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左传-鲁国内斗,晋国新军对季孙行父的释放请求

左传-鲁国内斗,晋国新军对季孙行父的释放请求

【摘要】: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当时郤犨率领晋国新军,并且担任公族大夫,负责对东方诸侯的接待联络事务。七月,鲁成公会合尹武公和诸侯攻打郑国。诸侯的军队驻扎在郑国西面,鲁国的军队驻扎在督扬,不敢经过郑国。鲁成公回国,停留在郓地,派子叔声伯向晋国请求释放季孙行父。

战之日,齐国佐、高无咎至于师。卫侯出于卫,公出于坏。宣伯通于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将行,穆姜送公,而使逐二子。公以晋难告,曰:“请反而听命。”姜怒,公子偃、公子锄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公待于坏,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是以后。使孟献子守于公宫

秋,会于沙随,谋伐郑也。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侯待于坏以待胜者。”郤犨将新军,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晋侯,晋侯不见公。

……

七月,公会尹武公及诸侯伐郑。将行,姜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诸侯之师次于郑西,我师次于督扬,不敢过郑。子叔声伯使叔孙豹请逆于晋师,为食于郑郊。师逆以至,声伯四日不食以待之,食使者而后食。

……

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从晋矣。’若欲得志于鲁,请止行父而杀之,我毙蔑也而事晋,蔑有贰矣。鲁不贰,小国必睦。不然,归必叛矣。”

九月,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郓,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郤犨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亲于公室。”对曰:“侨如之情,子必闻之矣。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若犹不弃,而惠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鲁必夕亡。以鲁之密迩仇雠,亡而为仇,治之何及?”郤犨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鲁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

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贰,图其身不忘其君。若虚其请,是弃善人也。子其图之!”乃许鲁平,赦季孙。

冬十月,出叔孙侨如而盟之。侨如奔齐。

十二月,季孙及郤犨盟于扈。归,刺公子偃,召叔孙豹于齐而立之。

齐声孟子通侨如,使立于高、国之间。侨如曰:“不可以再罪。”奔卫,亦间于卿。

——《成公十六年》

注 释

①坏:鲁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境内。

②宣伯:鲁国叔孙侨如。

③季:季文子季孙行父。孟:孟献子仲孙蔑。

④晋难:即晋国让鲁国出兵会同伐郑。

⑤公子偃、公子锄:皆鲁成公庶弟。

⑥申宫:即司宫,守宫。申:司。儆备:加强戒备。

⑦使孟献子守于公宫:按,季文子随从鲁成公率兵去会晋伐郑,孟献子留守宫室,可见鲁成公无意去此二人。

⑧沙随:宋地名,在今河南宁陵北。

⑨待胜者:杜预注:“观晋、楚之胜负。”有投机取巧意。

⑩主东诸侯:主持东部诸侯如齐、鲁等的招待事宜。

⑪尹武公:周王卿士。

⑫督扬:郑地名,在郑国东部。

⑬子叔声伯:鲁国公孙婴齐。叔孙豹:叔孙侨如之弟。

⑭多门:谓出自各大卿族,不能统一。

⑮蔑:不。

⑯苕丘:晋地名,今地不详。

⑰郓:鲁地名,在今山东郓城东。

⑱与子国:指让声伯担任鲁国的执政者。

⑲密迩:紧靠,靠近。仇雠:此指齐国、楚国

⑳常隶:指地位低下的小臣,此为声伯谦辞。

㉑二君:指鲁宣公和鲁成公。

㉒无私:指不受郤犨请邑。

㉓不贰:指为等晋使而四天不吃饭。

㉔虚:拒绝。

㉕出:放逐。

㉖扈:郑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

㉗声孟子:齐灵公之母,宋国女。

㉘高、国:指齐国世袭上卿高氏和国氏。

译 文

晋、楚两军在鄢陵交战时,齐国的国佐、高无咎率兵到达晋军中。卫献公从卫国出来,鲁成公从坏出发。叔孙侨如与穆姜私通,想要除去季、孟而取得他们的家财。鲁成公将要上路,穆姜送他,让他赶走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以要应晋国要求出兵的事敷衍她,说:“请等我回来再听取您的命令。”穆姜很生气,公子偃、公子锄快步走过,穆姜指着他们说:“你不同意,这两个人都可以是国君。”鲁成公便在坏等待,防护宫室,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后出行,所以迟到了。他让孟献子在公宫留守。

秋季,诸侯在沙随相会,商议攻打郑国。叔孙侨如派人告诉郤犨说:“鲁侯在坏等待,以观望谁是胜者。”当时郤犨率领晋国新军,并且担任公族大夫,负责对东方诸侯的接待联络事务。他从侨如那里收取贿赂,然后在晋厉公面前毁谤鲁成公,晋厉公因此不肯接见鲁成公。

……

七月,鲁成公会合尹武公和诸侯攻打郑国。将要出发,穆姜又向成公提出与前次一样的要求。成公又在宫中设置防备以后才上路。诸侯的军队驻扎在郑国西面,鲁国的军队驻扎在督扬,不敢经过郑国。子叔声伯派叔孙豹请求晋军前来接应鲁军,又在郑国的郊外为晋军准备饭食。晋军为接应我军而来到,声伯等着他们,四天没有吃饭,直到晋国的使者吃了饭后自己才吃。

……

叔孙侨如派人告诉郤犨说:“鲁国和季氏、孟氏,就好比晋国有栾氏、范氏,政令就是由这些宗族制定的。如今他们商议说:‘晋国的政令出自多门,不能服从。宁可事奉齐国、楚国,哪怕亡国,也不再服从晋国了。’晋国如果想在鲁国行使自己的意志,请拘留季孙行父并把他杀了,我杀了仲孙蔑事奉晋国,这样就没有背叛晋国的人了。鲁国不背叛晋国,其他小国必然亲附晋国。不这样的话,季孙行父回去后一定会背叛晋国。”

九月,晋国人在苕丘拘捕了季文子。鲁成公回国,停留在郓地,派子叔声伯向晋国请求释放季孙行父。郤犨对子叔声伯说:“如果你能除掉仲孙蔑而拘禁季孙行父,我让你在鲁国任执政,对你会比对待公室还亲。”声伯回答说:“侨如的情况,您一定听说了。如果除掉仲孙蔑和季孙行父,是大大削弱鲁国而惩罚寡君。如果还不丢弃鲁国,而承蒙您向周公求福,让寡君能够事奉晋君,那么这二人就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早晨除掉他们,鲁国晚上必定灭亡。鲁国靠近晋国的仇敌,灭亡鲁国便帮助了仇敌,那时再补救还来得及吗?”郤犨说:“我为你请求封邑。”声伯说:“婴齐我是鲁国的小臣,岂敢依靠大国以求取厚禄?我奉寡君的命令来请求放了季孙行父,如果所请得到应允,您对我的恩赐就很多了,我还求什么?”

范文子对栾武子说:“季孙行父在鲁国,辅佐过两位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难道他不是个忠臣吗?听信奸邪而丢弃忠良,怎么向诸侯交待?子叔婴齐接受君命出使而没有私心,为国家谋划也忠心不二,为自己打算而不忘国君。如果拒绝他的请求,是丢弃善人啊。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晋国于是就允许鲁国讲和,赦免了季孙行父。

冬十月,鲁成公放逐叔孙侨如,并和大夫们设立盟誓。侨如逃奔齐国。

十二月,季孙行父与郤犨在扈地结盟。回到国内,杀死公子偃,把叔孙豹从齐国召回,让他继承叔孙氏官职。

齐国的声孟子与叔孙侨如私通,让他位于高氏、国氏之间。侨如说:“不能再犯罪了。”于是逃奔卫国,也位于卿之间。