子昭为齐国君主。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曹、卫、邾等国军队,打败了齐国,终于不负齐桓公和管仲的重托,把公子昭立为齐君,是为齐孝公。公子目夷称道宋襄公的仁义,并非谀美之辞,宋襄公就是以讲仁义、守信用、重然诺而著称于世的,这也正是齐桓公和管仲托孤寄命时所看重的。......
2023-08-30
道学玄理人生于世,难逃名利二字。对名利的不同认识和选择,是衡量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尺度。名利观,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利”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处处弥漫着尘埃。人一旦达到“无己”的境界,实际上是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分子了。“无功”,就是不追求功利。“无名”,不追求虚名。“名”相对于功和利来说更加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纯粹的虚荣心,是被人们关注和称赞的满足感。......
2023-12-06
战国时之无政府主义者许行而外,尚有陈仲子其人。仲子为齐国之同族,居于於陵,人称之为於陵子。上述陈仲子身织屦,妻辟,易以为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避兄离母,处于於陵。可见陈仲子之人格何等高洁,不合污流。避兄离母,下不治其家,此为其破毁家族制度也。织屦灌园,是彼实行劳工主义,织屦易以为食,为彼反对经济制度,此为陈仲子学说之大要也。......
2023-11-22
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⑤,备酒肉焉,飨守囚者,醉而杀之,而逃。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适丰丘。阚止晚上朝见齐简公,陈逆杀人,被阚止碰见,就把他逮捕,带进公宫。陈氏一族正和睦团结,就让陈逆装病,并送去洗头的淘米水,备了酒肉,招待看守的人吃喝。阚止和陈氏族人在陈氏宗主家里结盟。齐简公正与妇人在檀台饮酒,陈成子把他迁往寝宫。丰丘人拘捕他,报告给陈成子,把他杀死在郭关。......
2023-09-22
李雪键的这句话何以引起听众如此强烈的反响?我们从说话艺术性的角度研究一下其中缘由,可能会得到启示。这种妙语,我们称之为平中见奇。这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类型,时常可见。在人们的语言中,平中见奇的妙语形式值得研究和提倡。它的对立面是那种刻意追求奇特华丽的辞藻,而不从实际内容下功夫进行的修辞。......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