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①,以藩②载栾盈及其士,纳诸曲沃③。范鞅逆魏舒,则成列既乘,将逆栾氏矣。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惧之。范氏之徒在台后,栾氏乘公门。鞅用剑以帅卒,栾氏退。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因齐国与晋国有仇,齐庄公欲使栾盈乱晋。范鞅去迎接魏舒,此时魏舒的军队已经排成行列,登上战车,准备去迎接栾氏了。......
2023-09-22
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卫侯出于卫,公出于坏①。宣伯②通于穆姜,欲去季、孟③,而取其室。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晋难④告,曰:“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锄趋过⑤,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公待于坏
,申宫儆备⑥,设守而后行,是以后。使孟献子守于公宫⑦。
秋,会于沙随⑧,谋伐郑也。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侯待于坏以待胜者⑨。”郤犨将新军,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⑩。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晋侯,晋侯不见公。
……
七月,公会尹武公⑪及诸侯伐郑。将行,姜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扬⑫,不敢过郑。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⑬,为食于郑郊。师逆以至,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后食。
……
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⑭,不可从也。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⑮从晋矣。’若欲得志于鲁,请止行父而杀之,我毙蔑也而事晋,蔑有贰矣。鲁不贰,小国必睦。不然,归必叛矣。”
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⑯。公还,待于郓⑰,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郤犨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⑱,亲于公室。”对曰:“侨如之情,子必闻之矣。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若犹不弃,而惠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鲁必夕亡。以鲁之密迩仇雠⑲,亡而为仇,治之何及?”郤犨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鲁之常隶⑳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
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㉑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㉒,谋国家不贰㉓,图其身不忘其君。若虚㉔其请,是弃善人也。子其图之!”乃许鲁平,赦季孙。
冬十月,出㉕叔孙侨如而盟之。侨如奔齐。
十二月,季孙及郤犨盟于扈㉖。归,刺公子偃,召叔孙豹于齐而立之。
齐声孟子㉗通侨如,使立于高、国之间㉘。侨如曰:“不可以再罪。”奔卫,亦间于卿。
——《成公十六年》
注 释
①坏:鲁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境内。
②宣伯:鲁国叔孙侨如。
③季:季文子季孙行父。孟:孟献子仲孙蔑。
④晋难:即晋国让鲁国出兵会同伐郑。
⑤公子偃、公子锄:皆鲁成公庶弟。
⑥申宫:即司宫,守宫。申:司。儆备:加强戒备。
⑦使孟献子守于公宫:按,季文子随从鲁成公率兵去会晋伐郑,孟献子留守宫室,可见鲁成公无意去此二人。
⑧沙随:宋地名,在今河南宁陵北。
⑨待胜者:杜预注:“观晋、楚之胜负。”有投机取巧意。
⑩主东诸侯:主持东部诸侯如齐、鲁等的招待事宜。
⑪尹武公:周王卿士。
⑫督扬:郑地名,在郑国东部。
⑬子叔声伯:鲁国公孙婴齐。叔孙豹:叔孙侨如之弟。
⑭多门:谓出自各大卿族,不能统一。
⑮蔑:不。
⑯苕丘:晋地名,今地不详。
⑰郓:鲁地名,在今山东郓城东。
⑱与子国:指让声伯担任鲁国的执政者。
⑲密迩:紧靠,靠近。仇雠:此指齐国、楚国。
⑳常隶:指地位低下的小臣,此为声伯谦辞。
㉑二君:指鲁宣公和鲁成公。
㉒无私:指不受郤犨请邑。
㉓不贰:指为等晋使而四天不吃饭。
㉔虚:拒绝。
㉕出:放逐。
㉖扈:郑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
㉗声孟子:齐灵公之母,宋国女。
㉘高、国:指齐国世袭上卿高氏和国氏。
译 文
晋、楚两军在鄢陵交战时,齐国的国佐、高无咎率兵到达晋军中。卫献公从卫国出来,鲁成公从坏出发。叔孙侨如与穆姜私通,想要除去季、孟而取得他们的家财。鲁成公将要上路,穆姜送他,让他赶走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以要应晋国要求出兵的事敷衍她,说:“请等我回来再听取您的命令。”穆姜很生气,公子偃、公子锄快步走过,穆姜指着他们说:“你不同意,这两个人都可以是国君。”鲁成公便在坏
等待,防护宫室,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后出行,所以迟到了。他让孟献子在公宫留守。
秋季,诸侯在沙随相会,商议攻打郑国。叔孙侨如派人告诉郤犨说:“鲁侯在坏等待,以观望谁是胜者。”当时郤犨率领晋国新军,并且担任公族大夫,负责对东方诸侯的接待联络事务。他从侨如那里收取贿赂,然后在晋厉公面前毁谤鲁成公,晋厉公因此不肯接见鲁成公。
……
七月,鲁成公会合尹武公和诸侯攻打郑国。将要出发,穆姜又向成公提出与前次一样的要求。成公又在宫中设置防备以后才上路。诸侯的军队驻扎在郑国西面,鲁国的军队驻扎在督扬,不敢经过郑国。子叔声伯派叔孙豹请求晋军前来接应鲁军,又在郑国的郊外为晋军准备饭食。晋军为接应我军而来到,声伯等着他们,四天没有吃饭,直到晋国的使者吃了饭后自己才吃。
……
叔孙侨如派人告诉郤犨说:“鲁国和季氏、孟氏,就好比晋国有栾氏、范氏,政令就是由这些宗族制定的。如今他们商议说:‘晋国的政令出自多门,不能服从。宁可事奉齐国、楚国,哪怕亡国,也不再服从晋国了。’晋国如果想在鲁国行使自己的意志,请拘留季孙行父并把他杀了,我杀了仲孙蔑事奉晋国,这样就没有背叛晋国的人了。鲁国不背叛晋国,其他小国必然亲附晋国。不这样的话,季孙行父回去后一定会背叛晋国。”
九月,晋国人在苕丘拘捕了季文子。鲁成公回国,停留在郓地,派子叔声伯向晋国请求释放季孙行父。郤犨对子叔声伯说:“如果你能除掉仲孙蔑而拘禁季孙行父,我让你在鲁国任执政,对你会比对待公室还亲。”声伯回答说:“侨如的情况,您一定听说了。如果除掉仲孙蔑和季孙行父,是大大削弱鲁国而惩罚寡君。如果还不丢弃鲁国,而承蒙您向周公求福,让寡君能够事奉晋君,那么这二人就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早晨除掉他们,鲁国晚上必定灭亡。鲁国靠近晋国的仇敌,灭亡鲁国便帮助了仇敌,那时再补救还来得及吗?”郤犨说:“我为你请求封邑。”声伯说:“婴齐我是鲁国的小臣,岂敢依靠大国以求取厚禄?我奉寡君的命令来请求放了季孙行父,如果所请得到应允,您对我的恩赐就很多了,我还求什么?”
范文子对栾武子说:“季孙行父在鲁国,辅佐过两位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难道他不是个忠臣吗?听信奸邪而丢弃忠良,怎么向诸侯交待?子叔婴齐接受君命出使而没有私心,为国家谋划也忠心不二,为自己打算而不忘国君。如果拒绝他的请求,是丢弃善人啊。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晋国于是就允许鲁国讲和,赦免了季孙行父。
冬十月,鲁成公放逐叔孙侨如,并和大夫们设立盟誓。侨如逃奔齐国。
十二月,季孙行父与郤犨在扈地结盟。回到国内,杀死公子偃,把叔孙豹从齐国召回,让他继承叔孙氏官职。
齐国的声孟子与叔孙侨如私通,让他位于高氏、国氏之间。侨如说:“不能再犯罪了。”于是逃奔卫国,也位于卿之间。
有关左传的文章
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①,以藩②载栾盈及其士,纳诸曲沃③。范鞅逆魏舒,则成列既乘,将逆栾氏矣。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惧之。范氏之徒在台后,栾氏乘公门。鞅用剑以帅卒,栾氏退。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因齐国与晋国有仇,齐庄公欲使栾盈乱晋。范鞅去迎接魏舒,此时魏舒的军队已经排成行列,登上战车,准备去迎接栾氏了。......
2023-09-22
晋厉公侈,多外嬖①。厉公田,与妇人先杀而饮酒,后使大夫杀。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但当时荀罂以下军佐留守晋都,郤犨率新军将往各国求援,而参战的将佐实际只有六位。按,晋自献公之后,群公子一律居外,而不留在国内,故孙周在周而不在晋。据《国语·晋语》等载,晋厉公卒于翼,则匠丽氏当在翼地。......
2023-09-22
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①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叔孙穆子赋此诗,是表示愿意渡泾水。栾黡不服荀偃,不满荀偃强势,故撤军。译文夏季,诸侯各国大夫跟随晋悼公攻打秦国,以报复栎地一役。晋悼公在边境等候,派六卿率领诸侯的军队前进。晋国人称这次军事行动为“迁延之役”。秦景公认为他的见解透彻,为他向晋国求情,让他回国复位。......
2023-09-22
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子般怒,使鞭之。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巫氏,使季鸩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子般即位,次于党氏。指预先演习雩祭,大概这次祭祀,鲁庄公决定由子般主持。一次雩祭,事先在梁家演习,庄公的女儿在旁观看,圉人荦从墙外对她进行调戏。子般发怒,派人鞭打圉人荦。叔牙喝下了毒酒,回家时走到逵泉就死了,鲁国立他的后人为叔孙氏。......
2023-09-22
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氏,立桓公而讨氏,有死者。鲁惠公去世后,因桓公年幼,故由隐公摄政,但奉桓公为君。此处羽父料隐公有贪恋君位之想,故献计除去桓公。羽父害怕,反而在桓公那里诬陷鲁隐公,并请求桓公杀死隐公。十五日,羽父派杀手在氏家弑杀隐公,立桓公为国君,并且讨伐氏,氏家有人被枉杀。《春秋》不记载下葬鲁隐公,是因为鲁桓公没有按照国君的规格正式为鲁隐公举行丧礼。......
2023-09-22
宋国的雍氏把女儿嫁给郑庄公,名叫雍姞,生了厉公。雍氏又拘留了厉公索取财货。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①杀之。雍姬③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译文祭仲专权,郑厉公对此很担心,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他。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席间趁机杀掉他。雍姬知道了,问她的母亲说:“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亲近?”祭仲杀死雍纠,将他的尸体暴露在周氏的池塘边。......
2023-09-22
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一说谓晋国才能出兵。郑国背叛晋国,子驷前往武城与楚共王结盟。……郑国人设伏兵袭击,在汋陵打败宋军,擒获将、乐惧。卫献公攻打郑国,到达鸣雁,是为了晋国而出兵。四月十二日,晋军出兵。郑国人闻知晋军来攻,就派人去报告楚国,姚句耳也一同前往。楚共王发兵救援郑国,司马子反率领中军,令尹子重率领左军,右尹子辛率领右军。......
2023-09-22
我国学者关于听审请求权一词的翻译,主要是源自德国《基本法》第103条第1款的规定。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听审请求权的中文译法非常繁乱。本书认为,若要厘定这一译文的分歧,应首先搞清楚听审请求权的具体内涵如何。[28]基于以上理由,本书通篇采用“听审请求权”这一译文。......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